中山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山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硕士考研复习方法与经验
中山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从一开始就感到自学政治缺乏明确的方向,于是我自己购买了由教育部编写的《大纲解析》。初次阅读,关于马原和毛中特的部分,我大致以每一两天一章的速度推进,特别是毛中特的第五到第七章,我花了超过一周的时间,这段时间主要跟随老师的指导,仔细摘录关键知识点,这个过程非常详尽,每天至少投入三个小时在政治学习上。每天读完后,我会完成对应章节的肖秀荣1000题选择题来巩固理解。
接下来,我转向史纲和思修的学习。史纲大约花费了我三四天的时间,而思修则仅需一天,不过那天我全心全意投入其中。这两个部分我没有做笔记,而是直接在书中标记重要点,因为大部分的难点和重点已经集中在前面两个部分,史纲和思修相对较易。顺便说一句,书中的第五部分在我看来完全没有必要去读。
第一轮复习进度缓慢得让我感到焦急,而且看完后几乎没有任何记忆,那时我觉得自己不可能记住所有内容。这一阶段,我不涉及大题的准备,所以简答题部分我都略过了。进入第二轮复习,效率显著提高,对照笔记,关注书上的重点标注,同时做一些选择题,每天大概需要两个小时。此时,我们依然还未开始准备大题。这时,我购入了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发现它对提升选择题的解答能力颇有帮助。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数学复习,我认为关键在于深度而非速度。不必嫉妒他人快速翻阅教材多次,因为快速阅读并不等同于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真正重要的是理解和领会,而不是单纯的数量积累。遇到困难的地方,应当重点钻研,尤其是经常出错的题目,应反复练习直至形成直觉反应,如此一来可以有效减少无谓的失误。而对于已经熟练掌握的内容,在做题过程中简单回顾即可,无需过多耗费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每天100个单词是雷打不动的,早上记,中午复习,晚上默写,第二天早上再复习,我前前后后把单词书翻了5遍。这里推荐联想记忆和朱伟的恋恋有词,两者共同之处都是联想记忆。在考场上总有没见过的单词,这时候能举一反三的人是相当厉害的,七七八八能猜个大意,相当有用。关于真题。一定要做。个人建议不要上来就做真题。在所有的知识点过一遍后再来做,这样子一方面可以模拟考试,另一方面也可以自测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记牢。每天一套或隔天一套,看个人时间安排。做完之后认真对对答案,分析总结找差距。有条件的话,考前做个两遍、三遍。后期(11-12月)我才开始准备英语作文,我主要用的是《王江涛考研英语作文》,大小作文各背了10篇左右,自己又积累了一些单词和句式,然后写了几份英语模板,以便在考场上可以直接套用。12月份,我也买过一些英语作文的考前预测,觉得也还挺有用的,零碎时间可以多看看。新题型:由于新题型每年题型可能会不一样,有七选五也有判断对错,匹配和小标题,每种题型都会有一定的解题方法,不用特意练习,只要以真题为母版加以练习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光学原理,作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涵盖了光的传播、干涉、衍射、偏振等多个重要主题。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在后续研究中深入探索光电技术、光纤通信等领域的基石。
把握光的基本性质至关重要。光的本质是电磁波,了解其波动性和粒子性,以及如何凭双缝实验、杨氏干涉等实验现象来证明这些特性,是入门阶段的基础。对光的传播,要熟悉直线传播定律和反射、折射定律,这些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干涉和衍射部分,需理解相干光源的概念,掌握夫琅禾费衍射和菲涅尔衍射的区别,并能计算单缝、多缝、圆孔的衍射图案。了解薄膜干涉、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也是必要的。
再者,偏振部分的内容同样重要。理解自然光、线偏振光、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的区别,熟练运用布儒斯特定律和马吕斯定律,以及学会使用偏振片进行光的控制,这些都能帮助你深化对光性质的理解。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烈建议理论与实践结合。除了课本知识,做一些实验模拟或者实物模型帮助直观理解复杂的光学现象。定期做题和复习是巩固知识点的关键,尝试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这样既能锻炼思维能力,也能提高你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解决能力。
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论坛讨论等,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掌握知识。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寻求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团队合作和交流往往能带来新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