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长大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备考诀窍与经验

长安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是八月份开始的,最开始刷了一遍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大概了解。我是文科生,很多内容还算了解,但离高中已久远,很多知识已经生疏了。精讲精练比较厚,字也很密,看着头晕。其实第一遍看就是大致熟悉内容,记不住什么也是很正常的,不必担心。有的说法是等九月份政治大纲出来再学习政治,我认为其实可以适当早一点,每年政治大纲的改动很多是虚增和虚删,实质性的变动很小,完全可以提前熟悉,细水长流,后面的时间很紧,这样也是为后面分担压力。接下来我刷了三遍1000题,这个对巩固客观题知识点很有用。之后还做了讲真题、肖八肖四以及各个机构的冲刺卷,然后就考试了。
考研数学方面:
首先,我着手研读李永乐的《复习全书》,逐个攻克书中的例题。这本书的题目丰富多样,尽管我已经多次重温,仍然会有不懂之处。初期,我对数学投入的时间不算多,初次尝试时进度较慢,遇到难题就会直接查看解答,快速浏览后标记重要及错误的题目。我发现例题与课后习题相辅相成,因此也把所有课后习题都完成了一遍。接着,我重新处理之前标记的错题和关键题目,确保彻底理解。想要完全掌握《复习全书》并不轻松,至少要全面完成一轮,再专注于重难点。此外,《660题》是一本极佳的资料,我做了两遍,其选择题设计巧妙,有助于自我评估。大约在11月,我开始做《400题》,每两天一套,做完对照答案,反复研读不懂的部分。随后,我做李永乐的历年真题,近几年的按照年份顺序,以获取实战感;早期的题目相对熟悉,但实际考试总会出现新颖的挑战。我还按章节进行练习,这样效率更高。在考试前夕,我使用了李永乐的《数学决胜冲刺6+2》来热身,主要目的是熟练解题。除此之外,我还接触了李永乐的《数学全程预测100题》以及陈文灯的一些书籍,其中的大题同样有价值,涵盖了许多常考知识点。虽然当初考虑通过其他作者的书籍来拓宽视野,但现在看来,专心于李永乐的教材就已经足够了。
考研英语方面:
学习英语的核心在于熟记词汇,不断地、努力地记忆单词。同时,研读历年真题的阅读部分,逐句深入理解,这一步极其关键。完成这个阶段后,不妨试试何凯文的《最后六套卷》,它可能会让你在考场上有如神助,尽管得分情况因人而异。保持英语学习的连续性至关重要,每天都需要坚持,绝对不能间断!对于不理解的句子,要有耐心地逐词查阅,逐步分析,直到彻底领会其含义,并能用你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关于作文,个人经验是,如果在北京考试,避免依赖模板,因为这样可能影响评分。最好是背诵至少五篇真实的作文题目,确保考试时有内容可写,而且务必保证语句和语法的准确性!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至关重要。岩土力学是一门综合了地质学、土木工程、力学等多学科知识的课程,需对土壤和岩石的基本性质有深入的理解,包括它们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以及力学行为。比如,土壤的粒度分布、孔隙结构、含水量等因素如何影响其强度和变形特性,这些都是基础但又非常关键的知识点。
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在岩土力学中,会接触到许多计算模型,如莫尔-库仑破坏准则、朗肯圆滑理论等。这些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需熟练运用,并能灵活适应不同情境。对土压力计算、地基处理、边坡稳定性分析等内容,需能够熟练运用公式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再者,实验和实践环节不容忽视。实验室的动手操作能够直观感受岩土的特性,加深理论理解。案例分析也是提升能力的有效方式,凭分析已有的工程项目,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持续关注科研前沿也是必要的。岩土力学的研究一直在进步,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阅读相关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不仅能拓宽视野,也有助于在答题时展现深度和广度。
我强调的是,自我总结和反复练习。每次学习完一个新的知识点,都要尝试用自有的话去解释,这有助于深化记忆。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不仅检验理解程度,也能帮助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