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电子信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考研备考注意事项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11.21-12.7:小草+模拟题+背肖八。先做的肖八,然后做了一些市面上买到的模拟题,因为肖八今年的题目好多是1000题和时政册子里的,所以做完分数比较高,平均42.43的样子,肖八连读带背每天半套,用了半个月时间好歹过了一遍,每天分配给政治3-4h
考研数学方面:
我集中精力复习的是数学部分,几乎研读了全书七次之多,660题完成了双轮,全真模拟400题也做了两次,真题同样重复了两次,还攻克了张宇的最后四套题目一次。在最后的二十天里,我专注于基础知识的回顾。然而,今年的数学难度明显提升,所以大家必须认真对待模拟试题,不能期望像过去那样,认为16年难了,17年就会简单。要知道,在考研中,数学表现优异通常意味着总分也不会差。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做题,找出自己的弱点并总结经验,然后再继续刷题。实际上,当全书看到第三或第四遍时,应对真题已经绰绰有余。不过,提升解题速度和精确性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来实现。务必多动手实践,遇到困难时与同学探讨,绝对不可忽视数学的重要性。我没有看课本,而是首先快速浏览了张宇的18讲以了解基本知识点,没有立即做题。接着,我使用了李开元的那本粉色封面的教材(这本教材真的非常实用,至少对我来说非常适合)。
考研英语方面:
掌握坚实的英语基础确实裨益匪浅。对于英语学习,我推荐在3月至4月间启动词汇积累,要深入记忆,切勿浅尝辄止,至少重复三次,才能让那大约5500个单词在脑海中留下痕迹。务必珍惜真题资源!它们珍贵而有限,我曾因过早消耗而导致后期效果平平,因为已记住了答案。持续不断地复习词汇至关重要,不可间断!自2005年以来,英语真题的形式趋于稳定,因此过去14年的真题尤为关键,预留5套左右用于最后阶段的整体模拟,前期可按题型练习,也可适时完整做一套以熟悉流程。关键是理解题目而非仅仅完成,通过深入研究获取解题策略和经验才是目标。7月或8月开始接触真题为宜,规划好进度,做过的题要彻底消化,精读每一道题,理解选择的理由以及排除的原因,牢记并熟练掌握反复出现的词汇。长难句需独立解析,只浏览译文并无实质帮助。至于写作部分,小作文相对简单,大作文则较复杂。小作文从11月开始,了解可能考查的类型和基本构架,内容填充即可。大作文要求更高,需要闪光的高级词汇和清晰的逻辑,光看几篇范例远远不够,建议从11月底起每周撰写一篇真题作文,参照范文改进,并考虑购买作文书籍借鉴精彩表达。但最关键的一点是亲自动笔,只看或背诵是不足以提升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数据结构是理解算法的基础,它涉及到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大量数据。我在学习时,特别重视线性表、栈、队列、树、图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我会凭实际编程来加深理解,例如用C语言实现链表的操作,或者构建二叉搜索树。排序和查找算法是数据结构的重点,快速排序、归并排序、二分查找等需熟练掌握,并能按问题选最适合的算法。
C语言是一门强大的系统级编程语言,它的学习并不止于语法层面。我深入理解了指针的概念,这是C语言的灵魂,也是理解和使用高级数据结构的关键。我对内存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动态分配、释放内存等。我还凭编写小程序,如文件操作、进程通信等,提升了自有的动手能力。
在复习阶段,我采用了“理解-实践-再理解”的循环模式。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理解概念和原理;凭编写代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凭做历年试题和模拟题,检查自有的理解程度,查漏补缺。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去查阅资料,寻求解答,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还建议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和团队项目,这样在实践中深化理解,也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有时候,他人的视角可能会给你带来全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