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裁员、右手招募,CIA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武汉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是十月份开始复习,买了《肖秀荣考研政治 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后简称精讲)这本书先于《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后简称纲解)出版,大概五月就出了。我先看的纲解,边看边划,由于其中全是黑色字体且略小,感觉不够突出重点,所以看了一点马原后换成了精讲,边看边做书后真题模拟题以及《肖秀荣考研政治 命题人1000题》。每天大概花一个多小时,看了马原和近代史部分,完成了相应的1000题。然后十一月风中劲草的《冲刺背诵 核心考点》也出来了,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将知识点列表清晰,可谓浓缩了精华,很多同学拿此书来记忆,我是看两三节书,强记一下然后拿1000题练习,完成了毛概以及思修部分。大概11月中旬的时候开始做1000题第二遍,这时有些题目仍有记忆,有些题目就像是陌生的,但别担心,1000题是用来刷基础的,留个大致的印象即可。后来买了肖秀荣的《形势与政策》(大致是这个书名),讲当前形策与时事的,可以当小说来看,书后有相应习题,由于知识点太多,如果记忆不太可能,但从后来的考试来看,时事这部分的比重很大,许多考察基础的题目都以时事为引子。最后12月开始做任四、肖八、肖四,这大概是人手一本的,任四肖八我只做了选择,肖四不仅做选择,还背了选择和大题。说来也惭愧,我背书时间太短,最后几天粗略的背了一下《20天20题》,最后一天才开始背肖四,到考试的时候肖四也没背完,考试的时候看到原题只能悔不当初。如果有时间,任四和肖八的马原题也可以看一下思路,马原题我没有练习就上战场了,感谢老师手下留情,主观题给分比我想象中好。如果再来一次,我想流程大概是,先过一遍纲解,辅以1000题练习,然后看形策配着第二遍1000题,完成任四肖八的选择加看马原大题,最后背诵20天20题,和最为关键的肖四,建议大家无论如何也要把肖四的大题拿下,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腹有肖四答题才能应对自如。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主要看的复习全书,可以前期打基础用的,也可以后期巩固的,后期主要用《660题》,是对各个题型的归类总结,复习起来比较方便。但正是因为是分类整理的,所以刚开始做的时候因为知道了是哪类题型,所以会觉得这本书很简单,但是打乱了就不一定会做了,这本书值得刷多遍。当然里边有很多超出考试范围之内的题目,但是好处在于里边的很多难题可以发散你的数学思维,上考场之前可能会更有底气。基础不好的同学不要盲目做难题、做很多题,做五本不同的书不如一本书看五遍。暑假进入强化阶段过第二遍全书,并做分阶习题和大量的题目(可用660或1000题)(两本习题难度都不小,做好被虐的准备吧,不过如果真能吃透这本习题集,你将所向披靡..)
考研英语方面:
作文的话我先背中文,再背英文,我一般是中午吃完饭去背一会作文,大约半小时就背完一篇了。单词方面用的绿皮厚厚的像砖一样的单词书,也有人用恋恋有词,但个人讲,看你们的偏好,哪本适合你就选那个。单词一天背一章,第二天复习前一章加新的一章,大概两个多月就可以背完。之后我是倒着每天看5章。重要的是,千万别把单词扔下,不然前功尽弃了!起初可能会感觉没什么用,但之后真的会发现你读文章利索很多!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本概念是关键。“材料科学基础”涵盖了晶体结构、相图、材料性能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些看似琐碎的概念其实构成了整个学科的基础,对后续深入学习至关重要。例如,理解晶体的晶格类型和空间群,掌握不同晶体缺陷的性质和影响,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
熟悉并能应用相图分析是另一个重要部分。你需理解如何从相图中解读出材料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相态变化,并能够预测其性能。了解不同合金系统的相图特点,如铁碳相图,这对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帮助。
再者,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也是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需理解各种强度理论,熟悉应力应变曲线的解释,以及掌握材料的弹性、塑性、韧性等特性。对热膨胀、比热容、热导率等内容的理解也不能忽视。
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实践”的三步法。首先是理解,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尽量理解每个知识点背后的原理。是记忆,将关键概念、公式和图表熟记于心。是实践,做大量的习题和模拟试题,以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凭解题深化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复习过程中,尝试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有助于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参加讨论小组或找到研友,共同探讨难题,互相答疑,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