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越南经济承压下抢先与美签贸易协议,着眼长线投资面临多变风险

7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称美越达成贸易协议,越南所有对美出口商品将面临至少20%关税,并对美国“完全开放市场”。消息传出,外界认为越南遭到美国“背刺”,最终关税几乎是原定11%税率的两倍,但仍低于最初威胁的46%。
越南方面没有确认新的关税税率,仅表示双方已达成“公平、均衡的互惠贸易协定框架”,这给企业带来了进一步的不确定性。
当地时间7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称关税征收将于8月1日开始。他还表示,与越南的协议基本敲定。
视觉中国 图
上周,越南的许多邻国也收到了白宫威胁提高关税的信函,从8月1日起,泰国和柬埔寨将被征收36%的关税,老挝和缅甸则面临高达40%的关税;东南亚其他国家也难逃高额课税,马来西亚面临25%的关税,印度尼西亚为32%,孟加拉国为35%,菲律宾为20%,斯里兰卡则为30%。
“越南作为东南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一直在强调独立自主。但这次在‘对等关税’压力之下,却是亚洲国家中最先和美国达成协议的。”复旦大学中国周边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华在第六届“越南问题与中越关系”研讨会上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这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选择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访问研究员、泰国项目代理协调员纳蓬·贾图斯里毕塔克也告诉澎湃新闻,“既然越南是继英国之后第二个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国家,意味着泰国必须加快步伐、大规模出手。越南是泰国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商品和电子产品领域。如果泰国未能在7月底前达成协议,这将意味着越南将在本轮贸易战中获胜。越南比泰国更具吸引力,但仍要面对20%的关税,因此我认为泰国不太可能争取到比20%更低的税率。”
此轮由美国向全球加征关税所引发的贸易战,东南亚沦为重灾区,特朗普关税政策正逐渐改变东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经济格局和产业链版图,亚洲国家正在寻找新的贸易伙伴。
关税将给越南带来实质性的经济代价?
越南作为崛起中的制造业大国,已成为许多国际大型品牌的重要制造中心,包括耐克、阿迪达斯、苹果、Gap和Lululemon等在内的企业,因躲避特朗普首个任期内对华加征的关税而将工厂迁出中国。
当地时间2025年4月10日,越南胡志明市平顺省一工厂,工人在服装上修剪多余线头。视觉中国 图
但在特朗普第二任期政府提出“对等关税”威胁的背景下,依赖出口和制造业的越南经济直面冲击,越南政府由此非常积极地促成美越达成协议。从高层访问到欢迎特朗普集团公司到越南投资,越南发起了对特朗普政府的“魅力攻势”。“这样的外交努力确实奏效了,表明越南政府的高层游说没有停留在象征的姿态。越南必须如此努力,因为其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对美国关税极为敏感。”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越南研究项目访问学者阮克江告诉澎湃新闻。
在特朗普形容的美越之间“伟大的合作协议”(Great Deal of Cooperation)中,虽然越南避免了此前46%的关税,但美国也将对通过越南进行“转运”(trans-shipping)的商品征收高达40%关税。
就美国对越南征收的20%的关税水平,赵卫华认为,越南依然可以利用巨大的成本优势向美国出口,哪怕越南对美国采取零关税,但关税增加的情况下,越南的产品会相应提价,在不影响越南出口额度的情况下,最终还是由美国消费者承担。阮克江则认为,这样的谈判结果是一种不够理想的“止损”措施。
然而东南亚问题专家、澳大利亚国防学院(UNSW Canberra)讲师Vu Lam则告诉澎湃新闻,“虽然调整后的税率破坏性较小,但仍将给越南带来实质性的经济代价,根据执行情况与涉及行业的广度,其影响可能相当于1.3到1.5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损失(以实际价值计约为60亿美元)。”
“对越南业者来说,20%的关税依然是太高了。除了个别产业外,越南出口美国的商品主要是纺织、服装、鞋子、家具和农渔产品等,附加值不高,利润其实本来就比较低。如果还要承担20%的关税,这些产业制造商几乎就没有多少利润可以赚取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周士新进一步向澎湃新闻表示。
然而越南之所以暂时咽下苦果,周士新认为,可能是要利用时间差,抢占美国市场,并寻求减少40%关税的可能。赵卫华则认为,这是越南“竹子外交”政策的表现。“特朗普政府企图拉拢越南,将越南当作遏制中国的一枚棋子和工具,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开始就在答应给越南市场经济地位。越南则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平衡外交。在这一轮的越美贸易谈判当中,越南给予美国零关税、容忍美国对越南征收关税,重要目的还是为了获得美国承认市场经济地位。”赵卫华表示。
对于“竹子外交”,周士新进一步表示,“从政策上看,越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个相当稳定且友好的外部环境,美越关税协定有助于越南对美出口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对促进越南产业转型升级也是非常有利的。从技术上看,越南在5月份对美国贸易顺差飙升至122亿美元,同比增长近42%,环比增长17%。越南对美出口也同比增长约42%,达到疫情后的最高水平138亿美元,显示出双方经贸关系互补性及可持续性。”
然而对所谓的“转运”商品的拟议关税,专家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模糊且常被政治化的贸易执法术语”。但该条款引发了企业担忧,他们担心使用中国制造的原材料将受到惩罚,而这些原材料对越南的供应链至关重要。赵卫华分析表示,“转运”分为中国原材料在越南生产以及中国制造产品到越南“贴牌”两种情况,对于第一种情况,中国原材料占比多少可以被认为是越南原产地生产,这些都是模糊不清的。
“虽然40%的转口关税被普遍认为是针对中国,但越南并没有顾及中国感受,也不会承认这就是针对中国。”周士新分析称,“越南会强调,只要是在越外资企业生产商品符合美国要求的原产地规则,就可能不会被征收40%的关税。这就会让更多外资企业不得不提升在地化水平,从而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同时也可能享受更具优惠的对美出口关税条件。”
“中越具有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多边经贸合作安排的支持,两国企业遵循市场规则,根据多边自贸协定进行跨境贸易无可厚非,更有利于中越互利共赢发展。越方如果无端让中企出口越南产品承受高关税,或者让已经注册为当地企业的中企生产商品出口美国承受40%的关税,必然会在损害中企的利益。”周士新表示。
Vu Lam同样也表示,“这可能会在越中之间的供应链整合中引发摩擦,尤其是在电子与机械领域;即便河内的举动出于防御或应对而非战略考量,北京也可能将此视为经济层面的渐行渐远。”
但是在越南富布赖特大学任教的政治学者阮成忠则对澎湃新闻表示,河内方面正尽全力打造一个良好且稳定的投资环境,以减缓来自外部关税的冲击。“如果投资者希望以20%的关税向美国出口产品,那他们最好增加产品中的本地成分含量。这对越南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成果。如果本地供应商目前还无法满足这些要求,那这也可能是中国中小企业或供应商在越南投资的一个好机会。”
在7月3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对于美越达成的通过越南运输的商品征收40%的关税问题,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中方一贯主张各方通过平等对话,协商解决经贸分歧,同时有关谈判和协议不应针对或损害第三方的利益。
在同天的越南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越南外交部发言人范秋姮表示,目前越美谈判代表团正积极协调沟通,旨在把两国高层领导人所讨论的相关内容落实落细。
亚洲寻找新的贸易伙伴
特朗普最初在4月对全球贸易伙伴加征高额关税,理由是缺乏“对等”,但随后宣布暂缓,将税率暂降至10%。多国之后主动与美国协商贸易协议,日本、韩国、印度、欧盟等国家已经与美国进行了多轮贸易谈判,依旧未果。
惠誉解决方案旗下预测机构BMI在提供给澎湃新闻的文件中分析说,特朗普政府没有就其7月7日发布的“对等税率”变动信函中的数字变动提供解释,外界也无法推测出明确理由。“唯一的例外是柬埔寨,其税率大幅下调可能反映双边贸易谈判取得进展。”文件分析道。
柬埔寨政府曾于7月4日宣布,柬美双方已就一项贸易协议框架达成一致。该国一直被认为是东南亚在面对美国关税压力上最脆弱的国家之一。柬埔寨首相洪玛奈4月曾向特朗普致亲笔信,表示立即将19项美国产品进口关税从最高35%下调至5%,以此为谈判“展现诚意”。
另据央视新闻报道,缅甸领导人敏昂莱7月9日致信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将缅甸关税税率从40%降至10%至20%。他同时表示,如果需要,准备派一个谈判团队前往华盛顿。缅甸也是一个经济较为脆弱的东南亚国家,在7月7日的新关税通知中被征税率高达40%。
当地时间2025年4月4日,柬埔寨某港口,堆放在码头的集装箱。视觉中国 图
BMI预测机构的分析文件还说,印度与美国的谈判仍悬而未决。据称,印度仍坚决反对进口美国产转基因作物,并不愿进一步开放其乳制品和汽车市场。该机构预计,美方不会接受缺乏上述具体让步的任何提议,印度可能还需继续谈判。
亚洲国家纷纷面临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压力。关税数字为32%的印尼也在努力安排首脑会谈,其总统普拉博沃有可能亲自会见特朗普。印尼经济部长艾尔朗卡·哈塔托刚刚率团访美,强调两国“在关键矿产等战略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在泰国政坛动荡的背景下,泰国企业界正积极自救。纳蓬·贾图斯里毕塔对澎湃新闻说:“过去三个月里,泰国政府在应对特朗普时反应过慢,显得过于被动。”泰国工业联合会(FTI)已启动数据收集工作,为政府与美方的关税谈判提供支撑。泰国业界尤其担忧的是越南、英国已和美国达成谈判共识,这让该国的汽车业难以和上述两国竞争。
在美国政府高层的“放风”声音中,越南似乎成了各个主要贸易国家要效仿的对象。“(美国)从刚开始想先压中国让步,然后再让其他国家屈服,发展到了先把中国放下,和其他国家谈判,再单独来应对中国的一个策略。”赵卫华表示。
虽然越南同美国达成“止损”效果的关税协议,但周士新同时认为,“如果其他东南亚国家获得比越南更优惠的关税政策,越南可能会进一步寻求与美谈判,希望获得对自己更有利的条件。”
然而Vu Lam将越南政府对美国的让步解读为“(越南)对与华盛顿建立战略关系的长期投资”,他认为,“经验表明,这种逻辑存在风险。像韩国和日本这样的国家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也作出了贸易与采购方面的让步,但在其第二任期仍遭遇关税与施压的反复出现。”
新加坡尤索夫伊沙研究所访问高级研究员、前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斯蒂芬·奥尔森告诉《纽约时报》,“美国打算利用这些谈判向各国施压,要求它们减少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关系。”然而成效似乎不大,上周,就在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抵达马来西亚的前一天,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呼吁东南亚在面对特朗普的威胁时,更紧密地协调外交和经济政策。
此前,东北亚国家之间长期停滞的“自由贸易协定”(FTA)被重新提上议程,中日韩三国3月30日在韩国首尔举行部长级会谈,表示要加强自由贸易、加快全面三边自贸协定谈判。
7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出席东亚合作年度系列外长会后表示,(中国-东盟)双方确认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磋商,一致同意提交今年10月举行的领导人会议核可并签署,明确发出了我们要继续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继续打造高水平区域自贸网络的清晰信号。
由于针对不同东盟成员加征税率不同,美国将造成在经济、贸易和投资方面存在竞争的东盟国家之间产生摩擦。面对即将于8月1日生效的美国新税率,亚洲国家纷纷投入应对准备。
韩国新任总统李在明已向澳大利亚和德国派遣特使讨论防务和贸易问题,并计划向其他多国派出代表团。巴西和印度宣布计划将双边贸易额提高70%,至200亿美元。印度尼西亚表示即将与欧盟达成协议,将双方大部分关税降至零。越南贸易部副部长强调,正在努力通过利用其他贸易协议来减少对美国消费者的依赖。
7月10日,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皮尤什·戈亚尔(Piyush Goyal)表示,印度希望加快与东盟(ASEAN)就《印度-东盟货物贸易协定》(AITIGA)的审议谈判,以确保贸易活动公平、增长平衡,重点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挑战。
英国外交大臣拉米出席东盟外长会议后取道前往新加坡进行访问,其间发表演讲表示印太地区对英国至关重要,英国必须捍卫开放、稳定且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体系,与东盟开展更具韧性的经济与安全合作,包括维系与澳英美三方安全伙伴(AUKUS)的安全伙伴关系。英国去年加入了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这是英国脱欧后加入最大规模的贸易协定。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温迪·卡特勒向《纽约时报》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感到满足美国的要求越来越难,它们与其他国家合作的兴趣将会增强。”
BMI预测机构推测说,美国政府很有可能要再次延长谈判期限。其文分析说:“事实上,我们的全球团队认为,美方可能愿意将截止日推迟至10月。再往后延期则较为困难,主要原因是,2026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的竞选活动将逐渐升温,白宫的谈判能力将大打折扣。
“这只是其施压策略的一部分,目的是迫使各国与美国签署贸易协议。实际上,我们的关税假设维持不变:大多数亚洲市场将能维持‘对等’税率在10%,其余则能将其减半——这已在越南身上体现出来,其关税从46%降至20%。”
对美国经济而言,特朗普政府仍面临进一步资本外流的风险,这将推高政府的借贷成本,更关键的是可能引发通胀上升,在中期选举前激起选民反弹。这让特朗普政府有动机达成较低税率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