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民乐》演满140场,观众暖心分享和国乐的故事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08月01日 07:51:47

自2021年首演以来,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不断刷新演出纪录。

7月31日,《海上生民乐》第六轮驻场演出在上海音乐厅落幕,累计上演140场,不仅稳坐国乐驻演标杆之位,更成为海派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140场,每一场都是重新出发。“我们珍视每一次登台的机会。140场,是一个凝聚着无数汗水与热爱的数字,承载着乐团上下的执着与付出。”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说。

140场收官之夜,观众上台

140特别策划,观众来信

140场特别企划,观众写信分享有趣缘分 

为迎接第140场,上海民族乐团发起了“我与《海上生民乐》的故事”征集活动,收到众多观众的暖心分享。

美籍华人小朋友Chloe Wang寄来用铅笔手写的英文信,表达了初识国乐的惊喜:“我对所有乐器都充满好奇,以后一定要多来看。”

网友“啤酒泡泡”是一位母亲,2023年暑假带女儿第一次看《海上生民乐》,“她立刻爱上了阮并开始学习。古典与现代的碰撞、震撼的音乐现场,让孩子着迷,今年又带娃来了。”

网友“Clara用引导种一棵树”通过长视频,剖析她对《虞兮》的理解,“演奏技法已化为情感语言,将英雄的铁骨柔情娓娓道来,令人动容。”

观众杨若伊已是四刷:“《峰飞》《穿越》的互动环节在改进后更精彩了,演出将民族乐器的魅力发挥到极致,明年若演,一定再来。”

收官之夜,部分投稿入选的热心观众,受邀亲临现场,共同见证第140场。演出结束后,他们与演奏家们交流、合影、获赠文创周边,为这段音乐之缘留下难忘注脚。

演出现场

演出现场

国际面孔日益增多,社交媒体自发安利

《海上生民乐》的观众席中,国际面孔日益增多。

来自美国的华东师范大学留学生宋莉乐,是一位短视频达人。带着对中华音乐的热爱,她与同伴开启了一场后台探秘之旅。

从尺八、唢呐到古筝、阮,每一件乐器都让她惊叹,“太神奇了,每一种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语言,令人着迷。”

暑假期间,学生观众成为主力军之一,不仅有本地青少年,更有全国各地的学生。

山东学生娄欣悦跟随学校民乐团活动来到上海,与50位师生一同观看了演出,“传统音乐披上高科技新衣,仿佛活了过来。”这种古今交融的奇妙体验,让她难忘。

演出期间,《海上生民乐》也在社交媒体持续升温。

观众们纷纷发帖安利,为国乐热情打call:“原来国风可以这么潮、这么有生命力”“二十多种乐器轮番登场,配上字幕解说,贴心又可爱”“舞台效果美哭,东方美学拉满”……

还有资深乐迷贡献了“N刷攻略”,从最佳座位到限定文创购买指南,一应俱全。

演出现场

演出现场

文创区人头攒动,国乐之美延续到生活

每晚散场后,上海音乐厅大厅的文创区总是人头攒动。

第六轮驻演期间,《海上生民乐》系列文创周边持续热销,销售额再创新高。其中,“海上生民乐”限定礼包十分畅销,包括“舟行听弦” “笔尖上的宫乐”“音之殿堂·馨香纪念”等不同组合的礼包。

上海音乐厅的国风周边如流苏烫金团扇、海上生民乐帆布包、民乐四重奏PP夹、缪斯殿堂浮雕香薰蜡烛、建筑面冰箱贴等,以及上海民族乐团的国风TN手账本等,都是观众热衷带回家的“伴手礼”。

张女士带着孩子首次观演,也买了“海上生民乐”限定礼包,“散场看到文创,孩子就走不动了。文创不仅是商品,更像是演出的延伸,把国乐的美延续到了日常生活中。”

演出现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