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儿童票”总是不看年龄看身高?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08月02日 11:15:19

近日,陈女士在上海某主题乐园碰到一件烦心事,她带 10 岁的女儿来游玩,却因为小朋友穿鞋超过 1.4 米,脱鞋不到 1.4 米,而被乐园认定孩子不满足使用儿童票的条件,甚至被该乐园主管反问:" 难道要让小朋友脱鞋去玩吗?" 对此,乐园方则回应称,穿鞋测量身高一直是该乐园的规定,并且已经向陈女士退还了门票费用。

该乐园 " 导游手册 " 规定身高按穿鞋测量为准

这一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于 " 儿童票究竟应该看年龄还是看身高 " 的争议,这不仅仅是一次消费者权益与商家内部规定碰撞而起的纠纷,其实是体现出某些商业机构公共服务理念的滞后和僵化,以及对儿童权益的敷衍。

儿童票到底该按身高还是按年龄?答案本该是无可争议的。年龄标准是刚性的,身份证信息不会说谎;身高标准却是弹性的,有的孩子可能 " 蹿 " 得快些,有的孩子可能长得慢点,而且,随着国民营养水平提高,现在的孩子身高也越来越高,近 30 年来,6-17 岁男孩和女孩各年龄组身高均有增加,平均每 10 年身高增加 3cm,但是很多景区、乐园的优惠标准却一直没变。这本质上是将自然的生长差异当成了区别对待的标尺,既不公平也不科学。

就像陈女士遇到的情况,一双洞洞鞋的厚度竟成了能否享受优惠的关键,这样的规则怎么看都像在和孩子的成长 " 抬杠 "。既然是给儿童的优惠,就应该无差别地惠及所有适龄儿童,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和公正。

铁路部门早已在这方面作出示范。2023 年起,火车儿童票彻底告别 "1.2 米红线 ",改按年龄划分,6 岁以下免票、6 到 14 岁半价。这一调整,终结了 " 年龄小但个子高就得买全票 " 的尴尬,让规则真正贴合 " 优待儿童 " 的初衷。人流量那么大的铁路运输,都能做到精准管理,为何还有那么多景区、乐园,死守着不科学的 " 老规定 " 不放?而且,不同的机构各行其是,规则五花八门,让人摸不着头脑,极易产生纠纷冲突。

细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利益驱动下的 " 选择性失明 ",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意。过去用身高作为儿童优惠标准,或许是因为证件管理不完善,技术上有局限。但现在身份证查验起来很方便,即便有些孩子没有身份证,也有学生证可以查,且很多证件都有电子版,查起来既快速又高效还精准。这种情况下还非要以身高为标准,在穿没穿鞋上锱铢必较,实则是为压缩优惠空间寻找借口,显得极其缺乏服务意识和商业头脑。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根本上是为了惠及所有人。儿童票的优惠,不仅是一张票的价钱,更是社会对下一代的关爱。若因 " 量身高 " 的小事,让孩子和家长寒心,实在得不偿失。当铁路部门、政府指导定价的景区、公共文化场所都在按年龄标准执行优惠时,市场化的商业景区也该跟上脚步,统一按年龄划分儿童票,既能避免 " 量身高 " 的扯皮,也能让规则更透明、更温暖,体现企业对消费者的重视,对社会责任感的担当。

量出身高只需一把尺,但量出社会的温度,需要的是真正把儿童权益放在心间的诚意。让儿童票回归 " 优待儿童 " 的本质,让孩子在每一次出行中,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呵护与温暖。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