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委讲师团两次因人设岗,媒体:人才引进岂能沦为“私人定制”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08月10日 17:27:35

见过萝卜岗,没见过已经被“拔掉”的萝卜岗,转身又冒头。日前,有网友质疑,内蒙古包头市委讲师团2025年1月公开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专业人才招考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行为,疑似第二次设置同一萝卜岗。8月9日,包头市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称,讲师团人才引进中存在因人设岗、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议事决策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招考结果无效,讲师团主要负责人被免职。

据报道,2023年12月,包头讲师团发布引进人才公告,王某丹等3人进入下一环节,当时因遭举报,招聘中止。刚过去1年,当地再发公告,不仅岗位要求与专业需求与此前基本一致,还把年龄限制从上次的38岁以下放宽到40岁以下,王某丹等3人再次入围。再次公示的名单还是“原班人马” ,不能不令人怀疑这是典型的“萝卜招聘”。到底是出奇的巧合还是另有猫腻,通报给出了答案。原来不管学历要求、专业需求还是年龄限制,全都可以“对号入座”。招聘程序看起来严谨合规,实则走过场。所谓的人才引进,已经沦为“私人定制”。

引进人才是为填补当地人才缺口、提升当地竞争力。因人设岗的戏码,与其说是工作需要,更像是为了让“萝卜们”顺利入职。对规规矩矩按照招聘要求、招聘程序报名的求职者,对专业过硬、素质优良的真正人才,这是何等不公。连人才选拔都要大开后门,连“紧缺急需”都要暗箱操作,何谈提升实际工作水平?王某丹等3人为何如此“不可或缺”,在招聘决策和监督等环节为何一路绿灯,同样是需要追问的问题。如此萝卜招聘,损害的不仅是招聘的公正公平性,更是人才引进机制的公信力。

2024年9月,中组部和人保部联合印发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提出坚决防止“萝卜招聘”“因人画像”等问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明确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影响招聘公平、公正进行的,必须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照规定招聘、规范操作程序、严肃工作纪律是事业单位招聘的硬性要求。包头市委讲师团两次因人设岗,显然没有把这些硬杠杠放在心上。相关负责人责任失守,也表明监督机制失灵。

近年来,萝卜招聘不在少数。据报道,河南汝州市疾控中心在公开招聘过程中,也曾发生招聘方案未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违规设置限制性指定性报考资格条件等问题,导致41名事业编人员被清退。一只只“萝卜”能抄小道进编制,很难不让人怀疑,背后有特别的生存土壤:是熟人社会的关系人情,是任人唯亲的近亲繁殖,还是利益交换的权力寻租?拔出“萝卜”,更要洗掉带出的泥,填平挖出的坑。

包头市联合调查组通报中称,将以此为戒、举一反三。招聘工作哪里不到位,哪里有疏漏,当地该反思排查,其他地方也该举一反三。在就业压力较大的环境下,事业单位当成为公正招聘的风向标,绝不能徇私舞弊、底线失守。让萝卜招聘无坑可占,才能让真正的人才大展宏图。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