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90后奶爸带脑瘫儿子卖凉皮,希望儿子有一天能喊声“爸爸”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08月13日 01:03:19

暮色渐沉,郑州市高新区金色嘉园(瑞达路)门口,一辆小小的凉皮车支了起来,白底红字的 " 昱爸凉皮 " 招牌分外显目。

凉皮切条、拌入黄瓜丝、淋上芝麻酱 ……90 后父亲潘昌盛在台前熟练操作着,目光却不时投向推车旁那张特制的小床——他四岁半的脑瘫儿子正静静躺在那里。这份看似寻常的街头营生,是这位年轻父亲在命运风暴中,用脊梁为孩子撑起的一方天地,更是他带着孩子向生活发起的一场艰难突围。

四年求医路,每一步都是抗争

2021 年 6 月 27 日,妻子的一个急促电话让潘昌盛如坠冰窟——孩子突发抽搐昏迷。紧急送往医院后,诊断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颅内出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潘昌盛没有放弃,他选择了坚强,选择了与命运抗争到底。

这四年来,他怀抱幼子踏上了漫漫求医路,寻求治疗之道。其中近三年时间,他几乎是在医院度过的,陪着孩子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康复训练。" 目前已经离婚好多年了,爸妈身体不好,一直在家种地,想帮我也帮不上,我也不想让他们帮忙,一直以来也习惯一个人带孩子了。" 潘昌盛的语气平静。

" 孩子现在不会坐,不会抬头,也不会说话,更别说站了。但他的意识比以前要好,喊他的时候,他知道回应。" 潘昌盛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欣慰。

尽管孩子的情况并不乐观,但他始终相信,通过持续的治疗和康复,孩子总有一天会好转。医生曾告诉他,孩子未来可能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是 " 只要能达到生活自理的状态,我就很知足,而且我相信未来医疗水平也在进步,我会一直坚持,他一定会越来越好。" 这成了潘昌盛心中最大的期盼。

一方凉皮摊,全天候父爱

离异的现实,让所有重担沉甸甸地压在他一人肩上。年迈的父母身体不好,无法提供太多帮助,他只能依靠自己。

孩子特殊的情况,使他成了全天候的 " 贴身护理员 "。" 自从带了孩子,就再也没上过班了,每时每刻都得抱着他。" 潘昌盛说,做饭时抱着,出门取快递、打水时背着——孩子的重量,早已成为他生命无法卸下的部分。

生计如刀锋悬颈,他尝试过打工,但 " 带着孩子人家不愿意要啊。" 他也曾想跑外卖,但路途颠簸,担忧孩子病情加重。几年间,为给孩子看病," 花了大概二三十万,有很多爱心人士帮助我们。" 潘昌盛说。

这辆命名为 " 昱爸凉皮 " 的摊子源于一次微光般的相遇。一位热心博主伸出援手,帮他一起支起了这辆承载生计与希望的小小凉皮车。" 我才慢慢一边带孩子一边摆摊。" 从此,傍晚五点至九点,是这对父子与城市的固定契约。因午间高温无法带孩子出门,家中又无人看护,他只能错过黄金时段,每天卖出 " 十几份,最多二十份 "。收入虽然不多,但他无比珍视这份能将孩子时刻置于视线之内的 " 移动港湾 "。

模糊音节里,是 "baba" 更是希望的发声

面对生活的重压,潘昌盛也有过崩溃和放弃的念头。支撑他穿越至暗时刻的,不仅是凉皮摊的烟火气,更是孩子细微回应带来的巨大慰藉和社会的善意。

" 喊他,他知道回应。有那么一次啊,我让他喊爸爸,他只是发出了那个音调,我当时立马就含泪了。" 这声模糊的、尚未成形的呼唤,瞬间击穿了他所有坚强的伪装。" 希望他一天天好转,希望有一天他能喊我一声爸爸。" 这是他最朴素的愿望,也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在最绝望、抱着孩子在外地求医的时刻,陌生人的善意曾如星火点亮他的前路。" 有一次在上海,晚上没挂上号,在外面给孩子喂奶,旁边围了好多人,了解情况后有不少人给我塞钱,还有房东给我免几天房租。" 这些微光让他更加坚定,这份坚韧最终也被更多人看见。

经报道后,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正观新闻 · 郑州晚报,为潘昌盛颁发正能量特别奖 10000 元。面对这份奖金,潘昌盛表示,这笔钱会全部用于孩子的康复治疗。

正如颁奖词所言:

一辆凉皮车,载满生活的重量;

一张小床,托起无声的希望。

当命运以苦难相欺,

他用双臂为孩子筑起避风港;

当风雨击碎家庭的完整,他选择独自扛起如山父爱。

四年求医路,每一步都是向命运的抗争。

街头烟火中,

他一边翻炒生计,一边守望病榻上的幼子。

凉皮的香气里,飘散着最朴素的渴望,

只为等待一声迟来的 " 爸爸 "。

父爱可以穿透疾病的阴霾,

希望在苦难中也能生根发芽。

这不仅是一个父亲的坚守,更是对社会的叩问。

当我们匆匆路过街头,

能否为这样的摊主多停留一分钟?

他等待的不仅是一声 " 爸爸 ",

更是一个充满温度的社会回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