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休战”的第一个90天

记者 | 任思远
编辑 | 陈 锐
插画 | 周 骋
制图 | 程 星
8 月 12 日," 对等关税 " 暂缓的 90 天到期,中美两国发表《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宣布从 8 月 12 日开始再次暂停实施 24% 的关税,为期 90 天,同时保留 4 月 2 日美国行政令规定加征的剩余 10% 的关税。加上 3 月美国因芬太尼问题向中国加征的额外 20% 关税,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继续面临 30% 的关税。这意味着中美关税 " 休战 " 的第二个 90 天开启。
回到 4 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各国宣布 " 对等关税 ",对全球跨境贸易从业者而言都是 " 平地一声雷 "。也是从那时起,中国的外贸从业者开始经历跌宕起伏:4 月,美国对从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一度升到 100% 以上,不少企业停摆观望;5 月 12 日,中美双方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同意暂缓 " 对等关税 "90 天——期限内,美国将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从 145% 降至 30%。
当时,尽管手握 90 天,但没人确定 8 月中旬到期后会面对什么。主营中美贸易的工厂老板、物流商和外贸商们,必须探索老生意的新应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 持续关注了外贸行业这一轮关税风波,在过去 90 天内跟踪观察数名外贸从业者,记录了他们在第一个关税 " 休战 " 期的生意和情绪变化。
本文三位主人公
李维群
汕头市澄海区一家玩具工厂的副总经理。他所在工厂年营业额 3 亿到 4 亿元人民币,其中五到六成出口美国。这家工厂的主要产品是遥控玩具,也有一部分积木玩具,客户包括沃尔玛等美国知名零售商。
柯钿灿
东莞一家美容器械厂的跨境电商运营负责人,工厂主营亚马逊平台。这家工厂的年产值近 10 亿元人民币,主要向欧洲和美国的外贸商供货,跨境电商的销售占总量约 10%。
张明成
深圳一家主做中美航运货代物流公司的销售经理。根据行业数据,这家公司 2025 年上半年在深圳港的出货量占行业 10%,客户包括柯钿灿这样在美国做跨境电商的卖家,也有类似李维群所在的代工厂。
* 头像由 AI 辅助完成。
01
忙季提前
每年 8 月,对于主做欧美市场的外贸从业者来说都是忙季——工厂老板、外贸商、物流商,都是如此。因为此时是年末的 " 黑色星期五 " 和圣诞季的备货期。通常,8 月的备货完成之后,一些外贸工厂将短暂休息,然后开始接少量国内订单,等待第二年开年的外贸订单。
这也是李维群所在的玩具厂往年的节奏,但今年他们将提前结束忙季。李维群告诉《第一财经》YiMagazine,今年的收尾工作在 8 月中旬,而往年一般是 9 月中下旬。眼下,他已经开始提前规划今年工厂接国内订单的排期,以及自己和部分员工近期的休假。这家玩具厂位于汕头市澄海区,连续十几年为欧美客商生产遥控和积木玩具,其中美国订单占比超过一半,客户包含沃尔玛等知名零售商。
忙季提前的最重要原因,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内不断波动的关税风波。4 月,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关税一度加到 100% 以上,李维群所在的玩具厂有将近一亿元销售额的产品被要求暂停生产,这超过他们全年销售的三分之一。当时,工厂里总共四五百个工人走了大几十个。不过,中美双方在 5 月 12 日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后,工厂全面重启。
因为这次约定的期限到 8 月 12 日,客户纷纷提出将后半年的备货也在六七月份赶制出来,尽量在 7 月 20 日之前发出、期限到达之前运抵美国。这批赶制订单加上为 4 月停工的补货,工厂比往年同期的工作量多出一到两成。走掉的工人重新回归,加上暑期工,人手比平时多出近百名。
柯钿灿也经历了类似的时间线:5 月中旬集中补上第一季度卖完的货物,然后提前为下半年备货。当时,8 月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成为了一些航运货代的卖点,他们不断提醒着柯钿灿 " 出货要趁早 "。
从 5 月的 " 延期 " 确认开始,柯钿灿就收到这样的消息:"8 月 12 日是到港时间,如果中美谈判没有进展,8 月 12 日后到港的货物都会增加 24% 的关税 "。这类消息往往附加一些 " 早点订舱 " 的建议,以及运价可能上涨的威胁。
不过,即便到 7 月,柯钿灿发现航运价格并未像想象中疯涨。受关税政策的影响,2025 年全球贸易的 " 旺季 " 可能在上半年就已经到来。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25 年第一季度,全球商品贸易同比增长 5.3%,环比增长 3.6%,给出的解释是 " 北美地区预期美国将提高关税而进口激增 ",进口商选择提前采购。毕竟,第一季度北美地区进口的环比增长最强劲,达到了 13.4%。
而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每个月对美国的出口贸易总值较上一年都是增长的,其中 3 月出口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 4.5%。但整个第二季度出口额下滑,其中 6 月累计比去年同期下滑 10.9%。
02
旺季不旺
5 到 7 月,张明成就是那类给柯钿灿这些贸易商和工厂主发催出货信息的角色。他告诉《第一财经》YiMagazine,他们 6 月确实经历过一阵 " 抢运潮 ",但昙花一现。
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的数据,3 月以来,美西航线的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在 6 月 16 日达到高峰,随后迅速下跌,8 月 4 日的运价指数接近 3 月底、4 月初,完全看不出 8 月是旺季。相比之下,欧洲航线的指数经历较小波动,从 3 月开始缓慢上涨,7 月以来一直在全年的较高点。
2025 年 8 月 12 日,上海港外贸集装箱码头繁忙作业。
张明成记得,5 月 12 日 " 暂缓期 " 宣布时,有一些船公司希望抬价,但客户买仓位的积极性比他想象中低一些——有同行预测五六月客户对仓位的需求能够达到 4 月前的 150%,但张明成获得的订单最终只回升到 80%。" 没有爆仓,就很难涨价 ",张明成显得有些沮丧。
在张明成看来,在 " 关税暂缓 90 天 " 内发往美国的货物不及预期有多个原因,最主要的还是供求双方都在主动收缩。因为即便 90 天内关税相比 4 月大幅下降,但是中国的出口卖家依然面对 30% 的关税,如果这部分费用是由国内的贸易商和工厂承担,他们的资金压力相较之前显著增加。如果是美国客户承担,很可能意味着他们要向美国消费者涨价——这是 " 一场博弈 ",中国的供货者和美国的贸易商都不确定这件事。
这涉及一个抽象但是对生意有决定作用的问题——双方对于彼此合作的贸易生意,还有多少信心?
在张明成的经历中,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供应商选择在美国 " 少量备货、慢慢补货 ",他接待的 " 一周一柜 " 的客户逐渐变多," 一周十几条柜 " 的盛况减少。这种订船舱行为的转变事实上折射了外贸商对生意的态度:对市场保持观望,优先消耗库存。
汕头的李维群和东莞的柯钿灿都没有表现出对美国市场的乐观。李维群表示,截至目前,今年美国客户预定的货品总量比去年少一到两成,他推测与关税导致的美国产品价格上涨、消费力下滑有关。也是因为这个,他预估 8 月之后工厂将不会太忙。2025 年,他们新建的 11 万平方米的工厂即将落成,但李维群估计短期之内公司用不到这些场地,可能会考虑出租。
王宇效力于一家美国贸易公司,为沃尔玛等美国零售企业供货,也是李维群所在工厂的客户之一。他告诉《第一财经》YiMagazine,目前看,2025 年公司的销售额能与 2024 年持平,但美国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结构已经显现变化:贵的产品卖不动,便宜产品需求上升。他认为这与关税导致的消费品涨价有关系。因此,明年他计划花一些精力寻找价格较低的工厂,承接低价制造的需求,目前的 30% 关税,由王宇所在的贸易公司、制造工厂和消费者三方共同分担。在关税压力下,像李维群所在的这样能力较强的工厂尚能正常运转,但与他合作的一些工厂出现了运营问题:关税风波导致订单减少,工厂减员,计划的订单周期拉长。
关注跨境电商的柯钿灿则面临另外的问题。除了关税压力,更让他担忧的是同类产品的 " 内卷 " ——相似的产品,同行总能在电商平台上标出更低的价格,这给了他又一重压力。" 关税加了,头程运费有一段时间上涨,广告费上涨,但产品售价还比过去更低了。" 柯钿灿这样描述他面临的困境。关税增加之后,他和团队一直希望提高部分产品在电商平台上的价格,但他观察到一些竞争对手反而在降价。为了保住产品在平台上的排名,他选择自己承受关税带来的损失。
但是即便已经做出了妥协,公司在美国的销售仍然不及预期。7 月 8 日到 11 日,亚马逊的年度 " 会员日 " 促销活动举行,柯钿灿团队所运营的店铺销售量比去年会员日少了近一半。
03
放弃转口
4 到 5 月—— " 关税暂缓 90 天 " 之前——三位受访者所在的公司都想过到东南亚做转口贸易、规避关税。到了 8 月,他们都放弃了这个计划。
在客户的建议下,李维群所在工厂负责人曾在 5 月去泰国考察,希望找到一处能做玩具加工最后几步的工厂,把一部分产品由泰国运往美国。但 " 关税暂缓期 " 很快到来,这种需求变得不再急迫。另外,特朗普在 7 月明确提出,如果有国家或地区通过第三地转运方式避税,商品将被征收 40% 的关税。随后,特朗普又对从泰国、印尼等国家出口美国的产品施加 19% 到 40% 不等的关税。最后,工厂决定先在泰国注册好公司,其他投入暂缓。柯钿灿和张明成所在的公司也经历过类似的设想、同样的放弃,区别只是他们选择考察的国家是越南。
7 月 29 日,中美双方经贸团队在斯德哥尔摩举行新一轮经贸会谈,双方同意继续推动 8 月 12 日到期的关税休战协议再延长,但这显然仍不是最终协议。面对关税战的这种长期不确定性,以及美国市场的竞争加剧,每一种类型、不同境遇的企业各有想法。
有一种态度是求稳、维持现状,王宇和张明成就是如此。张明成所在的公司主要做美国航线的业务,占生意的七到八成,他认为短期之内很难彻底转向其他市场。因此,他决定维系现有客户,继续观望政策变化。王宇所在的公司则放缓了新品开发的节奏,避免过度投入,主要生产和售卖稳定畅销的款式。
李维群提到了产品创新的重要性。因为在他看来,他们所做的遥控车和飞机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重要的技术创新——以遥控飞机为例,它经历了只有简单飞行功能,到加 GPS、有避障功能,再到可以航拍。在技术陷入瓶颈期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同类型卖家的同质化竞争。为了提升竞争力,同时开拓内销路径,工厂在今年多招了五六个工程技术人员开发新品。
柯钿灿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也会关注开发新品,但他的主要思路是轻微改良和降本降价。除了外观改动外,他还计划去掉一些对于消费者影响不大的产品功能,例如卷发器的负离子功能,这是为了降低成本,以减少 " 品质过剩 " 导致的价格劣势。
柯钿灿也开始着手在美国以外的市场布局,欧洲,尤其是之前开发不多的东欧地区和澳洲的国家是首选,因为他们主销美国的款式,不需要大改动就可以销往这些区域。事实上,从今年上半年的关税风波开始,多数在美国做跨境电商的卖家和平台都有类似的打算,甚至有人用 " 美区跨境电商向欧洲生死转移 " 描述这种趋势。
平台在这件事上的努力也还在继续。3 月,TikTok Shop 在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上线。Temu 和 Shein 在美国下滑、欧洲增长的趋势明显。根据消费研究机构 Consumer Edge 的数据,2025 年 1 到 5 月,Temu 在欧盟的销售额同比增长 62%,在美国则下降 33%;Shein 的趋势与前者类似,1 到 5 月,在欧盟地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 45%,在美国下降 20%。
8 月 12 日,上一个 90 天到期,下一个开启,三位外贸从业者似乎都不意外。" 谈不成,也不会崩。" 其中一位这样告诉《第一财经》YiMagazine," 反正也不会备太多货,平淡对待了。"
(文中王宇、张明成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