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快递二季度净利下滑两成,8月来快递单票价格回升明显

愈演愈烈的快递价格战,迎来拐点。
8月20日,中通快递(ZTO.N,2057.HK)公布其2025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财报显示,二季度实现营收118.32亿元,同比增长10.3%;经营利润为24.75亿元,同比减少23%;经营利润率为20.9%,去年同期为30%;净利润为19.65亿元,同比减少24.8%;归母净利润为19.38亿元,同比下降25.8%;毛利率为24.9%,去年同期为33.8%,同比下降8.9个百分点。
上半年,中通快递实现收入共计227.23亿元,据计算同比增长9.85%;实现净利润40.04亿元,据计算同比下降1.43%;实现归母净利润39.32亿元,据计算同比下降2.63%。
二季度核心快递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1%,该增长是由于包裹量同比增长16.5%及包裹单价下降4.7%综合所致,主要由于电子商务退件增加,来自直销机构的直客业务收入增长149.7%。
中通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赖梅松表示,2025年二季度,尽管行业包裹结构持续向低单价的业务倾斜,中通仍进一步缩小了与行业平均增速的差距。其中散件业务量同比增幅超50%,为整体利润率带来了积极贡献。
电话会上,赖梅松进一步表示,快递行业轻小件占比扩大的趋势依然明显,越来越多的商家倾向于选择更加经济廉价的快递服务,中通凭借网络规模以及服务领先和稳定等形成了议价能力。在部分区域,尤其是价格竞争激烈的产粮区,业务量增长低于预期。但二季度散件业务量占比峰值突破8%,产品结构的优化缓解了增量补贴的压力,为快递核心业务分别带来了单票收入0.17元和毛利0.02元的提升。
中通首席财务官颜惠萍指出,中通的核心快递业务单票收入净下降0.06元。这主要源于:增量激励增加0.18元、单票平均重量下降影响0.05元,而KA客户(超级大客户)单价提升0.17元部分抵消了前述影响。得益于运营效能的显著提升,单票运输与分拣成本合计下降0.07元。
近期,“反内卷”政策信号不断强化。
7月8日,国家邮政局党组召开会议,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内卷式”竞争,依法依规整治末端服务质量问题。7月29日,国家邮政局召开快递企业座谈会强调,积极推动解决“内卷式”竞争和农村地区领取快件违规收费等突出问题,维护好行业良好发展业态。
“今年上半年单票价格竞争非常惨烈,我们相信行业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行业一定会理性看待价格问题,价格战会伤害整个行业,是一种短期行为,我们对行业的稳定也充满信心。”
8月4日起,广东省快递底价整体上调0.4元/票,单票均价涨至1.4元以上,按照有关部门要求,各家均不得低于1.4元成本价揽收,否则将遭受重罚。8月5日起,通达系(申通、圆通、中通、韵达)已开始向上调整价格。
谈及如何看待本轮产粮区涨价,赖梅松在电话会上表示,自8月5日起,快递行业价格有所调整,价格理性回归,向良性方向发展,对公司整体利润以及快递员收入有正向影响,“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已呈现出从规模数量导向转向量质并举的必然趋势。从外力要素竞争升级为数字化、智能化、多元化,综合物流产品和服务能力的竞争,将成为最终的行业态势。”
赖梅松还指出,今年上半年压力确实比较大,过去的行业价格战,基本到旺季价格会回调。今年开年直至7月,快递价格一直在往下走,“价格和成本脱钩比较厉害”。8月反内卷以来,也看到取得一些效果,价格在回升明显,低于成本价的情况行业监管部门也在努力扭转,“未来,我判断行业再竞争,也不太可能进入快递一块钱以内的时代,我们非常有信心价格趋稳。”
根据目前的市场和运营情况,中通下调此前年度包裹量指引。预计2025年的包裹量将介乎388亿至401亿件之间,同比增长14%至18%。此前预计今年包裹量指引为408亿至422亿件,同比增长20%至24%。
在AI布局进展上,赖梅松在电话会上回应投资者称,公司将深化人工智能工具在全业务环节的应用,持续为客户网点、中心及一线业务员降本增效。在中心层面,中通快递建立模型,实现远程管理与自动预警调控,该模型可以使得中心一线管理人员减少三分之一,错分率下降60%;在末端规划上,中通快递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基站选址、方案制定、直送线路规划等场景,赋能提升智能化规划能力;在客服方面,中通快递将智能客服嵌入商家售后渠道,每天自动处理超过200万售后工单,覆盖90%以上商家售后需求,降低网点客服成本,并实现7×24小时的在线服务。
在无人车及自动驾驶领域,赖梅松介绍,中通快递相关项目已进入商业化测试阶段,无人车已经在部分网点实现专业化运用,实现降本增效。目前,中通快递在约700个网点投入超2000台无人车,覆盖约200个城市。
财报还指出,董事会批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美国存托股及普通股0.30美元的中期现金股息,此次股息付款的派息比率为40%。
股东回报方面,赖梅松在电话会上表示,公司会综合考量分红以及回购两种手段,逐步增加股东回报。公司目前现金流充沛,正在安排合理的资金节奏,在回购决策上公司紧密关注市场动态及股价走势,综合考虑当前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及财务灵活性的安排,“我们正在寻找更具性价比的内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