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养宠热潮下的“Ta经济”,上海闵行开了一场专题协商会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养宠热潮悄然兴起,规模和品质都不断升级。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全区96万常住人口家庭户中,约有28.7万户家庭养狗、15.7万户家庭养猫,分别占比30%和16.4%。

8月25日下午,“全闵协商”——闵行宠物产业发展专题协商会开展。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摄
8月25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闵行区政协获悉,经统计,与宠物有关且注册在闵行的企业超5300家,涵盖宠物食品、用品、医疗、美容、寄养等上下游产业链。2024年闵行重点宠物企业营收规模近20亿元,从业人员超15000人,是稳就业促发展的重要力量。按照2024年中国单宠年均消费近6000元估算,预计闵行区宠物消费市场规模达到27亿元。
然而,快速发展的宠物产业也面临诸多挑战,如行业标准缺失、市场监管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为了助力打造涉宠产业与宠物友好社会协同发展的活力新闵行,8月25日下午,一场以“爱宠新风尚,萌动Ta经济”为主题的专题协商会在上海闵行开展。
政协委员建议:先解决“人”的素质与“地”的矛盾
闵行区政协委员、吉尔生化(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敏说,只有先解决“人”的素质与“地”的矛盾,才能让闵行成为人与犬双向奔赴的友好城区。
她建议:一是要立标准——牵绳、捡便、室内排便训练必须成硬规矩;二是要给狗狗们奔跑的空间,与其硬划草坪,不如在林下地被、抛荒地、农家乐边缘地建设“低维护宠物跑道”,配上夜间照明、冲洗龙头、便袋补给,遛狗人先在外围解决宠物便溺,再入园放绳,既释放奔跑天性,又保护景观绿地;三是要强配套,支持商圈、沿街商户设置“人宠友好”标识,公园绿地布设宠物垃圾站与便民饮水点,鼓励咖啡店、零售店提供宠物临时休息角。
“通过大量网民问卷可以明显看到,人们对于宠物关爱的社会供给需求已经从购买逐步拓展到医疗、保险乃至殡葬等各个阶段,每一个养宠人士都希望能够陪伴宠物健康、开心走完生命历程。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就是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也突显出宠物Ta经济巨大的市场潜力。”闵行区政协常委、上海道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晓说。
张晓围绕“全生命周期探索闵行宠物制度完善”提出建议:从近期角度,尽快推进和完善闵行区所有持牌宠物诊疗机构的公开公示,让老百姓们更方便地了解、查询和识别谁是李鬼、谁是李逵,同时规范诊疗流程和收费,做到分门别类、流程正规、价格透明;从中期角度,针对“宠物用药”制定实施细则,设定平台直采、药品溯源的应用标准;从远期角度,探索宠物用药管理的新模式,拓宽宠物用药方式、提升宠物医疗能力、降低宠物诊疗价格;在宠物殡葬方面,除了简单无害化处理外,建议研究提供更为温暖、方式更为多样的临终关怀产品,例如合法合规的宠物遗体接送、无公害火化、纪念林等一站式人文告别服务和产品。
闵行区政协委员、上海秤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红军则建议,加强对宠物交易市场、宠物服务机构的日常监管,严打畸形买卖;宠物电子身份通过信用关联,可快速锁定宠物主人身份,整合疫苗接种、活动轨迹等数据实现动态监管,对于出门不牵绳行为等都可以跟个人的信用度挂钩,对于市民随意抛弃家养宠物也起到监督作用。

8月25日下午,“全闵协商”——闵行宠物产业发展专题协商会开展。
闵行区:支持绿地、林地、公园、景区等实施宠物友好更新改造
闵行区宠物服务协会会长吴建清在协商会上表示,总体来看,闵行宠物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政府和各园区促进企业投资的好政策很多,并且产业园区还有存量空间资源,只要增加涉及宠企的精准性、可操作的政策并有效落地,闵行的宠物经济赛道会非常精彩。下一步,协会将配合区相关部门,利用亚宠展、牠博会等平台,争取吸引国内顶流的涉宠企业落户闵行;同时开展宠物文化的推广展示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宠物嘉年华、宠物技能大赛、拍宠摄影展、画宠美术展、带宠旅游等。
闵行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宇祥表示,闵行发展宠物经济既具备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又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闵行全区拥有超过5300家宠物企业,不仅涵盖了宠物食品、用品、医疗、美容等传统领域,更延伸到了寄养、训练、文旅、保险等新兴领域,宠物经济正成为推动闵行经济发展、消费升级的新增长点。
张宇祥同时强调,闵行要进一步鼓励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宠物专业,联合企业“订单式”培养更多高技能宠物人才;要积极对接国家级赛事标准举办宠物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培育打造一支与闵行宠物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队伍。在打造宠物友好空间方面,闵行要大力支持绿地、林地、公园、景区等实施宠物友好更新改造,鼓励商业综合体以嵌入式方式配套小型宠物服务设施,引入宠物相关品牌商户、宠物主题市集、萌宠露营基地等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