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的未必好,不访的也未必差...

最近,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外交上动作不断,且十分讲究策略。
从破例首访日本向石破茂 " 取经 ",到派出特使团访问中国,再到亲赴白宫与特朗普对谈两个多小时,李在明同步推进与中美日三个大国的关系,进一步彰显了他的 " 实用外交 " 风格。
韩国总统李在明。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李在明政府改变了尹锡悦时期 " 一边倒 " 的外交选择,展现出了更务实、更平衡的政策倾向。
李在明罕见打破了韩国历任总统就职后首访美国的惯例,选择率先访问日本。分析普遍认为,此访体现出李在明对韩日关系的重视,同时也是为后续的韩美会晤 " 搭桥铺路 "。
8 月 23 日,李在明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举行会谈,随后发布了 17 年来首份韩日领导人联合新闻公报。
公报显示,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稳步推进双边关系,包括在安全领域加强战略沟通,推动清洁能源和人工智能合作,建立共同议题讨论框架,推动双方人员交流等。
但公报未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引发韩国市民团体强烈不满。对此,李在明表示已有预期,仍将继续推进对日合作。
与日本之行的其乐融融相比,美国之行则显得不那么 " 和谐 "。
8 月 25 日,李在明在飞往美国的专机上,就关税问题表态称,韩国不会对美方要求轻易让步。
特朗普似乎也收到了信号,在李在明抵达华盛顿时,仅安排国务院副礼宾长和韩裔美军上校迎接,如此安排堪称 " 最低规格礼宾 "。
但李在明显然是有备而来。与特朗普会晤期间,他正襟危坐,对特朗普一通猛夸,甚至提到 " 期待您在朝鲜建造特朗普大厦,并在那里打高尔夫球 …… 他(金正恩)肯定在等着你呢 "。
这样的表现让特朗普大笑不止,现场气氛一度十分轻松。
然而,特朗普突然抛出了驻韩美军基地的土地所有权问题,打了李在明一个措手不及,但李在明不慌不乱、全程微笑、不置可否 ……
可以看出,面对特朗普的极限施压,李在明展示出了 " 能伸能屈 "" 绵里藏针 " 的柔韧性。
当地时间 8 月 25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韩国总统李在明在白宫进行会晤。
在推进对日、对美外交的同时,李在明并未忽视中国这个重要合作伙伴。与李在明启程访美的同时,韩国前国会议长朴炳锡率领的总统特使团也抵达了北京。
此次韩国总统特使团身兼双重职责:一是为了纪念 8 月 24 日中韩两国建交 33 周年;二是向中方转交李在明写给中国最高领导人的亲笔信,再次邀请中方出席 10 月在韩国举办的 APEC 峰会。
与中国外长王毅会见时,朴炳锡表示,韩新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愿同中方共同努力,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密切高层交往,拓展面向未来的务实合作,增进教育、青年等领域人文交流,推动韩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重回正轨。
很明显,李在明选择率先访美的同时,也顾及到了中国的感受,派出特使团携亲笔信来华,就是要重申韩国政府对韩中关系的重视,避免中方产生误解。
李在明访日访美并派特使访华,集中展现了其实用主义的外交理念。
这种 " 实用外交 " 基于韩国自身实际,一方面仍坚持以韩美关系为主轴,持续深化韩美日同盟,另一方面积极改善对华关系,并拓展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长期以来,韩美同盟是韩国外交的主轴,李在明也并未改变这个基本定位。
但与上届政府不同的是,李在明更看重维护韩国的现实利益,例如拒绝修改与美方已达成的关税协议、反对驻韩美军以 " 战略灵活性 " 为名重点针对中国、不承诺将国防开支提高至 GDP 的 5%…… 这些举动,打破了尹锡悦时期 " 美国提出要求,韩国照单全收 " 的模式。
当然,为了搞定特朗普,李在明也抛出了 " 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 " 这样的筹码。
从当前实际来看,韩美关系并非都是鲜花与掌声,一些 " 裂痕 " 也正逐渐显露。
例如,特朗普提出的 " 拥有驻韩美军基地所占土地 " 要求,就无疑触及了韩国的主权底线,李在明虽然用微笑和沉默暂时化解了危机,但并未解决问题。如果特朗普仍对韩国土地 " 念念不忘 ",这一议题就可能成为未来美韩摩擦的导火索。
此外,美方对韩美贸易协议的 " 反复无常 ",也让韩国对特朗普政府产生疑虑。
位于韩国首尔的龙山美军基地。
从对华外交举措看,李在明的 " 务实性 " 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拒绝 " 选边站队 "。李在明近日公开表示," 如果仅仅因为我没有与中国断绝关系,就说我是‘亲华’的话,那我必须‘亲华’ " ——这一表态既回应了国内 " 亲美派 " 的施压,也向中方传递了 " 务实合作 " 的信号。
二是聚焦经贸合作。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国,韩方派出特使团与中方修复关系,也是为了进一步深化两国经贸领域合作。
从战略层面分析,在中美博弈加剧的背景下,韩国若完全倒向美国,不仅会失去中国这个巨大市场,还可能会引发中方的 " 经济反制 "。而保持与中国的良好关系,既能稳住韩国的出口市场,也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与中方协调立场,避免出现局势失控。
因此,李在明的对华策略,本质上是在大国博弈中寻求平衡,为韩国的发展争取更多机遇。
中韩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此次李在明 " 访日先于访美 " 的安排,背后是对 " 韩日关系重要性 " 的重新定位。
" 慰安妇 "" 强征劳工 " 等问题曾长期制约韩日关系,如今李在明采取 " 淡化争议、聚焦合作 " 的策略——既不回避历史,也不将历史问题作为合作前提,这种务实态度为加强韩日合作创造了条件。
历史问题是制约韩日关系的重要因素。
与前任尹锡悦一味强化 " 美日韩同盟 " 以对抗中国的 " 亲日 " 外交不同,李在明加强对日关系,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与面临很多同样 " 难题 " 的日本抱团取暖。
半个月前,越南最高领导人苏林应邀访问韩国,也印证了韩国拓展多边合作的选择。
总的来看,李在明的 " 实用外交 " 正在徐徐展开,呈现出了与尹锡悦时期迥然不同的政策取向。
对于李在明政府的外交动作,应当综合地、辩证地看,而非一味地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