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拯救理想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08月29日 14:15:19

文 | 定焦 One,作者 | 金玙璠,编辑 | 魏佳

8 月 28 日,理想汽车交出了一份喜忧参半的二季报:

总收入 302.5 亿元,同比下降 4.5%,其中汽车收入 288.9 亿元,同比下滑 4.7%;

4-6 月共交付新车 11.1 万辆,同比微增 2.3%,但单车收入降至约 26 万元;

经调整净利润 14.6 亿元,同比下降 2.7%;平均每卖一辆车赚 1.35 万左右。

当然,相比许多仍在盈利线上挣扎的竞争对手,理想 " 月均 3.7 万辆 " 的销量和盈利能力,还算跑在了前面。

但理想三季度销量指引只有 9-9.5 万辆,同比减少 41% 到 38%。考虑到 7 月已交付 3 万辆,8 月、9 月预计累计交付 6-6.5 万辆。新造车领域从业者任亮表示,这说明,理想在增程市场有增长压力,以及纯电战略转型很紧迫。

对于一家曾经高速奔跑的新势力头部企业来说,理想现在的表现显然达不到市场的预期。自 i8 发布近一个月以来,理想的港股股价跌幅超过 20%,目前市值回落到 1786 亿港元。

不过,拐点似乎已经出现。i8 发布后,理想连续三周的周销量都是 5000 多辆,第 34 周(8 月 18 日 -8 月 24 日)回升到 7600 辆,环比增长 36%。

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 CEO 李想的再度高调。i8 发布后,他的曝光度达到了近两年来的高峰:先是在 i8 上市 5 天后快速调价,解释配置调整的原因;接着放出了与罗永浩近 4 小时的深度对谈视频,且在多个场合密集发声。

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9 月即将发布的走量主力车型 i6,被视为理想 " 完全不能失败的一战 "。不止一位从业者认为,李想重新回到台前,实际上也是在为 i6 这场关键战役做准备。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想坦承了 " 我们出一次牌,同行会出两次牌 " 的竞争压力,为 i6 立下 " 成为中大型 5 座纯电 SUV 里最具竞争力产品 " 的军令状。

这一次,李想能否再次力挽狂澜?

理想再碰现实

" 理想汽车的 Q2 财报整体符合预期,但能感觉到增程车的压力不小。" 关注理想汽车的投资人王添对「定焦 One」表示。

先看核心数据。Q2 汽车销售收入 289 亿元,对应 11.1 万的交付量,可计算单车收入约 26 万元。对比去年同期的 28 万元,下滑 2 万元。

单车收入下滑,说明定价更低的车型 L6(起售价 24.98 万元)的销量占比依然很高。

" 从 2024 年 Q3 开始,L6 的销量占比就上升到 50% 左右。今年也是如此,为维持销量,理想对 L 系列进行了较大力度的促销,同时也在清理老款车型库存。" 王添补充道,这也侧面验证,问界 M 系列改款车发布后,理想的高端车型确实受到了冲击。

不过,从毛利率来看,降价促销的影响整体可控。

二季度,理想的公司毛利率是 20.1%,实际卖车毛利率是 19.4%,基本符合预期。对比去年同期,两项指标分别提升了 0.6、0.7 个百分点。对比同行,理想的毛利率水平依然超过特斯拉和国内多数新造车企业。

在造车行业,20% 的毛利率常被视为一道门槛,稳定在 20% 以上,说明经营健康。毛利是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剩下的钱公司可以投入到研发、开店、营销上,只要这些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不超过 20%,公司就有可能盈利。

费用控制方面,理想保持了一直以来的水平:二季度研发费用率为 9.3%,销售及管理费用率为 9.2%。在 20.1% 的毛利率基础上,扣除这些主要费用后,理想实现了 14.6 亿元的经调整净利润,净利率约 4.9%。

具体而言,销管费用为 27 亿元。尽管新车型 i8 上市带来了额外的营销推广开销,但理想还是靠降本增效(主要是员工薪酬减少)省了不少钱,最终,销管费用率环比并未上升,反而有所下降。

理想的销管费用率在车企中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李想曾透露,理想汽车的品牌市场费用率只有 0.6%,即便是几万元的费用也需要经过审核。

理想二季度的研发费用为 28 亿元,研发费用率环比上个季度也小幅下降了 0.3 个百分点。考虑到理想在 AI 领域的投入,以及下半年还有纯电新品上市,研发投入的节奏相对平稳。

从外部环境看,零跑、小米、问界等竞争对手都在发力,理想的销量排名、增程、纯电都面临竞争压力,但从内部看," 抠门 " 的管理方式帮助这家公司保持了相对健康的费用结构。

李想再到台前

面对如今的竞争压力,理想需要的不仅是精打细算的管理,还需要 CEO 站出来,重新点燃市场信心。

很多人可能已经忘记了,李想曾是中国互联网上最活跃的企业家之一。

理想汽车成立的早期,李想几乎每天都在微博活跃发声,从产品理念到行业观察,从技术路线到商业模式,他的微博总能引发大量讨论和转发。那时的李想,自称 " 微博之王 ",锋芒毕露。

" 他会直接在微博上怼竞争对手,也会公开质疑行业的一些做法。" 一位新造车从业者回忆。

但随着理想汽车的发展,李想逐渐退到了幕后:微博更新频率明显下降,公开露面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他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了公司的内部管理和产品研发上,转变为一位低调的 CEO。

这在当时被视为李想的成熟表现。但现在看来,这种低调可能也让理想汽车失去了一些东西——比如市场的关注度。

2024 年 3 月,MEGA 的失利让李想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和公司的问题。作为理想第一款纯电车,它决定着这家公司能不能做好纯电,但上市后的前几个月,市场表现远低于外界预期。

李想开始反思,在内部信中承认两个错误:一是错判了纯电战略的节奏,二是被销量的欲望绑架。

那段时间,李想在微博上几乎消失,与此同时,理想汽车进行了大规模的内部调整:组织架构重组、人员优化、战略梳理。

紧接着,理想最便宜的车型 L6 面市了,24.98 万元的起售价在当时一度引起争议。但结果证明,这个决策是对的。L6 迅速成为销量支柱,也为理想的纯电战略赢得了调整的时间。

图源 / 理想汽车官方微博

来到第二款纯电车 i8,市场依然寄予厚望。

与此同时,华为、小米等科技公司入局后,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变得更复杂了,光有好车还不够,还得有好技术、好生态、会吆喝。这也抬高了市场对造车头部选手的期待值,尤其是对理想这样的老玩家的要求更高了。

但 i8 起初的表现没有完全达到预期。华源证券 8 月初针对理想 i8 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49% 的潜在客户处于观望状态,仅 7% 的消费者已经下定。

" 增程车用户和纯电车用户的需求确实不一样。" 一位接近理想汽车的投资人举例分析:买 L8 的用户大多是从燃油车换过来的,习惯了传统的配置选择方式;但买纯电车的用户期望的是 " 冰箱彩电大沙发 " 标配。

i8 延续了 L 系列的配置划分逻辑,加之销售策略相对保守,导致市场反响平淡。

面对这种情况,李想做出了一个在汽车行业比较少见的决定:上市仅 5 天后,就对 i8 进行调价和配置调整,非常 " 听劝 "。

调价前后,李想的曝光持续,可见他正在有意识地重新回到公众视野。

7 月,李想开通了抖音账号,第一条视频就调侃自己当初参加节目时发脾气的片段。

8 月,他与罗永浩近 4 小时的深度对谈视频被放出。这场对谈几乎无所不谈,从李想的创业历程到理想汽车的发展轨迹,从对行业的思考到对未来的规划。李想在对谈中也表现得非常坦诚,不仅承认了过去的错误,还详细分析了错误的原因和改进的方向。

这位昔日的 " 车圈首席显眼包 " 再度高调起来了,风格却比早期更接地气、更迎合市场。这种 " 变乖 " 的高调策略确实奏效——理想汽车不仅获得了大量关注和讨论,周销量也开始环比上升。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想的表态更加直接。他承认理想汽车在迭代速度上的不足:" 我们出一次牌,同行会出两次牌,所以相当于同行们看着我们的牌和我们打牌 "。

管理层同时给出了三个改进路径:回归单品爆款逻辑、加速产品和技术迭代,以及重视营销。

财报发布后,理想美股盘后上涨超 5%。看起来,李想的坦诚表态和调整策略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悲观的三季度指引。

i6,不能输的一战

当然,李想的高调能带来多少实际效果,最终还是要看产品。对理想汽车来说,真正的考验是 9 月即将发布的 i6。

理由很简单。从销量角度看,理想汽车急需一款能够在主流价格区间站稳脚跟、重新拉动高速增长的产品。对一家曾经月销 5 万辆的企业来说,7 月交付量跌破 3.1 万辆,且连续两个月下滑,压力可想而知。

从纯电战略角度看,继 MEGA 和 i8 之后,i6 必须证明理想的纯电产品能力。

从技术角度看,i6 大概率是理想当前纯电技术的集大成者。从目前透露的信息看,i6 采用原生纯电架构,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 VLA 司机助手,还有 5C 超充技术。简单说就是,理想把能用上的新技术都给 i6 用上了。

但在竞争激烈的纯电市场,技术只是基础,关键是用户买不买账。所以,i6 怎么定价,是个关键问题。

图源 / 理想汽车官方微博截图

经过 "i8 快速调价 " 这一课后,相信李想对定价策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王添表示,考虑到理想的纯电局面,i6 很可能是 " 高配置、高性价比 " 策略,最终定一个既保证有利润空间,又有竞争力的价格。

i6 要想成功,还有几个关键点必须做到位:产品力得过硬,在空间、舒适性、智能化、续航这些核心指标上不能输给对手;品牌力得跟上,特别是在三四五线城市;" 当然,i6 也不能再犯 ' 因配置复杂而影响用户选择 ' 的错误 ",任亮补充道。

更重要的是,营销传播得到位。李想重新回到台前,很大程度上也是在为即将发布的 i6 铺路。

从李想最近的频繁曝光来看,他大概率会为 i6 投入比以往任何产品都更多的个人精力," 不只是产品定义和技术把控,更会贯穿产品预热、正式发布,他也会深度参与市场教育、用户沟通。" 任亮称。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想表示要让 i6 成为 " 中大型 5 座纯电 SUV 里最具竞争力的产品 "。更重要的是,他承诺会采用 " 更贴近用户的新传播方式 ",会吸取教训,做好舆情防御。

李想的个人 IP 是理想汽车的重要资产之一,他和公司正通过他个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为 i6 的上市营造一个好的市场氛围。

但同时,i6 也面临一些不确定性。王添表示,李想的高曝光策略能为 i6 带来关注,但无形中也提高了市场的期待值。接下来,就要看 i6 的实际表现能不能达到这种期待了。

结语

机会与压力并存,也让理想汽车站上了关键的转折点。

从销量上看,它仍是新势力的头部玩家,拥有相对稳定的用户基础和品牌影响力,但不可否认的是,竞争正在前所未有地加剧。

从战略上看,理想的纯电转型正面临考验。前两款车型的市场反馈暴露了理想汽车在纯电领域的经验不足,但也为后续核心发力的 i6 积累了经验。

从李想个人来看,他的角色和姿态也在转变:从早年张狂的 " 微博之王 ",到一度低调的 CEO,如今又以高频曝光努力塑造一个 " 听劝 " 的企业家形象。

i6 因此不只是一款车,更是理想汽车在纯电转型上的第三次重要尝试。如果成功,理想就能在纯电领域站稳脚跟,如果失败,可能会影响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三战纯电,i6 无疑是一场 " 输不起的战斗 "。

华源证券在研报中预测,i6" 将触发股价 V 型反弹 ",月销量有望达到 15000 辆。至于能否兑现这一预期,答案很快会在 9 月揭晓。

*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任亮、王添为化名。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