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鸣和叔公, 我来看您了”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09月01日 13:33:20

他是吴玉章的侄子,1933年壮烈牺牲。92年后,后人与先烈进行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

左起: 吴玉章、吴建中(吴嘀曾祖)、吴鸣和(又名吴鸣鹤)。图片由吴嘀提供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全国网友,23名英雄的亲人,你们在哪里?”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在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工作的吴嘀,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中国军视网”和巴中日报社“巴中全搜索”新媒体上,看到了一则“红色血脉——为烈士寻亲”的消息。其中,有他的叔公吴鸣和。

吴嘀从小虽知叔公牺牲在万源保卫战,但不知具体安葬在何处。在他心目中,叔公是位了不起的英雄,他十分敬重。

1

吴鸣和(又名吴鸣鹤、兰生),1890年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是“延安五老”之一、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的侄子。年少时,他胸怀大志,先后在成都新学、四川讲武堂求学,曾任熊克武部连长、营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历任红四方面军总部参谋、红四军十一师参谋主任,参与指挥过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反“围剿”和通南巴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战斗。1933年,在战斗中负重伤英勇牺牲,时年43岁,无子嗣。

8月27日清晨,吴嘀与记者一同踏上寻亲之旅。乘坐复兴号动车两个多小时后,又转乘汽车驶上巴中通江高速这一全国首条红色主题高速公路。车窗外烈日当空,车内吴嘀的心情愈发激动。经过25公里的“红军路”,终于抵达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陵园内苍柏滴翠,庄严肃穆。通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树文,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赵云成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馆长黄飞等热情接待了吴嘀,并详细介绍了陵园情况和寻亲工作。

2

据了解,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占地350亩,安葬着25048名红军将士,是全国唯一由红军为牺牲战友修建的、安葬烈士最多的红军烈士陵园,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怀着对先烈的崇敬心情,沿着丹心广场、千秋大道拾级而上,“铁血丹心”红军立体雕塑和巍然矗立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大字庄严醒目。进入陵区,1932年12月18日红色大字分立两旁,这是红军入川的时间。

据介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将革命烽火燃遍了川陕,翻身做主的苏区人民,以数十万儿女上战场、两百万“背篓”支前忙、千万家宅做营房、亿万斤口粮当军粮的巨大奉献,创造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的辉煌,为后来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保卫胜利成果,他们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两年多时间里,先后进行了200多场战役,很多红军将士壮烈牺牲。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就设立在通江县王坪村,这里最初是红军为牺牲战友修建的烈士陵园。2012年,通江县将散葬在全县50余处的17225名红军烈士迁葬在陵园的无名烈士纪念园。青山处处埋忠魂,漫山遍野、整齐划一的25000多座红军墓,一个个都是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丰碑。核心陵园有7800位英灵,无名墓区还有17225位忠魂。

3

在核心墓区,吴鸣和烈士之墓庄严肃穆。墓碑上镌刻着:吴鸣和烈士,四川荣县人,中共党员,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赴苏联学习,历任红四方面军总部参谋,红四军十一师参谋主任,1933年在四川通江县牺牲。

面对叔公的墓碑,吴嘀久久肃立。“吴鸣和叔公,您的侄孙吴嘀来看望您了!”深情的呼唤穿越时空。默哀、三鞠躬并代表全家敬献鲜花,吴嘀拿出在路上写就的祭文,与叔公进行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他追忆了叔公为了革命理想、挽救民族危难的峥嵘岁月,表达内心的崇敬之情,并汇报了今日中国之盛世新貌——

亲爱的叔公吴鸣和烈士:

乙巳夏末,值此中国人民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跨越巴山蜀水,终至川陕交界处的通江。这片曾被热血浸染的土地,90多年后的今天,青山巍巍、松柏苍苍,庄严肃穆。站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旧址之前,不仅仅作为一名瞻仰者,更是作为您的后辈,怀着一颗虔敬与追思之心,来赴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祭拜您、我的叔公——吴鸣和烈士。

微风拂过,林涛起伏,仿佛带我们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试图想象您当年的模样:一位满怀理想、信念如磐的革命者。年少时便胸怀大志,先后在成都新学、四川讲武堂求学,曾任熊克武部连长、营长。1927年,您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国民政府工作。您自八一南昌起义的枪声中走来,随叶挺、贺龙将军转战江西、福建、广东,一直南征至汕头。肩负党中央的重托,您又与吴玉章、刘伯承远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格勒军事学院和苏联高等炮兵学校深造。1930年回国,被中共中央派往鄂豫皖苏区工作,又随铁流般的红四方面军入川,在这片巴山蜀水间,为苦难深重的中国探寻光明之路。您曾任红四方面军总部参谋、红四军十一师参谋主任,运筹帷幄,参与指挥了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反“围剿”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硝烟弥漫中,您与无数战友以青春和生命为墨,书写着红军北上抗日丰碑和中国革命壮丽史诗的川陕篇章。

1933年,您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将最后一滴热血洒在了我此刻脚下的通江土地之上,壮烈殉国。更令人扼腕的是,您牺牲时,膝下无子嗣传承香火,也未能亲眼得见为之奋斗一生的新中国。您将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民族解放与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叔公,您和千千万万如您一般的先烈,用生命铸就的,正是不朽的抗战精神之基!在民族危亡的至暗时刻,正是你们所代表的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支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并在其后的全面抗战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发扬和最深刻的体现,最终汇聚成赢得伟大胜利的磅礴力量。你们是抗战精神当之无愧的先驱与铸魂者!

今日中国,已如您所愿,山河无恙,盛世繁华。您长眠的通江,也已旧貌换新颜,成为了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您和战友们的故事被后人传颂,您和先烈们的名字已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更烙印在我们的心间。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谨以此文,奉上后辈最深的哀思与最高的敬意。愿您与所有为国捐躯的先烈们安息。你们的精神,如同这通江的青山绿水,永世长存,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砥砺前行!

侄孙 吴嘀 敬上

4

祭奠结束后,吴嘀参观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一行人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家表示要缅怀红军先烈遗志,学习革命先烈不怕艰苦、勇于献身的精神,传承红色革命文化,讲好红色故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与和平环境,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会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吴鸣和和千千万万的红军先烈们,请安息吧!我们将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