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厅观察|本周热门提问:上合相关与阅兵相关提问贯穿整周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09月05日 20:24:21

本周,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彭博社记者在9月5日的记者会尾声提问说道:“本周我们见证了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召开以及一场阅兵纪念活动。习近平主席会见了包括印度总理莫迪、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内的多国领导人,以及朝鲜领导人。外界用‘历史性的’‘重大的’‘意义深远’等词汇来形容这一周。发言人能否从中方角度谈一谈这一系列活动的意义?”

毫无疑问,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与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是贯穿本周记者会的两大热门话题。

本周近三分之一提问与“9·3”纪念活动相关

本周中外记者共提了34个问题,其中关于“9·3”纪念活动直接相关的问题有10个。实际上,早在上周,中外记者已经将关注目光投向纪念活动,几乎每天都有相关提问,从外宾出席情况、纪念活动开始时间,到阅兵活动具体安排,涵盖活动的多个方面。

而在9月4日的记者会上,二分之一的提问均涉及前一天的纪念活动,不仅有关于如何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提问,也涉及到美西方领导人的相关言论。

据路透社报道,9月3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声称,纪念活动期间,中国同俄罗斯、伊朗、朝鲜站在一起,“不仅是在反西方,也是在直接挑战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对此,郭嘉昆在4日的记者会上表示,欧盟有关官员的言论充满意识形态偏见,缺乏基本历史常识,公然鼓噪对立对抗,既是对二战历史的不尊重,也损害欧方自身利益,十分错误、极不负责。

郭嘉昆重申,中国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就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和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一道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

他强调:“有些欧盟领导人却顽固抱持冷战思维和严重意识形态偏见,刻意制造对抗分裂,这不符合欧盟自身利益,必将进一步损害欧盟国际信誉和影响力。希望这些人摒弃井底之蛙的偏见、夜郎自大的傲慢,树立正确二战史观和理性对华认知,立即纠正错误言论、消除负面影响,多做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有利于中欧关系的事,而不是相反。”

普京、金正恩来华问题被反复问及

本周,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与“9·3”纪念活动接连在中国举行,也为各国提供了展开双边、多边外交的平台。这也成为本周记者会的另一热点,中老务实合作、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中朝领导人会晤等都是中外记者关注的话题。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关注金正恩来华、提问最多的是日本媒体的记者。

9月4日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举行会谈。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主席表示,金正恩总书记来华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体现了朝方维护二战胜利成果的坚定意志,也为中朝两党两国进一步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提供了重要契机。

金正恩表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隆重盛大、举世瞩目,展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彰显了中国的重要国际地位和影响。朝方愿同中方密切两党两国各层级交往,开展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经验交流,助力朝鲜党和国家建设事业发展。愿深化两国互利经贸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当天晚上,习近平同金正恩小范围茶叙并宴请。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认为,在26位外国领导人中,仅有普京和金正恩在与中方领导人正式会谈后进行小范围茶叙,“这一安排进一步表明俄、朝在中方外交中的特殊性”。

事实上,日媒对此次中朝互动的关注并非始于4日。8月28日,也即中方宣布金正恩将应邀来华出席纪念活动的当天,NHK记者便已经开始关注金正恩的在华行程。他在8月28日的记者会上问道,“金正恩什么时候抵离中国?他只访问北京吗?”

据朝中社报道,9月4日晚22时许,金正恩结束对中国的访问日程,乘专列离开北京。金正恩自9月2日下午抵京,此次在京停留54小时。

《日本时报》(The Japan Times)认为金正恩此次来华具有高度象征意义,“这是金正恩担任朝鲜领导人以来,首次出席多边活动……这次访问将为他提供提升自身政治家形象的机会”。报道还认为,朝鲜方面希望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合作伙伴,因此金正恩此次来华或许能为两国(中朝)关系注入新活力。

郭嘉昆在4日的记者会上表示,金正恩同志来华出席纪念活动和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举行会谈具有重要意义。中方愿同朝方一道,加强战略沟通,密切交往合作,深化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推动各自社会主义事业和中朝传统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