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责“最快女护士”,你其实也是在为难自己

摘要:虽然我也不喜欢她那段表达,但不至于受到如此舆论重锤的暴击,不至于招来 " 砸掉饭碗 " 的全网恶意。" 我们对他人行为的苛刻程度,决定了我们自己的自由边界 " ——超过了一句话本身的限度去攻击人品和连坐饭碗,过分苛责 " 最快女护士 ",其实也是在为难自己。
教人怎么做人,似乎是最有心理优越感的事!全网都在教 " 最快女护士 " 怎么做人,更形成了某种网暴趋势,又是以 " 谣传解聘 " 的方式施压,又是涌入评论区痛骂,铺天盖地的 " 既然她爱马拉松,就让她从医院走人 "。虽然我也不喜欢她那段表达,但不至于受到如此舆论重锤的暴击,不至于招来 " 砸掉饭碗 " 的全网恶意。" 我们对他人行为的苛刻程度,决定了我们自己的自由边界 " ——超过了一句话本身的限度去攻击人品和连坐饭碗,过分苛责 " 最快女护士 ",其实也是在为难自己。
" 最快女护士 " 以 2 小时 35 分 27 秒的成绩,夺得女子国内组冠军并刷新个人最佳成绩。赛后,张水华在接受采访时情绪激动,哭着说作为护士工作忙碌,参加马拉松比赛请假不易、调休困难," 喊话 " 领导希望能支持她调休。她还提到,领导曾回复这是个人爱好,没办法专门排休,让她自己找同事调班。——就是这句话惹毛了网民,从对 " 砺志偶像 " 的追捧迅速滑向对 " 精致利己典范 " 的痛骂。
从情理和常理来看,这句话显然有问题。马拉松是你的爱好,你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调休请假是你自己的事,你要协调这些矛盾,自己去解决。——如果说有什么 " 错 ",也就如此了,这反映的其实并非个案,而有某种普遍性,是一个 " 讨论爱好和工作如何平衡 " 的很好议题。有深度的公共讨论,应该聚焦于个案所暴露的问题,而不是指向一个缺乏舆论表达经验、在舆论面前毫无自我保护能力的素人。作为护士,她没干什么坏事,没有医疗事故,没有愧对病人,也就说了句让公众反感的话。盯着一句话重 " 锤 " 暴击,让一个热爱马拉松、为这个热爱付出很多、本充满砺志力量的人,迅速跌落到舆论地狱中,这种喜怒无常的 " 微过重罚 ",实在让人战战兢兢。
我一向认为,在 " 具体个人 " 与 " 抽象正义 " 的关系上应该有一种善意:在归因和归咎时,应该少苛责个人,多关心结构性问题。而在表达关心关爱时,应该多去关心具体的人,爱具体的人,而不是爱抽象的正义。特别是在涉及小人物时,尤其需要这种善意。网暴的可怕就在于,无限度地苛责个人,伤害具体的人,口口声声宣称是在捍卫某种抽象的正义。在 " 最快女护士 " 因言获锤这件事上,所有的愤怒都施加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无人关注背后的深层问题。
评论区众多 " 让她走人 " 的愤怒声音中,这句评论显得很无力:这届网友要求也太高了吧,不关注护士的休息时间是否合理工作压力是否过大,反而站在道德高地去网暴他人。我天真地以为大家会呼吁提高护士工作待遇,扩招人员弥补工作缺口,合理安排调休时间,避免密集加班。——是啊,这难道不是最应该讨论的问题吗?
她并没有以 " 热爱马拉松 " 为名少上周末的班,只是需要和同事调整一下周末的班,希望护士长排班的时候能够照顾她,尽量不在比赛日排她周末班。——如果说这个要求非常非常非常过分的话," 过分 " 的可能不是某个人,而是一个群体的集体困境。护士工作压力太大,压力大到排班没有可协商、可缓冲、可调整的空间,每个人都被密密麻麻的排班压得喘不过气来,这种无缝的紧张容不下一两个人的变动。" 最快女护士 " 那段话,其实是把这种职业困境裸露在公众面前,貌似指向 " 领导支持调休 ",实质暴露的是 " 排班过于密集缺乏调休回旋空间 " 的职业困境,这种困境中想实现个人兴趣太难了。
回到那句话," 我们对他人行为的苛刻程度,决定了我们自己的自由边界 " ——当人们苛刻地攻击一个护士时,也是在缩窄自己的自由边界,仿佛职场成了一个无法回旋、没有协商余地、你只能按部就班听从规定的僵硬存在,你的兴趣在他面前不值一提,你没有任何借口。
很多人都谈到了 " 如何平衡好兴趣与工作 " ——人们都把这种平衡推到了个人身上,你自己没有平衡好时间,怎么能怪别人?可是,当一种职业全面占有了个人的时间,密集的排班让人缺乏喘息的余地时,再怎么平衡也无济于事。" 你要平衡好 "" 你自己跟同事好好协商 "" 你自己要成为六边形 " ——如果结构上无限榨取了人的时间,让人自己去平衡,这些说辞只是 PUA 罢了。可怕的是,被深度 PUA 的人,不去讨论太忙、太累、排太满的结构问题,而主动站在领导视角、老板视角摁着护士的头反思:既要又要,你怎么不好好反思,你怎么不自己去平衡?就你事多!
这种领导视角的 PUA 在此次事件中无处不在,比如另一种典型的论调是,怪这个护士情商太低:如果哭着感谢领导同事,那就会被夸了。低情商害了自己,先拼命夸领导英明,同事大度,再委婉说自己想参加更多的比赛给护士群体争光,给医院添彩。当初如果说一句感谢我的医院,我的同事,没有他们的换班和理解就没有现在的我,估计就不是这样的了,也是一个情商低的——情商这个词,可能也包含着一种 PUA,它让人压抑自己的真实表达,去迎合与顺从别人。大家都保持着所谓的 " 高情商 ",一切说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漂亮正确,回避问题,感谢领导,不可调和的密集排班冲突依然存在!
当所谓的 " 高情商 " 成为一种普遍的规训时,油滑忽悠就成了一种常态,花言巧语就招摇过市,真诚真实就成了奢侈品。" 最快女护士 " 的话不中听,让有些人反感,但是她真实的表达,逼着她说假话吗?当人们拿着所谓 " 高情商 " 去审视别人的表达时,也是在为难自己,窒息着自己的表达边界," 高情商 " 成为一种表达审查的内耗魔咒。
不去讨论一种表达所提出的深层问题,而停留在话语层面讨论 " 情商高低 ",这也拉低着公共讨论的水位。一句不中听的话,就要砸掉别人的饭碗,让人在公共空间噤若寒蝉,这是另一种 " 为难别人为难自己 " ——谁能保证自己说的每一个字都无比正确。可能没有一个人觉得是在网暴,但汇聚在一起,就是网暴的力量。重要的观点说三遍," 我们对他人行为的苛刻程度,决定了我们自己的自由边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