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谷东智能突破PVG光波导,AR眼镜即将进入千元级市场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09月12日 21:51:43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一如价格被打下的激光雷达加速了自动驾驶进程,成本显著降低的光学显示系统有望成为智能眼镜市场的催化剂。

910-12日举办的中国光博会上,业内首创“LCoS(硅基液晶)+PVG光波导”的“一拖二”AR眼镜光学解决方案正式发布,将终端产品价格拉至1500-2000元区间,这是一个颠覆当前AR眼镜价格体系的数字——当前市场均价在3000元以上,部分高端产品甚至超过万元。

该方案由谷东智能和光峰科技(688007.SH)联合发布,并在现场落地了1万台采购订单。AR眼镜成本中,光学显示系统占比约40%,而光机及光波导是核心高成本部件。“一拖二”方案仅用一个光机,核心显示单元数量减半。

而在光波导成本控制上,谷东智能通过自研实现了成本大幅压缩:在核心材料端,自研GDPA3光取向染料成本仅为进口产品(如SD1)的1/10,曝光剂量降至主流产品1/5;在生产端,单片波导成本降至10-30美元,较进口方案下降60%-90%

此次发布对于谷东智能而言是转型C端赛道的重要转折点。这家来自广州的公司成立于2017年,核心团队来自清华、北大、北理工、中科院、香港大学、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美国奥本大学等高校,是国内最早专注AI+AR光波导技术的团队之一。

事实上,在C端市场声量尚小的谷东智能已在B端市场坐拥龙头地位。工业头戴一体机是公司最早发展的赛道,海关、物流、工业智造、航空、新能源等均为下游应用场景。以航空为例,已签约客户就包括中国南航、空中客车、中航通飞等公司。公司在全球已有超过500家合作伙伴,产品销往130多个国家。

中研普华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工业AR市场规模83.6亿美元,其中中国比重达28.6%。在国内工业AR B端市场,谷东科技以超过35%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

谷东智能以B端赛道起家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记者拍摄

现在,依托光学模组的技术优势,这家公司转战消费级市场,定位为核心技术的供应商,并提出在2026年实现千万台以上量产的目标。

“我们去年B端营收达到1.5亿元。但长期来看,未来C端市场会远超B端,消费电子本身是一个万亿级市场。”谷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曹炳辰博士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提到。

B端龙头进军C

按照路线划分,光波导技术经历了四代发展,分别是传统体全息光波导、列阵光波导、表面浮雕光栅和偏振体全息光波导(PVG)。现阶段,行业的主流是表面浮雕光栅,雷鸟创新、XREALRokid、影目科技均采用了这一技术。

谷东智能并没有跟进这一路径,而是押注了偏振体全息光波导技术,其最新方案亦采用了第四代PVG体全息光波导。这是一个相对冷门的路线——从行业来看,目前偏振体全息产品基本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或发布阶段。东南大学和尼卡光学曾发布相关产品,但并未实现量产。

从构筑护城河的角度出发,谷东智能放弃了表面浮雕光栅。曹炳辰提到,这种路线会成为主流也是因为门槛低,只要求简单的光栅设计能力和模板,甚至不需要加工能力,有很多代工方可以包揽。而光波导技术壁垒高,难点在于材料体系需要深入研发。

2023年,谷东智能首次实现基于自研创新材料体系的全息光致聚合物波导制备成功,技术相对成熟下开始正式进军C端赛道,并在2025年搭建了全球首条20万片级PVG全息光波导12寸晶圆自动化生产线。

曹炳辰告诉界面新闻,公司此前的工业级产品采用阵列技术,后面迭代的表面浮雕光栅和体全息是并行的技术路线,“我们对两种路线都探索、对比分析过,最后选择了后者。”

“表面浮雕光栅技术存在一定瓶颈,其工艺流程是一个物理接触过程,需要纳米压印,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损伤或缺陷,寿命也比较短。此外,也存在光学效率上限低、外部漏光、彩虹纹等问题。曹炳辰提到,对比之下,偏振体全息是光学曝光过程,类似于半导体光刻,可以高精度控制。通过工艺迭代与参数优化,谷东智能自研PVG光波导在光效上提升了300%,透过率>90%

谷东智能通过自研实现核心材料端成本压缩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记者拍摄

PVG光波导的最大优势在于成本。首先,由于所有的材料都是国产化、配方由自己调配,因此价格很低。其次,对玻璃基板要求很低,PVG由全息材料实现玻璃效果,其玻璃成本是表面浮雕光栅的约十分之一。最后,加工难度和设备成本更低,工艺也简单得多。

这一技术路线有望把光学显示系统成本打下来。曹炳辰表示,随着首条20万片级PVG光波导量产线建立,公司单波导片成本降幅达到80%,单片镜片成本有望下探至100元左右,整机价格有望下降至千元。

而从光博会现场来看,市场对这一新技术热情高涨。谷东智能展位每天的客流都很大,还有专门从美国、日本、中国台湾、欧洲飞过来的意向客户。

曹炳辰透露道,目前,C端产品正在产能爬坡阶段。在AI概念火热下,预计AR+AI会迎来爆发时期,到今年年底有望实现1万台左右的出货量。

“从市场空间角度来看,B端市场虽然利润高,但是天花板很明显,而C端市场潜力巨大。当然,消费级赛道近年来都在烧钱阶段,但B端业务给公司提供了充足的现金流和较高营收,为C端研发提供了前提。”曹炳辰说。

不做品牌,定位技术供应方

对于入局智能眼镜赛道的初创公司而言,常见模式是由自己设计整体产品和宣传推广,再找供应商提供技术。但谷东智能定位为技术供应方,就像领益智造之于手机零部件,这家公司想成为智能眼镜界的技术实现方,面向终端厂商而非消费者。

公司早期就确定了自己研发并生产镜片的路线,在整个行业布局镜片技术公司不多的背景下,希望以此作为护城河。曹炳辰提到,按照目前规划,定位是做整个产业链的供应商,可以说,是“B to B to C”模式,“从镜片、模组、整机,再到软件应用,最后一步打商标之前的环节,我们都可以提供。在国内,我们已经跟华为、小米、OPPOvivo展开合作。面向海外,前段时间我们也跟Meta做了一些交流,有可能参与他们的项目。”

智能眼镜产业链中,核心在于波导和光机,两者呈现强相关。解决了波导问题后,谷东智能寻求与光机厂商的合作,希望发挥1+12的效应,与光峰科技的合作便诞生于这一背景。加上光峰科技已跟很多头部消费品牌达成合作,比如跟小米成立了峰米科技品牌,这也将给谷东智能带来快速进入大厂供应链的渠道优势。

激光核心器件供应商光峰科技成立于2006年,原创发明了ALPD®半导体激光光源技术,相关产品已在车载、影院、家用、专业显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光机采用LCoS技术,LCoS作为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对比度、低功耗等优点,其光学特性跟PVG波导契合度很高。

曹炳辰向界面新闻分析指,PVG是偏振体全息,LCoS光机是偏振光机,两者天然有搭配优势。针对漏光问题,体全息和光机结合可以实现偏振态响应,理论上可以实现光线100%向人眼侧传输。

PCV技术下成本优势明显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记者拍摄

“基于跟光峰的合作关系,我们在设计波导时可以根据光机参数定义波导,而光峰的光机也可以根据我们的波导特性做一些修正,双方零部件供应也有价格空间。具体到合作方式上,则比较灵活,比如说我们可以单独接触一些客户,一旦有合作意向,可以拉上光峰一起做整体方案的提供方。反之亦然。我们计划在今年年底开始跟合作方推进商业落地,预计明年有相应产品推出。”曹炳辰认为。

尽管并不直接面向C端,曹炳辰认为,公司依旧能从另外三个方面可以打出品牌。第一是行业内,用核心光学技术构筑护城河;第二是在资本市场,通过发展C端产品提高曝光度;第三是政府关系,公司以广州黄埔区为起点,目前有些地方政府也有意向达成合作,例如面向深圳南山区就有项目合作。

眼下,谷东智能正为产品做应用层面的优化,如减轻电池重量、减小光机体积。针对体全息技术的材料稳定性问题,也需要进一步优化配方,研发新的凝胶态产品。

“镜片、光机的问题解决后,这个市场表现如何,就取决于消费者接受程度,以及考验终端厂商能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产品。有的时候,往往是技术已经ready了,但是终端厂商还没定义出比较理想的产品形态。当终端厂商和消费者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技术才有释放价值的可能性。”曹炳辰说。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