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为什么总喜欢移民加拿大?

最近,听了一个地狱笑话。
话说 1492 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一片大陆的海岸,他以为他抵达的地方是印度,所以把当地人叫做印度人 indian。
但哥伦布到死都不知道,他抵达的并不是印度,而是美洲,当地人也不是什么印度人,而是印第安人。
就这样,哥伦布的一个错误,被嘲笑了几百年。
几百年后,不堪嘲笑的哥伦布魂穿美洲,想亲眼看看自己当年到的地方,到底是不是印度。
结果呢?他看到了在河里赤裸洗澡的、在沙滩上拉粑粑的、在海边洗手的(猜猜为啥要洗手)的皮肤黝黑的人群,不由大怒:
这不就是印度人吗?老子错了吗?回答我!
没错,哥伦布魂穿来的地方,就是加拿大。
而哥伦布看到印度人也非常正常,因为印度人正在占领加拿大。
截至 2025 年 8 月,加拿大印度裔人口已经达到了 500 万,这还不算每年的 40 多万留学生,以及 100 多万探亲陪读的临时访客。
按照这个趋势,到了 2050 年,加拿大的印度人可能会增加到 2000 万人,击败白人成为妥妥的第一大族群。
有人开玩笑说,印 · 加帝国,正在以一种新的方式复活。
那么,为啥印度人,总喜欢往加拿大跑呢?
一
说起来,所谓印度人涌入加拿大的新闻,近几年并不新鲜。
但是呢?天才的印度人,总能搞出很多奇葩事情,来挑战我们的想象力。
如果我们在加拿大社交媒体上搜 " 印度人 " 的话,就会发现,印度人几乎贡献了加拿大近半数的热搜头条。
比如 " 心有恒河哪里都是恒河 " 的印度人在加拿大人目瞪口呆之下,毫无避讳地跑到各个水源地洗澡。
比如印度人动不动就要过一个稀奇古怪的节日,把本来安静祥和的加拿大闹得鸡犬不宁。
还有印度人四处游行,声称印度人才是加拿大的主人,白人侵略者应该滚回欧洲了。
当然,更让人难以接受的,还要数印度人无时无刻、不分场合地 " 自由飞翔 ":
比如印度人裔在知名的连锁咖啡厅 Tim Hortons 椅子上坐着拉屎。
比如一群加拿大人在泳池玩水突然被紧急清场,因为发现印度裔在泳池里大便。
比如加拿大的沙滩三步一个 " 地雷 " 更是常事了,有人吐槽说,印度人已经把沙滩当成了天然猫砂盆了。
为什么印度人拉屎的新闻越来越多了?
答案很简单,自从特鲁多当政以后,出于拉动印度裔选票的考虑,对印度移民非常友好,三哥们正以前所未有的爆炸性速度向加拿大移民,目前印度裔人口,已经占到了加拿大占总人口的 12%。
12% 是啥概念?这么说吧,大家是不是觉得美国黑人遍地都是?但其实美国黑人人口,也只占全国人口比例的 13%。
而且因为印度人总喜欢聚居,所以在多伦多的一些社区,印度裔比例已达 60% 以上,放眼望去,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包头的印度裔,印度小商贩、餐馆和服饰随处可见,就连高达 16 米的印度教 " 猴神 " 哈奴曼的神像都立起来了。
以至于很多印度新移民纷纷感叹,移民了,但好像又没完全移。
更可怕的在于,这些印度裔并不像过去认为的那样只盘踞在快餐店、网约车、社区维修维护等领域,而且开始向政界蔓延了。
2025 年 4 月加拿大大选,印度裔获得了 22 个印裔议会席位,差不多占了国会总席位的 6%。与此同时,印度裔内阁部长数量也达到了四位。
有了这些掌权的印度裔,那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可不就更偏向印度裔了?
比如,2023 年,加拿大向全世界发放了 104 万张留学签证,其中 42 万张给了印度人,在探亲、陪读等临时签证方面,加拿大也向印度发放了 128 万张。47 万个永居居民签证中,14 万是印度人,是第二名中国人的 4 倍多。
也就是说,如果再算上乱七八糟的非法移民的话,仅仅在 2023 年一年,加拿大就涌入了 200 万印度人!
可加拿大总共才 4000 万人口啊!一年进来 200 万,这谁受得了?
你以为这个比例已经够可怕了?不,你太小看印度人了。人家移民的目标可不仅仅只有加拿大。
这么说吧,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有印度人。
根据印度外交部公布的数据,目前海外印度人总共 3210 万人(这个数字显然是保守了,因为没把印度多代后裔算在内),是世界第一大移民族群,分布在五大洲的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在一些国家,印度裔已经成了主流人口。
比如,苏里南的印度裔占总人口的 40%,圭亚那印度裔比例超过 45%,斐济印度裔超过 50%,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印度人占比约为 43%,最夸张的是毛里求斯,印度裔人口比例已经占到了 70.1%,妥妥的主体民族!
不仅如此,印度人在海外国家的政坛上也是混的风生水起,比如英国前首相苏纳克、美国前副总统哈里斯,就连华人占 70% 比例的新加坡,居然也选出了个印度裔总统尚达曼。
看这样子,印度人居然大有 " 反向殖民 " 之势啊。
很多人就纳闷了,这印度人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啊,是怎么跑的全世界到处都是的?
这就要从印度的四次移民潮说起了。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 3 世纪到 17 世纪,方向是东南亚。
大家如果去东南亚旅游过就会发现,在东南亚除了本地人和华人,就数印度人最多了,普遍能占到人口比例的 10%-15%,以至于印度裔的泰米尔语还成了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
这些东南亚的印度裔,很多都是在 2000 年的时间里,从印度东岸的西孟加拉、奥里萨,南部的泰米尔纳德、喀拉拉,西岸的马哈拉施特拉、古吉拉特等地,顺着印度洋季风南下,抵达东南亚的。
那他们为啥要往东南亚跑呢?
主要是印度北部的开伯尔山口太坑爹了,这地方无险可守,印度人又不像中国人有修长城的天赋,结果印度没有错过任何一次外敌入侵,一开始是雅利安人,然后是波斯人、马其顿人、大月氏人、突厥人、蒙古人等等等等,每一次外敌入侵都能把印度土著打得鸡飞狗跳,只能往外逃。
当然,如果说外地入侵只是短时间的战乱,那么长时间的种姓制度才最难熬。
移民最多的是泰米尔人,属于达罗毗荼人种,虽然一部分泰米尔人(艾耶尔)也能算是婆罗门,但大部分还是属于首陀罗甚至贱民阶层,饱受歧视和迫害,过的根本不是人的日子,想有尊严地活下去,只能往外跑。
目前没人统计过这 2000 年时间里到底有多少人逃出印度,但从现在印度裔在东南亚的人口比例来看,绝对不算少。
第二次,是英国殖民印度后,方向是英属殖民地。
18 世纪,英国人通过殴打全世界,基本建成了日不落帝国。
但问题很快就来了,劳动力不够。
怎么办?虽然有黑奴贸易,但一方面黑奴也不是说有就有的,供应并不稳定。另一方面,废奴的声浪也一浪接着一浪,导致英国殖民者不得不在一些地区废除奴隶制。
那有没有稳定的劳动力来源渠道呢?
有,印度。
相比黑奴,已经被英国完成殖民化现代化改造的印度人相对来说好用的多,最起码种类齐全啊!
英国殖民政府需要文职人员,那高种姓、受过教育的婆罗门就可以用。
需要商人和金融工作人员,有经商传统的印度马尔里人和巴萨人可以马上投入工作。
需要军人、警察、监狱看守,拉其普特人和锡克人再合适不过了。
就算需要底层劳动,也有泰米尔和泰卢固的低级种姓嘛,一张劳务合同就能骗过来上万人。
于是,源源不断的印度人开始被运往大英帝国在世界上的殖民地,比如英属圭亚那的种植园,马来亚的工厂,东非的律所、医院和政府等等,印度裔在这里繁衍生息,在不少地方都混成了第一大族群。
还记得英国前首相苏纳克吗?他的爸爸父亲亚什维尔,就是为英属东非殖民地服务的一名医生,后来到 60 年代才移民到英国。
第三次,就是石油业崛起后,方向是中东产油国。
1908 年,波斯湾沿岸发现了石油资源,引起了英国注意,后来就通过一战占领了波斯湾沿岸部分地区。
因为这里距离英属印度殖民地比较近,所以无论是社会制度还是货币,特鲁希尔(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巴林等地区都开始与印度全面接轨。
以至于哪怕到了 60 年代了,印度都独立了,这些海湾国家还在使用印度的卢比(海湾卢比)。
因为这一层渊源,所以处于石油产能爬坡期的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巴林等国,都开始大规模引进印度劳工,从事石油产业、建筑业、服务业。
而那时的印度人,也的确需要这种在富国打工的机会。
在喝着恒河水,吃着咖喱糊糊,睡着窝棚的印度牛马看来,哪怕海湾国家气候再炎热,工资再低(月薪普遍在 200 美元左右),但相比卷生卷死也没啥出路的家乡来说,已经算是人间仙境了。
于是,海湾国家的印度劳工开始暴增,1975 年,阿联酋只有 17 万印度人,到了 1999 年就到了 75 万,现在已经暴增到 350 万了!占到了阿联酋总人口的 35%。
卡塔尔和阿联酋的情况也差不多,印度裔占据卡塔尔全国人口的 25%(卡塔尔本国公民才占 15% 的比例),而在阿联酋的印度人,也占到了 27.15% 的比例。
不过呢?这些海湾国家,对涌入的印度人非常警惕,干活挣钱可以,入籍极难。
比如卡塔尔,印度人想入籍,先待够 25 年再说,而且不能离开卡塔尔超过 2 个月。
不仅如此,海湾国家连印度人的总量也要控制。
比如卡塔尔,为印度劳工量身定制了一套卡法拉制度(Kafala),每一个印度劳工都需要有一个卡塔尔公民作为 " 担保人 "(Sponsor),护照要交给担保人保管,没有担保人的同意印度劳工不能换工作,不能离境,不能加入工会组织,不能抗议雇主等等等等。
这基本相当于现代奴隶制了,所以针对印度劳工的欠薪、强迫劳动、限制人身自由等事件层出不穷。
也正因为海湾国家不把印度人当人,所以来这边混的主要以印度底层为主,稍微有点门路或者本事的,都会优先选择西方国家。
这也就是信息革命之后的第四次移民潮,去向主要是欧美。
从 90 年代开始,信息革命在欧美国家爆发,由此带来的互联网红利和移动互联网风口,更是支撑了美国近 20 年的经济增长。
信息革命爆发后,最需要的是什么?不是芯片,而是码农。
但说实话,码农是个苦差事,虽然挣得多但也的确毁身体,所以美国国内并没有太多人愿意干这个活,很多人宁愿去读法学院或者商学院,也不愿意去大厂写程序。
这样一来,就给了印度人一个机会。
对印度人来说,美国如同天堂一般,去美国留学并留在美国,几乎是印度孩子出人头地的标准模板,谁家要是有一个能去美国的,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情。
电影《三傻》里面那个被捉弄的 " 消音器 ",为什么后来能趾高气扬地找上门来?不就是因为他移民美国了嘛。
因为印度人有英语基础,学起编程来比中国人要有优势,所以过去 30 多年间,有大量印度学生通过 IT 领域进入美国学习,并靠着 H-1B 签证在美国工作和定居。
根据美国劳工部 2024 年的统计数据,美国 IT 行业中超过 40% 的岗位由持有 H-1B 工作签证的印度籍员工担任。像微软、IBM、谷歌、Adobe 等科技巨头的 CEO,近些年也都出现了印度裔,美国约 600 家独角兽企业,有 72 家都是印度裔创办的。
而特朗普上任后移民政策收紧,印度人又开始转而向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国家进发,技术移民数字突飞猛涨。
因为这些国家本身人数就比较少,一下子几百万的印度人涌进来,自然就会感觉遍地三哥了。
二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印度人这么热衷于 " 润 " 呢?
首要原因,还是印度这地方,根本就不是人待的。
印度地处北纬 8° 至 37° 之间,约 80% 国土位于热带与亚热带。这种地理位置使其全年接收太阳辐射量远超温带地区,尤其在 4-5 月太阳直射点北移时,北部平原地表温度攀升极快。所以每年初夏,印度的高温新闻都能上热搜。
在中国,三十多度都已经逼得东北人开始装空调了,但在印度的某些地方,三十多度简直是再凉爽不过的天气了!
印度气温最高的时候有多少度?50 多度!
这是啥概念?牛排的冷熟做法,烘烤温度也不过 60 度啊!
显然,印度人在不断逼近人体承受极限,所以每年热死个几百人,简直是家常便饭。
更惨的是,这种气候下,人可以想办法躲起来,但庄稼不行啊!
印度雨热不同期,高温时往往很少降水,土地龟裂,河流干涸,在水利系统不发达的过去,那基本上就是年年都是荒年。
所以对于多数印度人而言,单单是自然生存环境,就无时无刻不在催促着他们逃离这片故土,去寻找更为适宜生存的地方。
这就是印度人喜欢润的深层动因。
而从文化上,种姓制度也赋予了大部分底层印度人通过移民来改变命运的殷切愿望。
咱们都知道,印度有个种姓制度,这种种姓制度的牛 X 之处在于,它通过等级的建立,让社会各个阶层都稳定运行,使整个国家处于和谐的社会状态,便于统治者稳固统治。
在这种制度之下,婆罗门的儿子永远是婆罗门,贱民的儿子永远是贱民,毫无上升的希望。
但问题在于,这种制度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来就是人之常情,有谁不想跨越阶级往上爬呢?就算有种姓制度的 PUA 和 " 求来世 " 的画饼,也很难压抑这种渴望。
可是印度种姓制度实在太顽固了,虽然现在印度已经从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但生活中的隐形种姓制度,仍然坚如磐石。
为什么印度信息产业发达,但没有出现像中国和美国的一众互联网新贵那样白手起家的企业?说白了,还是种姓制度在严格限制社会的上升渠道。
这样一来,对有才华有抱负却又无权无势的底层印度人而言,移民反而会有更大施展腾挪的空间,而且一旦出去了,就绝不回来。
更何况,在移民海外这种事情上,印度人的实现路径和运作体系,也早已成熟化和规模化了。
咱们都听过一个说法,一个公司来了一个印度 CEO,过不了多久,就会进来一群印度人,最后直接变成全部是印度人。
这其实绝不是段子。
印度在海外的一些老乡会,其联系纽带还是那种对人际关系高度依赖的农业社会关系。而种姓制度带来的固有守序习惯,也让这种体系非常坚固。一个新印度人加入这个集体,并不会像中国人那样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而是马上就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内卷和相互倾轧。
所以当中国人 " 老乡老乡,背后一枪 " 的时候,印度人早就开始抱团一致对外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国家华裔政客始终难以出头,但印度裔却能在民选政治中大杀四方的根本原因。
那么,印度人是怎么玩移民产业链的呢?
很简单,对于那些聪明的印度学生,就帮他们申请名校签证,然后顺顺利利上学、毕业,推荐工作,拿工签,排绿卡。
而对于那些不怎么聪明的印度学生,也有办法,先找个野鸡私立大学上学,然后到印度人掌权的公司实习、聘用,然后一样拿工签,排绿卡。
这里就要说到印度人和中国人关于 " 避嫌 " 观念的差异了。
中国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官场还是职场,对开后门、走关系这种事情虽然并不排斥,但也不会大肆张扬公开化,否则会显得自己徇私。
但印度人完全没有这个心理负担,他们觉得自己老乡来到美国不容易,利用自己的资源给老乡申请个签证啊,安排个实习机会啊,录用一个野鸡大学毕业生啊,根本不算个事。
甚至,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等国家,有着一整套帮印度人移民的造假体系。
今年 8 月,就有一个忍受不了新来印度人四处拉的加拿大小哥破了防,在网上曝光出了印度移民中介的 " 文凭工厂 "。
比如给印度人发放录取通知书以申请留学签证的所谓 " 名校 " 中,Anderson 学院其实是一家沃尔玛改装的,Candor 学院以前是一个印度餐馆,Tobram 学院以前是个修车厂,Sunview 学院是个酒吧,甚至还有一家野鸡学院,还给自己取了个山寨名字叫 " 斯坦福 "......
这就是印度人刷学历的专用学校,专收印度学生,基本没有加拿大人就读。印度学生来学校之后,也基本不学习,而是在印度人开的餐馆、汽修厂、出租车公司等等打工挣钱还中介费,而学校只要拿到了学费就万事大吉,成绩随便写。
这样一来,印度移民中介挣了钱,先来的印度人得到了廉价劳动力,学校挣了学费,而普通印度人刷了学历拿到了移民机会,印度社区的首脑也随着票仓扩大而有了统战价值。
当然,印度人现在遍地都是,和印度政府的鼓励和推动,也脱不了干系。
说起来,印度刚独立时,对于移民并不热衷,尼赫鲁甚至宣布印度不接受双重国籍,印度裔外国人在印度不能拥有地产,不能担任公职,不能参军,也不能就业,条件非常苛刻。
但是,印度很快意识到海外移民的好处了:有外汇拿啊!
很多人都奇怪于一件事,印度这国家明明年年逆差,哪来那么多外汇去找俄罗斯、法国买各种武器呢?
这里面,除了勒紧印度人的裤腰带,把大米卖出去赚外汇之外,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外汇来源渠道——侨汇。
啥叫侨汇?简单来说,就是印度人去中东、美国、加拿大打工,但自己的亲属还在印度国内,为了保证亲属的生活,就要往回汇钱。印度央行收到了汇进来的美元,然后换算成卢比给这些国内亲属,外汇留在央行,这样外汇储备不就有了么?
听起来很土,但因为海外印度人口众多,近几年每年印度的侨汇收入都有 1000 亿美元以上!已成为印度规模最庞大的国际流入资金。
所以,印度政府也开始慢慢改变态度,出台《移民法案》支持和鼓励印度人往外移民。
你想外出留学?政府对接靠谱留学中介,安排专门机构帮助你筛选海外学校。
你想外出务工?政府出面与劳工输入国签署双边协议,保障你在海外的权益。
你在国外非法滞留被抓了?政府还出面协调不要把你遣返回来。比如今年 2 月莫迪访美期间,就要求美国对印网开一面,停止或放缓遣返非法移民。
总之,印度是巴不得你赶紧离开印度。
退一万步说,就算你一去不返,也不往回汇钱,那起码也少了一张吃饭的嘴,对于减轻国内内卷到极致的生存压力,也是有所帮助的。
而莫迪上台后,对移民的态度又上了一个台阶,已经不满足于把移民赶紧踢出去了,而且还要利用移民的影响力、资金、技术服务印度的经济发展。
比如,印度设立了 " 海外印度人高级委员会 ",随后直接升级为海外印度人事务部,将海外的印度人进行了细分,分为移民外国的印度公民(NRI)、祖先来自印度但不具有印度国籍的人(PIO)以及有印度国籍和其他国籍的印度人(OCI),为海外印度人入境印度、定居、投资、工作和接受教育提供了一系列便利。
这样的措施,本来是想借此吸引海外印度人回印度投资,但万万没想到,反而成就了一些印度富豪,他们也纷纷开始寻求向外移民拿外国身份,借此规避印度高额的税收和腐败的盘剥了。
反正外国身份也不影响在印度国内的投资嘛,税还少,何乐而不为?
于是,印度的移民输出已经不仅仅是牛马了,就连富人也加入移民群体了。
三
不得不说,印度人靠移民,走出了一条国家发展新路。
在中国人的认知中,想发展国家,只有两条路。
第一条路,像西方国家那样,靠着工业革命的先发优势满世界殖民,完成原始积累,然后坐在金字塔顶吃上个几百年。
第二条路,像日本、韩国、中国这样,先做代工,再攀科技树,如果能碰上历史红利期,也能发展起来。
而印度的牛叉之处在于,两条路都没走通,但却逆练功法搞出了个国家发展的邪修法门:
我的商品卖不出去,但我的人可以移民出去反向殖民啊!
为什么印度明明都已经极致内卷了,仍然不搞计划生育?
说白了,就是要拼命生孩子,壮大人口规模,利用欧美国家白左当道对移民的友好政策,拼命增加移民数量,然后再在国外拼命生孩子,最终实现腾笼换鸟。
这和中国古代的 " 吃绝户 " 很像。
吃绝户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突然去世,但没有儿女,也就没有人来办理丧事。那么他们生前所置办的田产、房屋、金银财宝,就被村里主事的人占有,变卖后换成银子,在村里大摆流水席,村里每个人都可以去吃,直到将财产吃光殆尽。
现在看看,印度人显然也在等着吃加拿大人的绝户。
加拿大白人就那么 3000 多万,而且白人的生育率越来越低,而印度裔的生育率越来越高,总有一天会成为主体民族的,那么毫无疑问,加拿大白人群体花了几百年时间积累的财富、技术、资源,最后只会统统归印度人所有,最终实现印度版的鸠占鹊巢。
到时候,从渥太华到多伦多,印地语将取代英语成为街头主流,印度乱七八糟的神像会取代教堂,人种、语言、文化全方位替换,这才是让白人头皮发麻的 " 终极夺舍 "!
这个问题其实不仅加拿大存在,美国、欧洲其实都存在这个问题。
现在知道马斯克为啥一直身体力行地主张白人应该多生孩子了吧?就是为了避免白人群体成为少数民族,到时候,可就是亡国灭种的危机了。
只是,知道这种趋势是一回事,而改变,又是另一回事。
在各种白左思潮和资本家的利益驱动下,他们会愿意多生孩子么?他们会限制移民么?他们能阻止国家被印度人占领么?
不能。
当年,蛮族涌入亡了罗马,现在,恐怕新罗马,要亡于印度人之手了。
对这个事情,中国人怎么看?
中国人躺着看,吃瓜就好。
反正中国有一座不用花钱的边境隔离墙——喜马拉雅山脉,它用平均海拔 6000 多米的身躯,成功拦截了绝大多数印度人试图北上体验中国生活的美好愿望。
我们衷心祝愿印度朋友们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继续发扬光大,将恒河的水、咖喱的香以及独特的如厕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至于中国嘛,我们还是隔山相望,相安无事吧,这样挺好的,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