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查个税意外发现两份工资”,或涉及个人身份信息被冒用

新京报讯(记者姜慧梓)9 月 17 日上午," 男子查个税意外发现两份工资流水 " 登上微博热搜。记者注意到,该事件并非孤例,可能涉及企业冒用个人身份信息,虚列工资从而偷逃税款等违法行为。近年来,税务部门加大打击力度,曝光过一批同类案件。
上个月,河南的李先生查询个人所得税,个税 APP 上显示其有两份工资,一份是他供职的餐饮企业发放的工资,另一份是一家建筑公司发放的工资,已经持续一年时间。但李先生表示,自己从未在这家建筑企业任职,也没有收到过这笔工资。
随后,他根据个税 APP 上的信息联系了这家建筑公司,经确认,李先生的姐姐在这家建筑公司工作,去年曾使用李先生的银行卡收过一次工资。李先生随后通过个税 APP 发起申诉,目前,这笔多出来的工资流水已经消除。
" 只收一次工资,却被申报一年 ",李先生担心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已经被冒用。据当地媒体报道,目前税务部门已介入调查。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告诉记者,冒用个人身份信息,虚列工资,虚增企业成本,是违法企业偷逃税款的惯用手段之一。该事件是否为这类情况,具体还要等税务部门的调查结果。在评论区里,有网友表示自己也有同样的经历。
2020 年,税务部门曾公布过一批冒用个人身份信息的涉税案件。此类案件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大学生群体由于尚未真正就业,对自身收入信息关注度较低,因而成为违法企业习惯 " 下手 " 的主要目标。
另外,伪造的员工工资一般在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5000 元(月)以下,这样既能虚增工资成本、偷逃企业所得税,也未达到个税起征点,企业只需申报而无需代扣代缴,不会增加实际成本。此次热搜事件中,河南李先生的 " 幽灵收入 " 就是每个月 4000 多元,未达到起征点。
随着 2018 年底个人所得税 APP 上线,纳税人可以清晰查询到收入信息,此类行为被加速曝光。纳税人如果发现自己的收入中存在此类情况,可以直接在个税 APP 上发起申诉,经核实后,不属于个人的收入流水会被消除。有网友表示," 直接在个税 APP 上申诉反馈很快。"
税务部门也曾多次表示,将加大对冒用个人身份信息实施偷税行为的打击力度,并提醒广大纳税企业守法经营。广大自然人纳税人要注意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及时关注个人申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