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王姝
据9月15日山东当地媒体报道,近日济南工行落地全省(除青岛)首笔清理拖欠账款专项贷款,标志着金融支持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不止山东,今年下半年以来清欠专项贷款在各地密集落地。
据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梳理,清欠专项贷款指的是欠款人向银行申请的专门用于偿还特定拖欠款的贷款。贷款主体包括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融资平台,提供借款的银行以国有大行、股份行为主。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还引入担保公司对贷款增信。
除贷款清欠外,各地还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偿还拖欠款。界面新闻根据各地预算调整报告整理发现,目前10省份用于偿还拖欠款的专项债额度接近2000亿元,全国总额度预计将高于这一规模。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通过贷款、专项债偿还拖欠企业账款有助于缓解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提振市场预期。清欠专项贷款的贷款主体是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相关贷款的发放还有助于稳定对公贷款。
密集落地
湖南当地披露,今年7月20日工商银行湘西分行成功投放湖南金融系统首笔“清欠”专项贷款,贷款规模为480万元。
在广西,当地媒体8月报道称,农行梧州分行成功为某企业发放梧州市辖内首笔清欠贷款。报道称,该笔贷款有效缓解拖欠主体资金压力,推动梧州金融支持企业清欠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报道还披露,农行梧州分行加强与地方专班对接,获取拖欠主体名单,并迅速对接拖欠主体,了解核实最新拖欠情况、融资需求,对照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信用管理贷款条件,先易后难,优选首批拟重点支持客户。
除了国有大行之外,股份行也有落地的案例。7月31日,光大银行长沙分行成功为邵阳市某医院投放清欠贷款,实现该行首笔清欠贷款落地,该笔业务也是邵阳地区股份制银行首笔、邵阳地区第二笔清欠贷款投放。
据界面新闻记者梳理,当前各地披露的清欠专项贷款信息聚焦于“首笔”贷款,希望探索出一些经验,为辖内机构提供参考。“现在主要是破零,贷款金额相对较低,象征意义更大一些。”某国有大行南方省份公司业务部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记者直言。
一些地方政府也召开会议部署相关事宜。据宁夏泾源县政府网,该县8月25日召开泾源县清欠工作专项协调会议,专题研究并部署县医院、水务公司、供暖公司、国投公司、供排水公司5家单位贷款清欠相关事宜,会议邀请工商银行泾源支行、农业银行泾源支行、邮储银行泾源支行参加。
前述会议要求,5家企事业单位应于8月30日之前完成50万元以下清欠工作,合计53笔,金额890.26万元。同时要求三家银行与涉贷企业加快对接节奏,在符合政策规定与风险可控前提下,于8月28日前达成贷款协议并完成放款,形成“银行放贷—企业清欠—良性循环”的工作格局。
清欠专项贷款解码:引入担保
湖南省披露的信息还称,中央文件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地方国有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明确纳入六类重点清欠主体范围,并据此形成了“630”拖欠账款主体清单。其中,湘西州“630”清单共涉及企业127户,拖欠账款总额高达88.43亿元。
由此看,可用于贷款偿还的拖欠款,是指纳入“630”台账的欠款。从地方披露的样本看,贷款主体主要是事业单位(目前以医院居多)、地方国有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但不包括政府机关,因为政府机关通过贷款举债将新增隐性债务。
考虑到相关贷款主体已形成拖欠款,意味着其流动性并不宽裕,因此清欠贷款的交易结构也较为关键。“我们省主要引入省级担保公司对贷款进行担保,增信条件还是不错的,在一定额度以内的贷款都可以担保。”前述国有大行南方省份公司业务部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担保增信也在其他省份中有应用。吉林省9月12日召开的全省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视频调度会议要求,要推动财政、金融等各类政策工具有效落地,主动对接金融机构,全力做好增信、融资、担保等服务,为清欠提供支撑。
新疆维泰开发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泰股份)今年9月公告称,为满足公司解决账款清欠的资金需求,中国银行已批准为该公司提供清欠专项贷款,贷款额度为9.8亿元,增信方式为信用担保。
所谓信用担保,意味着担保人无需提供具体财产,而是以自身信用作为担保,流程也得以简化。具体使用上,维泰股份公告称,公司需在中国银行开立专项监管账户,中国银行放款至监管账户,根据经自治区清欠专班审核同意后的清欠名单提供资料,审核通过后逐笔从监管账户中支付,确保贷款资金专款专用,精准流向被拖欠主体。
由于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是较为优质的贷款主体,再叠加担保增信的交易结构,清欠专项贷款的利率较低。维泰股份公告称,贷款利率为浮动年利率(一年期 LPR减40BP,当前为2.6%),较低的利率水平极大降低了公司的融资成本,使公司能够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清欠业务中。
通过贷款清欠也有一些新的问题待解决。前述国有大行南方省份公司业务部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记者介绍,一些融资平台公司在名单内,无法新增融资,因此也就不能通过贷款解决拖欠款的问题。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在新一轮地方债务风险化解中,监管对融资平台实行名单制管理,名单内的融资平台新增融资受限。不过监管部门也在推动融资平台退出名单,转型为市场化的国有企业,退出后即可通过贷款偿还拖欠款。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9月12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025年6月末,超六成的融资平台实现退出,意味着60%以上的融资平台隐性债务已经清零,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加快推进。
“以前在名单内,融资平台只能借新还旧,不能新增融资。”某股份行西部省分行信贷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但融资平台退出后就成为普通的国有企业,可以新增融资,既可以是项目贷款,也可以是流动资金贷款。”
财政、金融双发力
一些地方还披露了金融支持清欠的背景。诸多地方披露的信息提及,金融支持清欠工作是深入贯彻《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国务院令第 802 号)及国家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部署的关键举措。今年6月,人民银行联合工信部召开清欠工作会议。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于今年3月公布,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提出,机关、事业单位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应当自货物、工程、服务交付之日起30日内支付款项;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0日。
今年以来,中央高层会议也持续强调要加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并坚决遏制新增拖欠。3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行动方案》,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继续强调“加快解决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
除金融举措外,各地也通过专项债偿还拖欠款。界面新闻根据各地预算调整报告等素材整理,目前10省份用于偿还拖欠款的专项债额度接近2000亿元。
比如《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云南省2025年省本级财政专项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披露,该省今年收到专项债务额度955亿元,其中用于解决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的额度356亿元,占比达到37%。
“一些企业的应收账款里,最大的欠款方往往是政府项目或国企。这些钱收不回来,企业就没钱买原料、发薪,甚至难以偿还银行贷款利息。”前述股份行西部省分行信贷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通过贷款清欠等一系列组合拳,目的就是要把这些‘白条’变现,缓解企业的生存之虞。”
“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是提振市场预期、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畅通经济循环‘毛细血管’、维护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抓手。”吉林省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视频调度会议如是定调清欠的积极意义。
从宏观上看,清欠贷款的发放还有助于稳定企业贷款。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当前,隐债化解因素对企业贷款的拖累逐步减轻,针对城投、事业单位的清欠偿还政策带动商业信用转银行信用,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准财政力量积蓄待发,叠加季节性因素驱动,8月对公中长贷投放明显好于7月。”
央行数据显示,8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900亿元,环比多增53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00亿元,环比多增620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700亿元,环比多增7300亿元。
一些银行也将清欠专项贷款视为扩大贷款市场份额的机会。当地媒体报道称,下一步农行梧州分行将持续加强对接名单客户,对部分贷款份额较低、前期介入缺乏差异化政策支持的客户,通过贷款投放提升优质客户贷款市场份额,做好被拖欠企业的资金承接,带动农行梧州分行业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