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人士携导盲犬雨夜爬泰山引争议,当事人回应

近日,网友拍摄的一段视障人士带导盲犬 " 芬迪 " 登泰山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争议。据网友拍摄的多段视频中,两位视障登山者在雨夜身着橙色雨衣、背负行囊爬山,而导盲犬未穿雨衣,冒雨为二人引导路线;期间导盲犬主动靠近主人,还把台阶认成障碍物,用身子挡在主人,却遭到主人用盲杖敲打,示意其向旁边移动。相关画面引发网友对导盲犬使用与养护的质疑。
图源网络
基地暂停 " 芬迪 " 使用
当事人回应争议
9 月 18 日上午," 芬迪 " 所属的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通过官方认证账号发布声明,决定暂停导盲犬 " 芬迪 " 的使用,称将派专人专车将其接回基地。
导盲犬大连基地社交账号
9 月 19 日,针对网友质疑,当事人之一王营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作出回应," 户外出行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虽然我是视障人士,但我也渴望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不想一辈子围着按摩床转。我也希望芬迪能在陪伴我的过程中,去外面活动活动。"
此外,她还表示:" 这次去爬泰山,是我第一次带芬迪远行。为了爬山,我特意背了个 40 多斤重的登山包,里面除了我自己用的野餐垫、充气垫、睡袋,还装了很多芬迪的东西——它的专用睡袋、免洗液,还有折叠水盆,专门给它擦身体的吸水毛巾和擦爪子的小毛巾,也带了零食和肉干。我还把一块能让芬迪随时趴下休息的防潮垫捆好,挂在登山包外面。"
导盲犬培育周期长成本高
需多阶段专业训练
据了解,导盲犬是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用于帮助视障人士出行的工作犬,它们温顺聪明,常见犬种有拉布拉多巡回猎犬和黄金巡回猎犬。
郑州市爱心导盲犬服务中心基地负责人关骊表示,导盲犬在交付给视障人士使用之前,需掌握 70 多个科目:" 它们训练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寄养家庭训练;第二阶段为引导训练,结束后会由工作人员戴眼罩,模拟盲人带导盲犬行走的路程;第三阶段是导盲犬与盲人的磨合训练。" 据其透露,培育一只导盲犬成本较高,训练周期将近 2 年,费用约 20 万。
导盲犬能否扛住高强度活动?
" 国外确实有视障人士带导盲犬跑马拉松的案例,但绝非想带就带。" 广州导盲犬学校校长、国际导盲犬导师李苑甄告诉扬子晚报 / 紫牛新闻记者,该事件无法通过网络视频简单判定 " 可行 " 或 " 不可行 ",需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
她表示,必须事先考虑犬只的年龄、身体状况,确认其是否经过对应的体能训练,同时还要判断犬只与使用者能否适配这类运动。
据李苑甄介绍,一只导盲犬从 8 周左右开始培育,到 1 岁半至 2 岁左右可正式投入工作。目前她所在的广州导盲犬学校,导盲犬申请人数已超过 100 人,但并非申请即可获得。" 需从申请人的个性、经济能力、生活状态、兴趣爱好,到其对导盲犬的具体需求,进行全面综合评估。" 她举例说,如果申请人是运动员,需要导盲犬配合参与马拉松,就必须为其匹配在体能、习性等各方面都适配的犬只," 绝不会随意分配,避免后续出现适配问题 "。此外,为确保视障人士正确使用和照顾导盲犬,学校会要求使用者接受至少 21 天的共同训练。
连夜冒雨爬泰山,会对导盲犬的身体造成损伤吗?宠物行为与训练专家吴起认为,对于拉布拉多、金毛等常用于导盲的中大型犬来说,这些犬只虽经训练具备一定运动能力,但长时间、高强度的登山或频繁爬台阶,会带来多重健康风险。" 家庭中每天上下四五层楼梯,通常不会造成严重影响,但登山时几千个台阶的连续攀爬,加上犬只难以及时休息恢复,对关节和脊椎会有一定损伤。"
据了解,我国导盲犬资源长期处于稀缺状态。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根据中国盲人协会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 1731 万视障人士,而现役导盲犬的数量却仅有 400 只左右,远远达不到国际导盲犬联盟所认定的 1% 的普及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