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就像我们被预制的人生|编辑部聊天室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09月21日 13:57:20

185期主持人 徐鲁青

餐桌上的风波先是从一条微博开始。9月10日,罗永浩直言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创始人贾国龙起初坚称“100%没有预制菜”,但五天后发布道歉信,宣布部分菜肴回归门店现炒现烤。公众的反应不止于价格,也有许多落在知情权上。

但仔细想想,预制菜其实已经在我们身边存在很久了。比如月饼算不算预制菜?肯德基、麦当劳又算不算?在现代食品工业体系下,预制菜其实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技术。但为什么它现在变成了公众情绪的雷区?

与此同时另一种“吃饭的想象”也在流行,比如最近大热的综艺《一饭封神》,展示了创意、讲究、慢工出细活的料理过程,是另一种与工业化相对的美学。于是一种诡异的场景出现了:一边点着便宜的外卖预制菜,一边看屏幕里厨师比拼精致饭菜,讨论不同产地番茄的口感区别。

在预制菜话题之外,外卖、拼好饭、fine dining同样是这几年餐桌上绕不开的关键词。外卖平台的算法让食物变成即点即来的服务,拼单经济则让一份饭餐尽可能压低成本,这些并存的食物形态,勾勒出了我们与食物关系的转变。

2025年9月12日,上海,烹饪机器人在外滩大会上为观众炒菜,这款具身机器人型号为蚂蚁灵波科技R1,作为“机器人厨师”具有多模态识别能力,能自动识别操作台上的各类食材和厨具,精准定位食材工具,可自主完成取菜、炒菜、清洁等工作。(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现炒是中餐“旨主”吗?

张友发:大火爆炒、锅气这种东西有一种执念。里面有一点旨主的意味。西出事之后,像这样很多厅开始直播后,大家就看着猛火爆炒,幕里刷才是炒菜实这制菜的讨论是相的。 

简单分了一下,中食物有三种认知范式。第一。他偏向原旨的炒菜主天然、家里猛火爆炒才是的,最好是自家院子里的菜。几千年形成的爆炒文化、土中传统都支撑着这种想法,村的外婆奶奶天然对这种自足的食循同感:自己油、自己菜、自己炒,所有环节都掌控在自己手里,得安全。

一旦入全球化分工,这个环节被分离就有不安感。所以对预制菜、基因都天然抵是一保守派、自然派的思在也发展到有机农业——很多新的实践者、尤其是受高等育的人在倡有机农场,把有机成了一,本上也是在反逻辑

第二或者新派,他的立非常明确:全面支持代化。在制菜争议中,一派普遍支持食物的代化程。西贝这件事,们认为代化殖、制菜、分离式加工,才是一种进步:大家吃得更安心,又能实现模生

还有一类更关注食品全球生产体系的不平等、剥削,其中的生产过剩和区域性饥饿,但很难进入主流讨论。 

另外一点,大家的争议不在于制不,而在于能力下降的下,人形成了一:低价就是正确的。比如蜜雪冰城,能喝到奶茶,柠檬隔不隔夜大家都支持,但西贝这么贵制菜,肯定要被就是典型的蜜雪冰城思 

徐鲁青:如果的角度看,的成本大致分三:食材、厨师店。正常盈利分布大是食材30%、人力30%厨师30%,最后利10%

制菜的好在于可以大幅少食材和厨师成本,不需要那多人力,食材价格也更低,所以整体盈利能提高。再加上餐模化展,最重要的是品稳定,制菜能保证这种稳定性。就像流水线,一个复杂工由多人分工完成,比单个完成更稳定,制菜的逻辑和工流水线其实是很像的。 

2025年2月11日,吉林长春,工作人员在智慧敬老食堂操作炒菜机器人进行烹饪。据了解,在这个智慧敬老食堂用餐的老年人不仅可以品尝到由炒菜机器人制作的菜品,还能通过取餐通道旁边的电子屏幕查看菜品的营养成分等信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张友发:从长远看,本主和市场逻辑下的理性化趋势。每一次科技展都在把原本不能被市化、不能分工、不能理性化的部分一步拆解和理性化。 

比如以前我们觉新闻作是小作坊生,不能被拆解。但 AI 了,稿子可以用 AI 打分,甚至直接写作作也被理性化。餐饮业也一,中人原本得炒菜是手艺制菜、炒菜机器人都在不拆解、准化。

餐饮模化比其他工人反感。一方面是因食物很被完全理性地稳定出品,不像机械零件那好拆解。另一方面,中国饮食文化里有至上逻辑,爆炒和锅气天然和西方食物不同,得工化和理性化在餐饮领域尤其容易引

丁欣雨:类学博士淑如在中国香港地区发现,以前很多菜市都有活禽宰杀,因大家喜欢买更新鸡鸭。但后非典和新冠,取消了活交易,改成冰鲜鸡当时市民怨很重,很多菜为顾客不买账、生意下降,最后直接掉。

2025年7月18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在佛山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图为展出的牛肉干。(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南方一些省份还热气法,肉屠宰直接到菜市,摸上去有余。很多人一大早就排。超市里的肉或者下午的肉,都已经是大家不要的。但角度,冰肉能防细菌滋生、还能排酸,其实更合理。

但吃饭这件事很难完全用科学话语来解释。比如前阵子说西兰花保质期能有24个月,这种事让人天然排斥。有人还调侃说,孩子出生前,儿童餐里用到的这肉就已经存在了。人们的是直性的,或者说文化会给人设置特定的心理防线,越过某个特殊值就会有道德警铃作响。

张友们对食物的化很快。我小候,说自己在山里饿肚子,那候我吃的西,和几百年这片土地上吃的差别不大。但后化的劣食品逐,我第一次喝到奶茶,用在的准看是很不健康的,比如香飘飘

然后就是狂的消费企业迭代。我上大学时一点点要大排长队,五年后现在已经没有了当时也是网红,十年后就成了要打折促销的平价餐。中食品消的迭代太快,生化太快,人对于食品的念也因此很混杂。

比如疫情期我住院,家不能陪,就年纪大个护工阿姨。跟旁子聊天,自己昨天第一次喝咖啡一天喝了三杯雀巢咖。我得很魔幻,因雀巢来说是小候接的途,二十年后她们刚开始接

中国空是折的,食品道德也是折的。就像那阿姨得天天喝咖心,但旁是工业产品,不是正的咖。所以很多于食物的争论辩不明白。最后可能比好的果,是能不同人群得自己的食物主

徐鲁青候喝雀巢咖啡会觉得特。雀巢是外的西,而且粉一冲就成咖了,感很神奇。我们会觉得速溶是一高科技的食品理方式。

有咖,只要冲去,就能同有奶味和咖味。那会儿得,哇,这东西是怎么做出的?好像科技被加了食物里,就让它比所原生的食物更高。反倒是十多年去,在大家又得越原生越好。十几年里,食物化特快。

2025年9月13日,四川成都,西贝莜面村店内陈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餐准化是资本必然逻辑

之前业报资本最怕进入的是分散的市。比如育行就是典型的分散市家公司能占据很大份额,永远是本地化的生意,所以很难规模化。来说,最好的生意是能模化、有部效的市

以前也是分散的,但几十年因快速把分散的市场变得更集中几年餐开始开始追求万店逻辑

西程就很有意思。大致分三代:第一代是街大酒,几千平米、百道菜,符合大家中餐酒的印象。2010 年之后,第二代入大型商,店面小到七八百平,菜品少到一百道。2014 始第三代,入核心商圈,店面到六百平,菜品再到五十道,位置更小、更,也更符合快餐的感

这个过程中,西断缩模、少菜品、入城市中心,同靠中央实现标准化。他的方法是分离与组:把一道菜拆解成不同原料,比如蛋花拆成鸡汤蛋、香油和干料,每部分先加工好,然后在店里装起厨师就像装工,把原料在一起就成了一道菜。

所谓准化,所谓“分离和”,点外卖时也能感受到,比如米粉的候,和粉是分封装的,就是一分离。

所以贾国龙会认为西贝开这么多店,每家量都很稳定,因为过这种分离合的方式把中餐准化也正因如此被批制菜。但从扩张逻辑看,西贝这十年就是借助商超扩张,不断减少菜品、小店面,形成模化,利之增加。

2025年7月18日,广东佛山,第三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在佛山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可能是中企业分散到集中的必然路。按照本市逻辑,一定会这么走。

再一有意思的点,西贝模化程中,采用了一混合的营销策略:生一步准化、但在品牌念却不高概念方向走。一始叫西北民,后改成西北菜,再改成烹羊,最后又回西贝莜面村主打健康和消

西贝把底分工化、制化的程,和品牌不健康化合在一起。这和萨的成功逻辑实挺相似的,它是平价西餐,平价西餐听上去冲突,但最后人用低价格吃到得挺高端的西餐,是成功的关键 

潘文捷:我爸吃西就能分辨出是野生是家的,是速成鸡还是土。我以前遇到一个农民更害,他能吃出菜用了什肥料,是屎肥、叶肥。很多农业在以前大家都很熟悉,但在我,尤其是吃制菜就很分辨。我去餐厅会想,制的炒的?吃了半天也不知道。

所以大家讨论的一个问题是:贾国龙的西贝卖得那么贵,但却用制菜,是不是在欺?大家吃的候又很在意吃的是什,但吃的候其也是很漫不心的。

以前大家常,工作了吃是吃了工作?最始的候,大家肯定是工作是取食物。在我简单待吃,好像只是:把孩子喂饱,把自己喂饱和菜的知,大家越越漫不心。比如很多小孩甚至不知道鸡长么样,只就是超市里子,肉就是切好的肉片、肉排。

汪明安的《家用器》,他冰箱是个转折点。有了冰箱之后,食物可以大量存,食品的制作和售也以冰箱。吃不完就放去,人也因此明了速、半成品菜,直接下。冰箱慢慢取代了台,成了食物的归属之地,也成了我们认识食物的方式。

冰箱始,吃渐变得和享受无,漫而精致的品被剔除,食物的被替代,而依靠各食品添加味品。

有一个问题是,我得在中国现在几乎讨论,但在日本是有的。一家庭主在孩子里用了制菜,就被孩子做手做的。在中国这样讨论少,大家已完全接受想活一家人,不丈夫是妻子都必投入工作。做在家里是一偿劳动怕做得再好也不会产经济,所以在某程度上,做菜反而成了一奢侈。

2025年8月14日,江苏扬州,萨莉亚意式餐厅扬州万象汇店近日开业。(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鲁青食物体系是大家共同塑造的。吃的人不一定有很大的力,但也是有影响的,比如我们说在味觉没上一代人敏,他能吃出是不是制菜、是不是好,但我吃不出。如果能吃出,可能倒逼餐提供更好的原料。但我们可能就是吃不出

于是我们说炒、要制菜知情,可另一方面,我的舌实没么灵敏。即使制菜端上也分不出,只是在意花的钱值话说,不是说预制菜不好吃,而是应该么贵,人工炒才更,所以大家得被欺两种:一在乎事物本身,另一在乎的是花的钱值

炒和在家做的人,是不是同一人?

食品的大模工化、制菜,它真的是完全错误?有有可能,中国这种的炒菜方式——洗菜、制到下——本身就是一种传统家庭结构物。我今天之所以接受快餐,是因那套传统的家庭结构被打破了。

在中古代家庭,甚至在一些村家庭,能不能上,是一种权利。女性往往是做的人。比如有的村子刚结婚的媳人做一大菜,但吃候却不能上。炒菜本身就是一种权结构,坐在上吃、喝酒是掌握力的人;在房做是在这个权力体系之下被支配的。那我追求的锅气,是不是也跟这种逻辑

所以制菜也许无意中逻辑。就像有人讨论八九十年代沿海工化、外资进入的程,即使是在批判本主义时,也承认它面性:一方面摧毁了原有的系,一些女孩从农村到沿海离了的父制束,另一方面,又受到了本的者是行的。

制菜也化角度看,确客观上摧毁食里系。比如西推家庭餐,花点就能让那个全家去吃,也繁重的家庭做里解童餐确挺累人的当然不是替他们辩护,只是客观说这个存在。 

鲁青对,最始做的确都是女人的事,但成可以赚钱职业时,大多数厨师又是男人。这让我想一个问题持要吃炒的人,和在家里正做的人,是不是同一人?支持制菜的人和反对预制菜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可能有很强烈的代分化。

2025年9月12日,来自天津市部分饭馆的知名厨师现场比拼。(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大家讨论预制菜总觉应该是人工炒菜、要有锅气。但另一个趋势炒菜机器人在逐普及。比如我去吃一个菜自助就是用炒菜机,三四机器在那食材切好放去机器拌,出的味道至少我是能接受的。

最近做的七仙小也号称完全机器炒制,出很多小型炒菜机让顾客看,我查了下公开资料,他们的机器人供应商专门做炒菜机器人。已经进南城香村基旗下的大米先生小菜这些连锁

工业化不只是分离与组逻辑可以用机器流程业来说能降低成本。这种标准化餐里,厨师是一岌岌可危的职业。大家看西厨师直播,会觉得他更像加工,不像传统上的厨师在再加上炒菜机器人,厨师这个职业未来也像者一,不被分解,陷入存在性的危机。

丁欣雨:最后的局可能是,如果要吃尖大做的菜,会变得非常奢侈,是最端的价格,大多人吃不起。中间层是机器人炒的准化菜,足日常需求,最底是一群配菜监督叮一下就好。消出现断层职业培养路径也会断层,但理想状态是每一都有对应的供足不同人的需求。 

2025年9月13日,在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嘉年华正在举办的第二十六届中国美食节现场,智能炒菜机器人成为当之无愧的“科技明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鲁青我看《一封神》的时候职业断层目里很多主在做。我就在想,厨师这应该很苦,要熬很多年才能做主。比如目里有战赛,要理一只,主持人某位大可能很久没剥过鸡、切过鸡了。因为这种细碎的技活,通常交新手做,大厨负责整体意和出品。

可能这行只有做到尖,才能接意性的部分,把一道菜作作品。但入行的厨师,就是单纯劳动力、加工。其实现代很多职业分工都一:大多加工员开始,要干很久很久,才能逐到能发挥性和造性的部分。

潘文捷:,我也制菜就和AI,爽文、短剧的逻辑是一的。于翔宇在口秀里说过,他看文候,如果是崇高的思想、细腻的情感,需要花精力去品。但如果累了一天,在床上就不想看大部,比如《平凡的世界》,因白天经过够平凡的世界;也不想看《卡拉佐夫兄弟》那花六十页讨论要不要对恶人保持正直只想看《斗破穹》那惹我,我就把他全杀了。

制菜也是一很累了,有心思去菜场买菜、切菜、慢慢炒、摆盘时间制菜能大制一水平的口味,而更高端的料理才是艺术。同AI 作可以替代很多普通作者,只有人能超越 AI。大多人是被 AI 助,或者 AI

但有很奇怪的问题:我制菜是短做饭时间,用AI时间,看短时间。但时间缩短完了,都去了?本说节时间自由展,但好像并没有。制菜让厨师变微波的人,他实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但主性、主体性完全有了。就是不加速、不断缩时间 

丁欣雨:比如说这时间转化成了翻很快吃完,餐一天也能接待更多客人,更多。短也是这样节奏很快,钟讲人二十集的容,你获得了即刺激,但接着又想看下一时间只是被切碎后占据在一段段的小最后被平台收割的整体时间还是很长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