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保护”反而会损毁古代壁画?
当前国内壁画保护中“为保护而封闭”的思路是否可行?如何在开放环境中实现更有效的保护?如何科学区分并管理不同类型的拍摄行为,以平衡保护与公众需求?
由湖北美术学院、山西省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2025晋南壁画国际学术会议”第八场圆桌会议近日在山西举行,北京大学教授李松发言时直指当前文物保护中的普遍困境,他以部分壁画为例,剖析了“简单粗暴”的封闭式保护所带来的弊端,并援引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案例,强调保护的核心在于科学干预而非“一刀切”的隔绝。
北京法海寺大雄宝殿明代壁画
北京大学教授李松现场谈到,“简单粗暴”的封闭式保护,如加装密闭门、限制光线,不仅严重影响了观众的观赏体验,更因阻断了文物原有的空气微循环系统,导致窟内湿度失衡,反而加速了壁画的褪色与损毁。
北京大学教授李松在“2025晋南壁画国际学术会议”第八场圆桌会议的发言(08:32)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