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毅股份冲击北交所上市:近期超六成收入依赖关联方奇瑞汽车
安徽泓毅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泓毅股份”)正在冲刺北交所上市。据北交所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泓毅股份的IPO已在10月23日获受理。
招股书显示,泓毅股份的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工装装备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汽车冲焊件、汽车被动安全件及模具铸件等。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应用于汽车制造业,主要客户群体为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
客户集中度较高,近期超六成收入依赖关联方奇瑞汽车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简称“报告期”),泓毅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3.08亿元、17.92亿元、28.88亿元及15.49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7092.25万元、1.29亿元、2.43亿元及1.31亿元。
另外,公司报告期内资产负债率整体走高,由2022年底的9.4%涨至今年上半年的20.09%。
本次泓毅股份拟募资8.18亿元用于汽车零部件智能化工厂建设项目、办公大楼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碰撞实验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汽车零部件智能化工厂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投入金额为4.19亿元,1.8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从招股书来看,公司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及单一客户重大依赖的风险。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名客户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6.71%、76.47%、83.05%和83.79%。
其中,向奇瑞汽车的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7.13%、57.44%、66.71%和65.16%。公司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特别是向关联方奇瑞汽车的销售占比较高。
泓毅股份称,尽管公司主要客户以上市公司或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为主,且公司与主要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但若未来公司与主要客户(特别是奇瑞汽车)的合作关系发生不利变化、公司产品的技术要求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公司的主要客户出现战略方向或布局规划调整、经营业绩波动、订单大量转移等情况,将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根据汽车零部件行业惯例,下游客户通常要求其供应商在批量供货阶段对销售价格按年度呈一定降幅。目前,公司主要客户均为国内知名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客户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在签订年度价格协议时可能会要求公司进行降价。如果未来公司不能做好产品成本的管控、积极开拓新产品,将面临产品平均售价下降的风险,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关联交易占比较高,存在违反同业竞争承诺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公司关联销售金额分别为61848.9万元、103169.78万元、193132.95万元和105334.3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47.3%、57.56%、66.87%和68%,其中对奇瑞汽车的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7.13%、57.44%、66.71%和65.16%。
报告期内,公司关联交易占比逐期提升,主要系关联方奇瑞汽车整车销量持续提升,带动公司对其销售金额快速增长。奇瑞汽车作为国内前十大汽车集团,公司与其深入合作,业务规模不断增大,符合行业特征及业务实际情况。未来,随着公司与奇瑞汽车合作的持续加深,预期对奇瑞汽车的销售规模及收入占比存在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性。
但泓毅股份也强调,上市后公司将进一步开拓市场和引入新的客户,并将严格按照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对相关交易进行审议及披露。若未来公司相关制度未能得到有效执行,或公司与奇瑞汽车的合作关系发生不利变化,可能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
泓毅股份的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工装装备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控股股东芜湖投控控制的企业存在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生产和主营业务为智能机器人制造的情况。公司与控股股东芜湖投控已签署《关于避免同业竞争承诺函》,约定不会直接或间接参与或进行任何与公司业务构成竞争或可能构成竞争的产品生产或类似业务。尽管芜湖投控已就同业竞争事项作出承诺,公司仍存在与芜湖投控控制的其他企业形成潜在同业竞争的风险。
截至目前,芜湖投控直接持有公司股份90000000股,占比58.05%,芜湖市国资委直接持有芜湖投控95.59%出资额,芜湖投控为公司的控股股东,芜湖市国资委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招股书还提到,泓毅股份全资子公司普威技研为合众汽车的供应商,因合众汽车欠付普威技研到期货款,普威技研于2024年10月向法院提起对合众汽车的诉讼并于2024年12月底达成《调解协议》,但此后合众汽车逾期未履行《调解协议》。
2025年6月12日,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合众汽车破产重整,根据公司提供的《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资料》,普威技研已经审查确认债权金额为10462557.6元。
泓毅股份表示,上述诉讼为公司子公司正常业务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一般民事诉讼,且公司子公司为原告,诉讼标的金额占发行人营业收入、净资产及净利润的比例较低,相关应收款已按规则100%计提坏账准备,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