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两个版特别报道:以“进博之新”,答世界之问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11月05日 08:03:23

展览规模再创新高,展区设置与内容呈现更加丰富多元

细数进博之“首”

吴焰 黄晓慧 崔寅

图①:第八届进博会展区,工作人员在调试展品。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图②:工业人形机器人扫描车架进行质检。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图③:首次在中国展出的一款刚性充气艇。本报记者 黄晓慧摄 图④:第八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外景。王初摄(影像中国)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从2018年首次搭建起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平台,到首次设立“展商变投资商”专区、创新推出数字进博平台,助力全球企业精准对接中国市场,进博会始终秉持开放共赢的理念,不断突破创新,持续为全球展商与观众带来惊喜。

本届进博会展览规模再创新高,展区设置与内容呈现更加丰富多元,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密集登场,助力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利润场、应用场。

首设最不发达国家专区,新面孔越来越多

让中国之需与世界之盼同频共振,中国大市场的开放,有力度更有温度。

为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的单边开放,中国拿出了实实在在的诚意:本届进博会首次为最不发达国家产品打造专区,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达163家,同比增长23.5%;不仅扩容非洲产品专区,支持非洲建交国用足用好相关关税政策,还提供部分免费展位和展品留购税收优惠,为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展商提供全方位支持。

本届进博会首次多议题举办全球南方分论坛,虹桥论坛也将首次围绕“增强全球南方经济韧性”和“全球南方农业可持续发展”展开研讨,发布《世界开放报告2025》和最新世界开放指数,关注开放助力全球南方工业化进程。

11月1日下午,在上海浦东陆家嘴老佛爷百货,一家名为“温暖驼”的毛绒玩偶店开业,品牌创始人伊莎贝尔·赛阿从秘鲁赶来为新店助阵。她此行还有一个重要任务——赴进博之约。作为进博会的老朋友,伊莎贝尔·赛阿几乎年年出现在进博会现场,她和中国合伙人马玉霞通过进博会上的羊驼玩偶订单,成功帮助秘鲁200多个手艺人家庭脱贫致富。今年6月,她把这个温暖的进博故事带到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向全世界分享了中国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亲身感悟。

通过进博会平台,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上海埃啡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见证了埃塞俄比亚咖啡的进博成长记:从最初每年进口一至两个货柜,到如今每年货柜超100个、重量超2000吨,一颗颗来自非洲的“希望豆”在中国中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同样被激活的还有孟加拉国的黄麻产业。作为孟加拉国经济支柱之一,黄麻产品借助进博会,从传统的麻袋加工,升级为地毯、手包、家居装饰等高附加值产品。孟加拉国企业达达公司通过连续参展,从一个只有10人的小微企业,发展成为拥有2000多名员工的知名企业,订单年增量超20%。

赞比亚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卢安比亚说:“进博会有助于推动非洲国家发展,对最不发达国家来说,能够进入全球市场、参与国际贸易意义重大。”印度尼西亚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努鲁尔·索菲亚说:“期待与中国共同实现经济增长。”这些真诚声音,是对进博会作为国际公共产品价值的高度肯定。

越来越多的进博故事向世界表明,开放的中国市场充满平等包容、互利共赢的发展机遇。每一个参与者,无论国家的经济体量大小、无论相隔的物理距离远近,都能共享发展红利。

首设“魅力友城”专区,朋友圈越扩越大

本届进博会创新打造国际友城联展,新增了“魅力友城”专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吴政平介绍,第八届进博会国家展共有6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参展方将通过特色鲜明的展台设计与丰富新颖的展示形式,呈现有关国家发展水平高、合作潜力大的行业和领域,彰显各自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本届进博会扩大了与国外省州市的合作,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等将首次入驻。新增国内外友好城市合作题材,打造特色联合展台,为中外友城搭建全方位展示平台,进一步拓宽中外合作与文明互鉴的桥梁。

帕林卡水果烈酒散发着水果芬芳,辣椒粉和蜂蜜带来当地厨房风味,再搭配李斯特钢琴曲与裴多菲诗篇,充满异域风情……这是山东德州与友好城市匈牙利皇宫堡市携手在进博会上打造的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

除了国际城市“会客厅”,进博会上还将集中展现“中华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多地人文经贸、产业发展、风土人情等情况,进博会进一步成为各省份对外展示宣传及拓展经贸合作的窗口。

进博优品荟展区中,《清明上河图》砖雕、山西应县木塔原真模型等展品,尽显中华传统工艺之美;进博美食荟让观众在舌尖上环游世界,纳入贵州脆哨、兰州牛肉面、柳州螺蛳粉等地方名吃;进博文艺荟活动中,不同国家的特色节目同台亮相……友城是促进文明互鉴、推动互利合作的重要纽带,友城合作也为进博会不断升级夯实基础。在进博会上,将有更多友城故事被听见、城市魅力被发现。

首发首秀持续上新,新场景呼应新消费理念

全球首发的家庭陪伴机器人,为老年人提供情感陪伴、安全监护;全球首发的小直径可控扩张血管支架、新款制药专用X光机、人工智能助听器等首秀新产品,为相关领域带来新选择……吴政平介绍,本届进博会在展区策划上,更加注重前沿引领,设置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汽车及智慧出行、技术装备、消费品、农食产品、服务贸易六大展区和创新孵化专区;同时积极呼应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消费理念,创新打造进博体育公园、国际汽车文化展示区等亮点板块。

格润安在进博会首次以新西兰主题装点主展台,并在进博会文创馆铺设第二展台。这家企业主打使用绿色环保原料制作的牙膏、牙刷等创新型口腔护理产品,于首届进博会举办的2018年才进入中国市场,凭着持续创新站稳中国市场。

越来越多像格润安这样的企业,在进博会捕捉到中国消费市场的新动向,并通过设置相关主题展区、举办推介活动,集中展示契合新消费理念的新场景。

首发首秀增加消费新供给。在上海静安区张园,静安置业副总经理孙菲介绍,依托专用型保税仓库的运营服务平台,可将第八届进博会展厅内的部分珠宝展品,“搬到”张园专用型保税仓进行延展,让更多消费者能通过进博会“第二现场”品鉴或选购全球精品。

除了进博会的举办城市上海,各地也将发动当地的国货潮品、老字号企业加大新品首发力度。北京将举办全球首发节,推出国潮产品和智能科技首发站;重庆举办国际时尚周,将首发数十种桑蚕丝产品,展现精湛的传统技艺和前沿的丝绸科技……一个个优质供给,衔接并激发国内新需求,从进博会现场走向全国市场,为壮大消费新增长点提供了强大动能。

首设“跨境电商优选平台”,展品流量变“留量”

今年首次设立的“跨境电商优选平台”及“跨境电商服务区”,让进博会的新老朋友们眼前一亮。做实细分领域重要采购商选品会,为电商平台、新零售渠道商等打造专场活动,依托数字进博平台实现智能匹配,助力境外展品精准对接中国市场。

湖南雨非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此次与13家非洲中小企业带来140余款非洲特色商品亮相进博会。公司董事长杨翼介绍,过去,海外一些中小企业品牌虽手握“隐形冠军”产品或独具特色的“小而美”商品,却常因市场信息不对称、渠道建设成本高、合规流程复杂而徘徊在中国市场外。

捕捉到这一痛点,进博会创新性打造跨境电商优选平台。该平台是由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大型供应链企业、综合服务商共同构建的联合服务枢纽,提供从市场准入咨询、数字营销、跨境物流到渠道落地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来自埃及的果酱、突尼斯的橄榄油、叙利亚的手工皂品……借助进博会,天猫国际平台引进了许多小众产地品牌。这些各具特色的商品背后,是一个个渴望分享中国发展机遇的中小企业。

引入新流量,关键在于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留量”。优选平台不仅促成现场订单,更致力于构建长期合作机制。许多国内采购商带来了覆盖产品设计、品牌定位、营销策略的全套本土化方案,帮助海外品牌真正扎根中国。

天猫国际相关负责人黄祎茜介绍,针对中小规模的优质新品牌,天猫国际推出共享保证金措施,为这些品牌旗舰店保证金减免50%,降低海外品牌的入驻门槛和运营成本。通过制度型开放和商业模式创新,中国正不断打破跨境贸易的壁垒,为全球中小企业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中国有4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都能共享中国大市场。”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说,通过跨境电商优选平台及跨境电商服务区,更多中小企业有机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分享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红利,这是对中国机遇最直接的诠释。

从走进来到卖出去,从试一试到扎下根,进博会跨境电商优选平台为全球中小企业涌入中国蓝海开辟了新的航道。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正以其巨大的市场优势和创新实践,与世界各国企业,特别是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一道,共享机遇、共同发展。

以“进博之新”,答世界之问(编辑观察)

北纬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如期而至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继续以多项“首创”“首秀”“首次”,向世界传递着确定的开放强音。这些“进博之新”,彰显了中国主动扩大开放的决心,更为全球合作与发展注入了宝贵的稳定性。

“新”在更强大的包容性,让更多伙伴共享机遇。本届进博会首次为最不发达国家产品打造专区,为其提供直达中国市场的快车道;扩容非洲国家和地区展区,让资源丰富但工业化程度相对不高的非洲大陆获得更多展示机会。最不发达国家的手工艺品、非洲的农产品等,通过进博会进入中国大市场,体现出中国推动建设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的决心。

“新”在更便利的联通性,让贸易渠道更加畅通。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本届进博会首创“跨境电商优选平台”,助力更多海外中小商家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触达中国消费者,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无缝衔接。这种贸易模式的创新,不仅提升了进博会本身的效能,更探索了未来全球贸易的新范式。

“新”在更舒适的体验性,让合作交流更加深入。作为东道主,上海紧紧围绕“越办越好”的要求,为进博会全力提供服务保障。更智能的网上供采大厅,更高效的集中签约大厅,更精准的对接服务,上百场“上海会议”的配套举办,使参展商和采购商对接更精准、更高效,让参展商成为潜在的投资商。不断优化的细节,反映了进博会从“展览”向“交易”、从“展示”向“合作”的深度转变。

“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延链’而不是‘断链’”。从第一届到第八届,进博会“朋友圈”不断扩大,“溢出效应”持续放大,是对“共享中国机遇”的生动诠释。通过“越办越好”的进博会,中国用行动向世界表明——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这种在不确定性中提供确定性的担当,是进博会在当下最珍贵的价值所在。

中国大市场 世界大机遇

罗珊珊 田泓

图①:第八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的立邦展台。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图②:志愿者在第八届进博会新闻中心与“机器人志愿者”合影。新华社记者 陈浩明摄 图③:第八届进博会现场展出的羊驼玩偶。王初摄(影像中国) 图④:第八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的复星医药展台。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南广场。王初 摄(影像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进博会将在上海举办,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整体展览面积超过43万平方米,规模再创新高。

国际采购——

装满消费升级的“购物车”

背靠中国大市场,进博会前7届累计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

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不仅把拉动消费升级的“购物车”装得满满,也让众多中国企业站上全球供应链的更高位。

“通过进博会采购平台,公司不仅孵化了新西兰升倍进口羊奶粉这一品牌,还培育了能直抵终端客户的销售渠道。”上海康健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健公司”)总经理乐佳毅告诉记者。

康健公司过去主要从事进口婴儿配方奶粉的批发。在第二届进博会上,康健公司发现一款新西兰羊奶粉,在江浙沪市场推广后迅速“圈粉”,复购率稳居行业前列。当业务向更广阔的三、四线市场拓展时,康健公司发现,不少消费者对羊奶还抱着“膻味重”的老印象。

康健公司青年业务员吴楷发现,三、四线城市的“宝妈”和中老年人喜欢“蹲”直播间,于是利用直播形式,在线回答了消费者关注的问题。第七届进博会期间,合作主播带着百万粉丝“云逛展”,在展位前亲测奶粉、实时答疑。手机屏幕上,订单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一路飞来……两场直播里,近60%的新客户来自江浙沪以外的地区。

此前,康健公司寻源到新西兰经营40余年的羊奶粉企业,该企业既有牧场又有加工厂,是优质的海外直采货源地。康健公司与新西兰方面加紧开发新品,将在本届进博会上首发。

把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打造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进博会历经多年的发展,一直致力于为各方提供市场、投资和增长机遇。第八届进博会特别打造了“跨境电商甄选平台”,以帮助境外中小企业顺利进入中国市场。

第八届进博会上,由43个交易团、700多个交易分团和44.95万专业观众组成的“买手团”,再次显现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磁力。

投资促进——

深化本土合作、加快创新协同

以进博会为纽带,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深度融入中国大市场,以投资者的身份深化本土合作、加快创新协同,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

连续8年参展,美敦力的最新医疗产品几乎都是在进博会上完成首秀。首届进博会上,美敦力推出了旗下无导线起搏器,其小巧的体积仅相当于胶囊大小,相较于传统起搏器减少了93%的体积。这一创新设计使其在展会上脱颖而出,成为明星展品,迅速提升了知名度,之后顺利在国内完成获批上市、临床应用。

从展品到商品,进博会的溢出效应让跨国公司看见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走上联通中国市场的桥梁,坚定了投资中国的信心。

2021年10月,美敦力与上海临港新片区签署投资协议,共同推动美敦力医疗科技产业基地项目落地。2022年6月,美敦力又与江苏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美敦力康辉常州科技园,构建骨科产业高地。

“进博会是连接全球创新与中国市场的重要桥梁。依托这一开放平台,美敦力成功实现了从‘参展商’到‘投资商’的转变,并见证了创新成果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顾宇韶说。

今年3月,由美敦力康辉常州科技园本土制造的术中神经监测系统,通过对脑电、肌电、诱发电位的监测,帮助医生实时快速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情况,已正式投入临床使用。

第八届进博会上,美敦力期待继续借助进博会的强大影响力和溢出效应,深化“全球智慧本土化、中国创新全球化”战略,让更多源自中国的医疗科技成果,惠及更多全球患者。

连年举办的进博会,见证了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本土演进,从贸易合作到扎根投资,再到创新协同,中国大市场机遇,已不局限于规模大、潜力足,还在于其澎湃的创新活力。中国大市场正逐渐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利润场、应用场。

第八届进博会更加注重创新共享,将展示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全球头部企业齐聚进博会,既有全球十大工业电气企业、四大粮商等行业龙头企业持续参与,也有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全球领军企业参会。

人文交流——

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务,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

“进博会人文交流活动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功能越来越强大,展区面积从首届的7000平方米,扩展到第八届的3.8万平方米。”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运营中心高级经理刘磊说。

进博会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务,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

历届进博会于展会期间,在“四叶草”中央广场设置人文舞台,集中展示我国及世界各地独特的人文艺术风采。会期之外,借助进博会平台辐射效应,有13个省份在“四叶草”打造了长期展示窗口,展现各地人文经贸、产业发展、风土人情等。

第二届进博会上,济南野风酥食品有限公司在山东“非遗”展台摆起了煎饼摊,没想到收到了法国拉加代尔集团旗下企业500万元的合作订单。之后,野风酥这家百年老字号企业把生意做到了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快了走向全球市场的步伐。

“我们一直在创新和拓展人文交流的形式和内容。”刘磊介绍,第八届进博会人文交流展示活动在中华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示范步行街等主题基础上,增加“魅力友城”专区,并重点打造“进博美食荟”“进博精品荟”“进博文艺荟”三大活动品牌,促进人文交流与文商旅展深度融合。据介绍,第八届进博会人文交流展示活动展位数57个,表演活动场次超百场,为历届最高。

第八届进博会首次展示中外地方合作的丰硕成果。来自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四对友好城市——江苏南京与德国斯图加特、西藏拉萨与尼泊尔加德满都、山东德州与匈牙利皇宫堡、重庆与德国杜塞尔多夫,将以“双城联展”形式携手参展,共同呈现友城交流的多样风采。

今年是南京与斯图加特建立友好城市关系30周年。两市特别为进博会“双城联展”定制了两件球衣——“苏超”南京队与德甲斯图加特队的联名球衣,以“长江蓝”对应“葡萄红”。“我们期待着与南京在进博会的展台上,开展多方位交流与合作。”德国斯图加特展览集团中国及亚太区总裁宋瀚思提到。

开放合作——

更好兼顾中国之需与世界之盼

“如果用关键词概括进博会,我会选‘平台’和‘开放’。”多特瑞公司中国区总裁欧文·梅西克道出了许多“进博人”的心声。

2018年,这家企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首届进博会,9平方米的展位一举收获3.8亿元订单。此后,多特瑞将展位面积扩大到300平方米,订单额攀升至10亿多元,此次更是早早签约参展第八届进博会。

今年在瑞士日内瓦举办的“助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博会在行动”全球发展倡议主题研讨会上,多特瑞受邀参加。借助进博会的平台,多特瑞登上了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作为全球领先的特种化学品公司,赢创加入第八届进博会新材料专区。据介绍,今年赢创在中国有一系列扩大本地生产规模并加大创新投资的举措。

连续举办多年,进博会上的产品、服务、模式创新层出不穷,但不变的是开放底色。举办进博会,就是要扩大开放,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发展。

更好兼顾中国之需与世界之盼,第八届进博会积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接,共有来自123个共建国家的企业参展,同比增长23.1%。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达163家,同比增长23.5%。同时,扩容非洲产品专区,非洲企业参展数量同比增长80%。

虹桥论坛正成为凝聚国际共识、探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新思路的重要舞台。据介绍,本届虹桥论坛设置了“重振多边合作”“数智赋能”“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及“更加开放的中国”等热点议题,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多边主义、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立场。

共赴进博之约,共创美好未来

罗珊珊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启幕。自2018年首届至今,这一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已从“一鸣惊人”的创新之举,成长为“万商云集”的年度之约。

当前国际形势不确定性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百年变局之下,世界需要一个“确定”的支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进博会正以中国的确定性承诺,回应时代的深切叩问。

以中国大市场的“确定性”应对全球需求的“不确定性”。进博会,以其背后庞大而稳定的中国市场需求,为各国企业应对国际市场波动提供了坚实的“避风港”与“动力源”。

看历史,中国已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十四五”时期货物和服务进口将超过15万亿美元,前七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各国企业通过进博会,不仅将产品销往中国,更深度融入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共享中国发展的红利。这种基于市场规律的、可持续的经贸往来,为应对全球需求“不确定性”提供了最稳定、最可靠的支撑。

看当下,本届进博会企业参展面积超36.7万平方米,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美国企业参展面积连续7年保持第一。数据背后,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坚定信心。中国以进博会告诉世界:需求在这里,订单在这里,增长在这里。

看长远,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未来10多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过8亿,这将释放出难以估量的消费升级潜能。进博会,无疑是沉浸式感受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最佳“体验区”。

以开放合作的“确定性”对冲国际合作环境的“不确定性”。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暗流涌动,“脱钩断链”的杂音干扰着国际合作的主旋律。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高举开放合作的大旗,通过进博会等一系列务实举措,持续向世界传递着清晰的信号: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中国在历届进博会上宣布的一系列重大开放举措,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从主动扩大进口到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到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中国正在加快推动制度型开放。本届进博会着力打造“投资中国”“购在中国”“出口中国”等品牌,为“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提供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让全球投资者能够安心、放心地深耕中国市场。

不只贸易往来,还有思想交流。今年的虹桥论坛紧扣全球贸易秩序重构、开放贸易与安全发展、产供链韧性等国际社会高度关切的治理问题开展国际研讨,诸多创新安排充分体现了中国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发挥的建设性作用。

以互利共赢的“确定性”,化解全球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进博会的魅力,不仅在于商业价值的实现,更在于其承载的推动全球平衡、包容、可持续发展的道义责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提供跨越数字鸿沟、发展鸿沟的宝贵机遇。

本届进博会,国际参与的广度、深度和实效性进一步提升。通过提供部分免费展位、实施展品留购税收优惠政策等精准措施,为来自37个最不发达国家的展商提供支持,助力当地特色产品打通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将当地的自然禀赋、人文特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一只羊驼玩偶通过进博会走进中国市场,带动秘鲁当地许多家庭收入增长,赞比亚蜂蜜通过进博会打开了全球市场通路……类似的“进博故事”持续上演,成为进博会助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鲜活注脚。

当世界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方向,中国用进博之约给出答案:开放合作是必由之路,互利共赢是永恒主题。中国愿与各方一道,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共享发展的机制做实、把合作共赢的方式做活,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更多新动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