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痛打后,印度为何再次投怀送抱?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11月06日 13:27:21

近日,在美国宣布制裁两家俄罗斯石油公司后,印度迅速响应,停止从这两家公司进口原油。

随后,在东盟防长扩大会议期间,美印又签署了一项为期十年的防务框架协议。

近期的一系列动向表明,此前一度紧张的美印关系出现明显缓和。在特朗普 " 软硬兼施 " 下,印度出于经济、安全、战略等多重考量,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作出让步,推动对美关系回暖。

莫迪与特朗普。

美印关系明显回暖。

几个月前,特朗普因不满印度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在关税问题上态度强硬,对印连续 " 暴击 ",令美印裂痕迅速扩大。

但近期,美印互动呈现出 " 多点突破、纵深推进 " 的鲜明特征,两国关系逐渐回暖。

能源领域,印度作出妥协。

在多次斡旋俄乌冲突未见成效后,特朗普选择通过 " 次级制裁 " 加大对俄施压力度,以高额关税逼迫相关国家停购俄油。

作为购买俄罗斯原油的大户,印度一度立场强硬,总理莫迪多次宣称 " 绝不屈服 "。

为迫使印度转变态度,特朗普政府 8 月初宣布对印征收高达 50% 的关税,并称高额税率很大程度上是对印购买俄油的 " 惩罚 "。10 月 19 日,特朗普再次警告,如果印度不减少购买俄油,美国就不会取消巨额关税。

僵持近三个月后,印度终究还是在特朗普高压之下服了软。10 月底,在美国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及卢克石油公司实施定向制裁后,印度迅速调整采购渠道。

印度最大俄油进口企业信实工业率先宣布,暂停从上述两家受制裁企业采购原油。随后,印度石油公司、巴拉特石油公司、印度斯坦石油公司三家国有炼油巨头同步跟进,明确表示停止直接从受制裁主体进口原油。

印度此举不仅是对美国制裁措施的实质性呼应,更向美方传递出 " 战略妥协 " 的清晰信号,成为两国关系升温的重要转折点。

军事合作,签署防务协议。

伴随着印度在俄油采购问题上的让步,美印之间的紧张关系明显缓和,防务合作也进一步深化。

10 月 31 日,第 12 届东盟防长扩大会议期间,美国战争部长赫格塞思与印度国防部长辛格正式签署了《美印十年期防务合作框架协议》。

10 月 31 日,美印签署《美印十年期防务合作框架协议》。

这一协议包括美印推进国防装备联合生产、深化两军联合作战能力、共同研发前沿军事技术等内容。其中,国防装备联合生产包括专用弹药、导弹、武装无人机、侦察和反潜飞机、直升机、火炮等多种武器装备。

美印均对该协议及两国防务关系发展给予高度评价。

美战争部长赫格塞思在签字仪式后表示," 这一步意义重大,它也将是今后更深入、更重要合作的蓝图 "。印防长辛格则称赞会晤 " 富有成果 ",表示该框架 " 将开启印美防务关系的新时代 "。

该协议作为美印军事合作的 " 管总 " 文件,显示出两国防务关系正从 " 项目合作 " 向 " 体系协同 " 转变,成为双边关系升温的重要标志。

多域协同,贸易物流联动。

能源与防务的合作突破带动美印多领域合作同步升温,形成了 " 核心领域引领、关联领域跟进 " 的联动格局。

在贸易方面,此前悬而未决的美印贸易争端出现缓和迹象,双方谈判团队近期透露已就关键分歧达成阶段性共识。

印度考虑放开美国乙醇进口市场准入,将相关关税降低至最惠国待遇水平;美国则在液化天然气出口配额上向印度倾斜,并探讨取消对印度钢铁、铝制品的惩罚性关税。

印度方面同时暗示,将通过扩大采购美国波音客机、洛克希德 · 马丁防务装备等方式,平衡双边贸易逆差,为关税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条件。

在物流方面,2025 年 10 月,美国宣布给予印度恰巴哈尔港六个月制裁豁免期,使印度得以继续推进港口开发项目。

恰巴哈尔港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该港位于伊朗东南部,是印度通往中亚与阿富汗的关键通道,也被视为平衡瓜达尔港影响的地缘支点。此前美方以伊朗核问题为由,对该港项目实施制裁,进一步加剧了美印分歧。

此次六个月的豁免期意味着美国部分承认了印度的战略关切,成为美印关系缓和的又一重要 " 推进器 "。

印度为何再次向美靠拢?

印度被美 " 痛打 " 后仍向美 " 投怀送抱 ",主要是因为贸易领域的现实压力、安全层面的紧迫挑战以及战略层面的长远考虑。

经济上,减轻关税影响。

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为兑现 " 减少贸易逆差 " 承诺,对印度抡动关税大棒,严重冲击了印度的出口导向型经济。8 月初,特朗普将对印关税提升至 50%,迅速引发了印度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连锁危机。

例如,北方邦坎普尔皮革产业集群中,超过 35% 的工厂因美国客户取消订单而停产;钻石加工行业更是遭受重创,高关税导致苏拉特钻石加工区近 1200 家作坊关闭。

根据印度官方数据,9 月印对美出口额较去年同期下降近 12%,海产品、纺织品、汽车零部件等关键出口品类均出现大幅下滑。

印度经济学家认为,受高关税影响的印度对美出口商品货物价值高达 550 亿至 600 亿美元。

为了缓解现实压力,印度选择在采购俄油等关键问题上向美妥协。

安全上,缓解防务压力。

今年 3 月以来,印度和巴基斯坦多次爆发军事冲突,印方多架战斗机被击落,着实吃了大亏。

虽然两国 5 月实现停火,但印巴之间的根本矛盾并未解决,甚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此背景下,美巴关系却迅速升温。今年上半年,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两度访美,均获特朗普高规格接待,双方达成多项防务合作协议。同时,美巴在经贸投资、矿产等方面合作也不断加强。

印巴对抗的升级与美巴关系的走近,使得印度的安全焦虑骤然上升。因此,印度有意与美国加强长期防务合作,以此缓解自身的安全压力。

战略上,借力实现 " 大国梦 "。

从战略维度看,印度向美国靠拢还有借力实现 " 大国梦 " 的深层考量。

作为全球人口第一、经济增速较快的新兴大国,印度迫切希望突破现有国际秩序层级,在全球治理中获得更大话语权。在此过程中,获得美国的战略支持至关重要。

印度希望借助美国的影响力,实现联合国安理会 " 入常 " 等诉求,提升自身在全球安全、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的话语权,并借机获取实际利益。

可以说,深化对美合作是印度整合内外资源、提升国际地位、实现大国抱负的战略性选择。

从 " 关税对抗、公开互怼 " 转向 " 高层示好、多域协作 ",今年的美印关系经历了一次 " 过山车 "。

短期来看,美印合作一面仍大过对抗一面,美国欲将印度打造为 " 印太战略 " 的重要支点,而印度则希望借美之力实现快速崛起,双方在很多问题上都有共同利益。

但长远来看,美印在多个领域仍存在结构性矛盾:经济上,印度发展到一定体量后,也必然成为被美国打压的对象;安全上,印度注重打造自主防务体系,不愿与美捆绑过密;外交上,印度谋求大国的战略自主,不想沦为美国的附庸 ......

可以预见,未来美印两国将在 " 吵而不崩、近而不亲 " 的灰色地带长期拉锯,上演一幕幕 "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 的现实剧情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