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公园“雨滴长廊”有后续:公园落叶已铺在上海交大这栋楼
复兴公园雨滴长廊。受访者 供图
还记得前段时间复兴公园一处挂满“雨滴”的藤蔓花架吗?这处“雨滴长廊” 被网友盛赞“美得像动画”,在社交平台出圈,引无数人打卡。如今,“雨滴长廊”的故事迎来了后续。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雨滴长廊”的设计师是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副教授、Lab D+H SH联合创始人兼创意总监李中伟,“雨廊”以“雨”为设计核心,依托既有的藤蔓花架,悬挂捕梦网。这背后是一次文化互赠,上海交大将捕梦网装置捐赠给复兴公园,而复兴公园也以公园秋天的落叶作为回礼,支持上海交大设计学院的艺术展活动。
11月8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交大设计学院获悉,复兴公园的落叶已经就位上海交大设计大楼的展厅,构成该学院2025人居设计上海论坛的重要单元“叶子,Yes”·WLA优秀作品展的一部分,从即日起共展出四天。
2025人居设计上海论坛的重要单元“叶子,Yes”·WLA优秀作品展。受访者 供图
本次展览由World Landscape Architecture(WLA)国际景观建筑奖组委会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联合主办,主题为“气候变化与韧性人居 Climate Change and Resilient Habitats”。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Lab D+H 创意总监李中伟担任策展人。
叶子铺满上海交大设计大楼。受访者 供图
“这一‘雨’与‘落叶’的对话,大学与公园的携手,不仅象征自然与人文的循环,更体现了大学与城市公共空间之间的协作关系。”上海交大设计学院介绍。事实上,落叶不仅仅来自复兴公园,还有来自上海周边城市的。它们在深秋被收集、层层铺陈,覆盖整个展厅地面。上海交大设计学院介绍,设计大楼以真实金黄落叶铺陈成景,观众步入其间,脚下的轻响与光影会交织成一声清晰的“Yes”。 “Yes”在此化作三重回应——对自然与时间的敬意、对生命与城市日常的体察,以及对设计可能性的开阔想象。它希望引发观众的一种生态思考:叶子的消逝与循环,象征着时间的流动与环境的变化;而观众脚下的轻响,则让人切实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脆弱的平衡。
叶子铺满上海交大设计大楼。受访者 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为致敬于9月23日(当地时间)在巴西开展生态考察时不幸罹难的杰出景观设计师、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教授,本届展览特设“俞孔坚教授纪念展区”。展区以“从白沙溪到海绵星球”为叙事线索,系统呈现俞孔坚教授的思想轨迹与实践历程:从提出生态安全格局与海绵城市理论并推动其上升为国家政策,到创办土人设计在全球完成500余个实践项目,再到倡导 “海绵星球” 伦理——展区通过其荣获40余项国际大奖与20余部代表性著作,佐证其思想的深度与广度。展览通过作品与理念的交织展示,致敬这位重塑城乡生态的景观先驱。
本次展览沿叶脉动线铺开“先锋实践展区”“大师实践展区”“学术支撑展区”“新锐学子展区”“交大学子展区”五大核心板块,生动演绎了景观建筑从前沿探索到新生代创新的完整演进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