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彩色宝石产业发展大会|汕尾彩色宝石产业的加速“密码”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11月09日 10:36:24

在广东汕尾,围绕珠宝、首饰与彩色宝石的新一轮裂变正在加速。

2025年11月1日,2025中国·汕尾彩色宝石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汕尾国际珠宝展在海丰举行,国内外业界代表、跨境平台、设计师和采购商齐聚一堂,见证当地彩色宝石产业链的华丽转身。

2025中国·汕尾彩色宝石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汕尾国际珠宝展开幕式现场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摄

从家庭作坊出发,经由“前店后厂”,走向专业市场,朝品牌原创转型,向跨境电商跃迁,汕尾彩宝正加速迈向全球各地,也让这座珠三角东缘的海滨城市被世界重新认识。

如今,在这片土地上,集聚着全球最密集的彩宝生产加工力量。汕尾市委书记逯峰在会上提出,要“以跨境电商+产业带推动‘百千万工程’,做强彩宝首饰这张新名片”。

“在这里,岭南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潮汕文化等独特基因与彩色宝石浪漫特质深度融合,一定会走出一条原材料进口加工、文化赋能设计、品牌引领综合性平台建设的彩色宝石发展道路。”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叶志斌表示。

一条面向全球的彩宝通路正在汕尾加速成形。

角色转变:汕尾彩宝产业持续进化

11月1日,汕尾可塘珠宝交易市场,彩色宝石打造的松树、金银交织的配饰、充满机关巧思的铜制摆件……琳琅满目的珠宝首饰吸引了超过10万人观赏。

汕尾位于珠三角东岸,长期浸润于海洋文化中,却在“石头”上“玩出了花”。

这座不产宝石原矿,甚至没有传统珠宝加工基因的城市,借助彩色宝石与珠宝首饰,完成华丽转身,一跃成为“彩宝之都”和“中国首饰之都”。

宝石奇遇背后,是这片土地30多年的探索与坚持。

1980年,汕尾人陈荣辉前往香港做学徒,逐渐掌握珠宝加工技艺,并于1986年在尖沙咀创业,专注宝石制作。紧随陈荣辉的脚步,18岁的王瑞宝也于1983年离开汕尾,前往深圳,到香港亲戚经营的首饰加工厂学艺。

彼时,改革开放政策红利不断涌现,金银珠宝的“来料加工”市场开放,一批来自香港的汕尾籍珠宝商人洞察到商机,北上深圳开办珠宝加工厂。大批汕尾青年因此“洗脚上田”,来到这片改革热土,进厂务工,学习珠宝首饰加工技术。

1988年,陈荣辉回到汕尾,创办了当地第一家宝石生产加工厂,取名为东海宝石厂,承接来料加工业务。宝石厂持续打磨工艺,增长迅速,很快发展为辉宝集团,至今都是汕尾彩宝业的代表企业。

沿着陈荣辉蹚出的这条路,不断有汕尾人在积累了珠宝加工经验后,从深圳回到海丰县可塘、梅陇等镇,创办工作坊,从简单的珍珠穿线起步,用一把镊子、几条丝线为港商代工制造珠宝、首饰。

和很多同乡一样,王瑞宝在深圳的首饰加工厂从学徒做起,经过多年努力,逐渐成长为师傅,熟练掌握了各类珠宝首饰和金银器的加工手艺,于1990年前后返回汕尾办厂,加工珠宝。

丰富的人力、低廉的租金、熟练的技术,这些要素塑造的成本优势,使汕尾的珠宝加工业逐渐形成规模,累积了第一笔产业资本,也培育出第一代珠宝工匠。

到1990年代,可塘已出现超过40家中小型宝石加工厂。其中,超群、金盛、永达、高艺、鸿利达等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企业。“大厂”在深圳、广州承接代工订单,外发“小厂”分工协作,在当地形成抱团发展的格局。加工产品销往各省和港澳台,以及东南亚、欧美市场。

不过,厂商们加工完珠宝后,每次要运到广州、深圳交易,交通与结算均不便利。2004年,王瑞宝等人与当地政府合力,建成了汕尾可塘珠宝交易市场,改变了当地缺乏珠宝交易渠道的现状。“我父亲当时考察了全国所有的珠宝产业带后,下定决心要在珠宝加工源头开设市场。”可塘珠宝交易市场跨境电商业务负责人王伟斌介绍。

可塘珠宝交易市场

上世纪90年代初,可塘的工厂逐渐聚焦于合成水晶加工,成为国内这一细分领域的重要代表。到2000年前后,随着国民收入提升,国内市场消费升级,以及珠宝鉴定手段普及,可塘的厂商们,开始专注加工具有更高价值的天然水晶。

2005年以后,低端杂石类的产品加工也逐渐流行起来。到2010年,彩色宝石已经成为主流。可塘的宝石首饰加工,慢慢形成以彩宝为中心,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来自泰国、缅甸、巴西、斯里兰卡和坦桑尼亚等国的各种宝石原料,在此经过加工“洗礼”,被赋予了更高的价值。整个市场上的产品品种也变得非常丰富。

“放眼全国各大珠宝产业带,基本都专注于某一类产品,比如,深圳松岗的琥珀蜜蜡市场、河南南阳的玉器市场等,可塘的品种最为丰富。”王伟斌介绍。

同样的模式,在30多公里外的梅陇镇,则同步发展出了超过1700家金银首饰加工及配套企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代工贴牌等中小规模、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具有“小、多、散”的特点。

汕尾以其极强的包容性,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业者加入当地珠宝首饰产业,也吸纳了这一产业上下游多个环节,形成了集设计、生产、流通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覆盖从原材料采购、设计研发、生产加工、半成品和成品销售、生产配件销售、电子商务、检验检测等全领域。整个产业也完成了从“零散分布”到“集群发展”蜕变。

“汕尾有得天独厚的交通、气候和加工技术优势,这些在珠宝生产上非常明显。”广东省彩宝首饰商会党支部书记林小剑表示。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产业战略研究部主任姜华则认为,汕尾遍布天下的人脉体系和广东发达的国际贸易网络,也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珠宝首饰产业的崛起。

2015年,可塘镇被广东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正式认定为“中国彩色宝石之都”,“彩宝小镇”声名鹊起。而梅陇镇则获得了“中国首饰之都”美誉。未来,汕尾将大力发展海水养殖珍珠,打造珠宝与文旅一体的“珍珠岛”项目,逐步形成“马宫珍珠”区域品牌。从“可塘彩宝""梅陇首饰”到“马宫珍珠",汕尾珠宝正在逐步实现全链发展。

据统计,目前可塘镇珠宝行业从业人员超4万,梅陇镇首饰产业从业人员8万余人。整个汕尾年加工彩色宝石5万吨、金银首饰9000吨,拥有超过2.1万家珠宝类市场主体,三大专业交易市场约5100个档位日夜运转,产业规模突破350亿元。汕尾贡献了全球彩色宝石市场一半的供应。

不过,在彩色宝石产业高速向前的同时,也不可忽视产业当前面临的发展瓶颈。“在全球产业链重构、消费迭代升级、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产业链协同效率有待提高、营销等环节尚未完全有效打通、资源配置效率仍需提升、品牌竞争力不足等。”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叶志斌表示,这一产业“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故事”的现状亟需改变。

姜华认为,此次举办彩色宝石产业发展大会,将推动汕尾珠宝首饰产业从幕后走到前端,提升整体形象和曝光度,尤其是在全球行业内的话语权。“从单纯的工厂加工转变为具有整个产业影响力的标杆性角色。”

珠宝展现场

全新跃迁:“品牌梦”照进现实

11月1日,汕尾市海丰县梅陇镇分展区,蕾恩珠宝的《潮起东方》系列首饰吸引了大量客商驻足。充满浓郁东方审美哲学的设计,让很多人颠覆了过去对当地首饰业缺乏原创的印象。

在这一段时间里,汕尾本土珠宝首饰品牌“蔡松延原创”也颇为活跃,在广告上投入不少。“主要是户外广告。”品牌创始人蔡松延称,“我一直都有品牌梦。”

这是蔡松延的梦想,也是当地从业者的集体梦想。

如果说此前30余年汕尾彩宝产业是从零起步、打通链路,那近年则是一次全新的跃迁——从批发、代加工走向品牌化与原创设计。这正在成为产业的下一个竞速方向。

长期以来,汕尾的首饰与彩宝产业以代工为主,面临原创设计薄弱,品牌竞争力不足等现状,导致产品价格较低,很难产生更多溢价。“早期野蛮发展,个体经营主体整体以数量为主,缺少质量引领。所以我们品牌早期发展缓慢。”云上珠宝创始人刘川东表示。

然而,随着产业不断成熟,企业越做越大,企业主的品牌意识逐渐强化,渴望完成品牌升级。

“我们发现,有一部分比较有经营理念的厂家,会专注自己的优势品类,精益求精,控制品质。他们长期深耕后,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标准,让客户意识到他们专注做哪些产品,品质也更好。”王伟斌介绍,最近几年,尤其是今年以来,随着行情爆发,已经有不少商家开始打造自有品牌。

相比于汕尾的多数同行,蔡松延的品牌意识来得更早。

与很多同乡一样,蔡松延1999年入行时也是在深圳的珠宝首饰加工行做学徒。最早在位于盐田区沙头角保税区美达利珠宝首饰(深圳)有限公司做手工镶嵌翡翠。

一年后,他跳到位于黄金大厦的周大福,从学徒做到师傅,只用了4年。在那里,他做了一款迪士尼主题的爆款产品。这种特殊的成就感让他有了品牌梦。

2007年,蔡松延跟随前人的脚步,也回到汕尾,搭了一个铁皮棚,买了设备,开始接各种珠宝、首饰和彩宝加工的代工订单。在这之前,他还特意跑到本地的保利来公司,做了半年起版设计师傅,学习商业模式。

创业之后,他经常要跑到广州去找订单。2012年,有了稳定客源,便搬到产业链完备的海丰,建了一座500平方米的加工厂。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他开始琢磨如何突破,做一些原创的、有设计感的产品。

2015年,在一位北京客户的鼓励下,蔡松延注册了“蔡松延原创”商标,开始做原创品牌,主要聚焦信仰文化领域,结合金银、宝石加工工艺,研发文创产品。他从小喜欢画画,渴望跳出单纯的代工模式,把产品做得更有艺术性。

他组建了专门设计团队,研究藏传佛教等信仰文化,设计“有生命力、有故事的差异化产品”。很多设计稿都是自己动手。如今,他已经与布达拉宫、雍和宫等知名机构合作,开发相关产品。

“我现在有1000多个专利和1000多个版权。”他透露,自己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原创,做差异化的产品,“有故事,有工艺,有亮点,让人能够记住你。”比如,他会把《山海经》的故事融入到产品设计中,以体现中国文化。

不过,相比过去的代工模式,做自有品牌压力也更大,无论是资金方面,还是市场方面。这也要求他除了热爱之外,还需要更加关注产品,把细节做到极致,使彩色宝石与产品的功能更好地结合。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和市场压力,汕尾的珠宝首饰与彩宝厂商们,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已开始品牌觉醒,从主打原创设计的蕾恩珠宝、蔡松延原创到专注借助互联网崛起的优顺珠宝、云上珠宝等,不少企业陆续走上了品牌之路。

2024年,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品牌升级基本已经成为汕尾的珠宝首饰与彩宝产业的共识。越来越多工厂引入设计研发,参与版权注册,尝试从单一原石加工走向成品珠宝开发。

“面对未来细分市场,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去创新。可塘当前生产的主要还是彩宝半成品,有很大的空间去加强原创,做二次创作。”王伟斌介绍。

与此同时,汕尾地方政府通过多项举措,也大力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强化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培育更多自主品牌,进一步提升产业影响力、竞争力。

新型微型立体蜡镶机器人

电商加速:产业链集体转型

10月11日,展会主展区的云上汕美珠宝展柜里,两名工作人员分别对着手机专注直播。在他们隔壁的几家展柜,参展商家也正开着直播,向粉丝展示自家产品,不时介绍展会情况。

在此次展会上,直播电商无疑是展品之外的另一大焦点。电商,尤其是直播电商的兴起,正在让汕尾的珠宝首饰与彩宝产业的“品牌梦”逐渐照进现实。

早在2010年左右,在可塘、梅陇,已经有商家在淘宝和阿里巴巴上开店,探索借助互联网做大首饰与彩宝生意。

“线上相比线下价格透明,打破了原有的彩宝价格体系,很多人会担心,会不会影响自己线下的生意。”王伟斌回忆,最初只是少数商家“懵懵懂懂”地尝试,更多的人则是觉得陌生,甚至有些抗拒。

然而,经过几年的探索,不少商家发现,尽管电商让产品价格透明了,但他们的销量也增加了,可以“以量取胜”。成功的案例被分享出来,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接受,并模仿、跟随。电商渐渐成为趋势。抖音出现之后,也有人开始尝试做直播。

2020年疫情暴发之后,线下市场一度停滞,商家开始大规模转向线上,通过淘宝、阿里巴巴、抖音等电商平台,销售彩宝和首饰等。与此同时,全国直播电商兴起的大潮,也带动珠宝行业发展。

“反而是这个阶段,可塘的彩宝销量是逆势增长。”汕尾市海丰抖音电商直播基地总经理何芮涵介绍,2020年12月底,在政府的推动下,汕尾可塘珠宝交易市场与抖音合作建立抖音直播基地,进一步推动产业带与电商融合,并建立质检和仓储体系。

“这边珠宝首饰和彩宝产业带发展成熟,产业规模大,产品种类齐全,价格也不高,适合做电商。”何芮涵表示。

汕尾彩宝产业借助互联网,将源头商家和广大消费者连接起来。互联网与产业双向赋能,推动了当地众多厂商的加速发展。数字化、新零售、线下产业带与线上互联网的深度结合,帮助企业提升了消费洞察,得以快速响应市场,提升自身服务和经营效率。同时,也推动了这些首饰与彩宝厂商向以质量为核心转型,最终加速品牌化,依托产业带供应链体系输出生态运营能力。

在此过程中,当地政府除了积极引入平台,为企业提供资源对接和宣传服务,还及时更新了网络基础设施,以保障企业顺利进行电商和直播业务。为了推动商家向电商转型,还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教。

为了支持产业发展电商,政府也在人才支持方面下足功夫,积极协调深圳大学艺术学院、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资源,组织招聘会,为产业带输送设计、电商和直播等人才,推动校企合作。

“在政府大力推动和产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我们作为本地高职院校,将人才培养与产业紧密对接。早在2002年,就设置了电子商务专业,2020年建立了跨境电商专业。”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院长叶素红表示,汕尾校企已共建实训基地,培养懂直播、会设计的新生代人才。

汕尾海丰抖音直播基地建立当月,即有20多户商家加入,目前,已有超过4000户商家在抖音直播卖货。还有一些商家入驻了淘宝、小红书、阿里巴巴和视频号等平台。产业带集体向电商转型,推动了行业高速发展。

以“云上珠宝”为代表的本地珠宝供应链企业,借助互联网,将彩宝和传统文化结合,打造个性化IP,迅速崛起。其创始人刘川东2019年试水抖音直播带货,通过“走播”等方式,深耕汕尾珠宝首饰与彩宝产业带,最终成长为现象级主播,2024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

“云上珠宝零粉开播,刚开始没有粉丝,在可塘珠宝市场这边,也没有商家愿意配合他。我们基地就去帮他向商家推广,还联动政府,解决了网络问题。”何芮涵介绍。

这种新业态改变了整个产业的生态。据悉,目前汕尾彩宝交易九成都是通过电商完成。电商直接带动5万人就业。仅在可塘镇,已聚集超2500家直播电商和15000多名从业人员。2025年前9个月,汕尾网络零售额达136.76亿元,同比增长86.6%,位列广东省各地市第1位。其中,金银珠宝网络零售达79亿元,同比增长214.4%。全市跨境电商出口3.2亿元。

“这里过去做珠宝加工和传统批发,现在有了成熟电商产业链。电商把世界变小,也让汕尾打开了财富的大门。”王伟斌表示。

“跨境电商+产业带”样本

在“钰玉珠宝”直播间里,中英双语主播针对海外受众文化和消费习惯,轮番介绍天然水晶与巴西碧玺,与各国买家实时互动。这些直播间成为全球消费者了解汕尾珠宝首饰的窗口,也是当地彩宝走向世界的新渠道。

在传统渠道之外,面向全球的彩宝销售之路正越走越宽。

前来参展的波兰展商

2022年,汕尾珠宝产业开始系统性布局跨境业务,迅速与TikTok(抖音海外版)、Temu、Shein、速卖通等全球主流跨境平台对接,成功引进阿里国际、1688、TikTok等平台入驻。其中,TikTok成为不少企业出海的第一站。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50余家企业启动并持续开展跨境直播业务。通过跨境电商网络,来自汕尾的彩宝、首饰、珠宝和文创产品,源源不断销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一批头部企业正组建自营站、海外仓、清关系统,逐步探索和完善“电商+物流+金融”出海链路。汕尾也正全力构建智慧物流网络,通过补助激励企业在欧美、东南亚等核心市场建立仓储节点,提升客户体验,降低物流成本。此外,汕尾作为广东第六批跨境电商综试区,还在同步升级清关和结汇等软环境,推动珠宝产品加速通关,美元收汇当日到账,为企业跨境经营扫清障碍。据统计,2025年前三季度,汕尾全市邮政国际快递达47万件,同比增长近40%。

这正是“跨境电商+产业带”助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实践。

2025年以来,广东省商务厅深度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带”,计划通过3年持续推动,争取打造30个跨境电商助力“百千万工程”产业振兴典型样板。

3月,汕尾市海丰金银珠宝首饰产业带入选广东省“跨境电商+产业带”试点名单,标志着汕尾彩宝产业迈入品牌化、数字化、国际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在2025中国·汕尾彩色宝石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汕尾国际珠宝展启动会上,汕尾市委书记逯峰强调,汕尾将以“跨境电商+产业带”助力“百千万工程”试点为抓手,扎实推进彩宝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加快聚链成势、向新而行、做大做强。

展览会期间,汕尾围绕“跨境电商+产业带”,分别组织了8个主题分享,包括Shein选品策略、1688跨境趋势、东南亚和北美市场分析等,为产业从业者“出海”提供全链条指导。

近年来,汕尾市抓住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大力发展直播电商和跨境电商,加速推动数字经济与彩宝等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以政策赋能、平台升级、产业融合、助农发展等组合拳,全力赋能电商助力“百千万工程”。

为了助力汕尾珠宝首饰彩宝产业发展,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也结合“百千万工程”,成立了一个名为“云上善美百千万工程”的工作团队,主要推进六大项目。其中,最重要的项目便是围绕电商和跨境电商。“团队由我们经贸学院的老师和学生组成,依托电子商务等专业,针对彩宝产业开展相关工作,包括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直播等。”叶素红介绍。

汕尾的实践证明,从承接来料加工起步到构建完整产业链,再到拥抱电商直播出海,这座“彩宝高地”正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当千吨原石源源不断进入汕尾、千万订单穿梭全球,当一个个年轻主播从直播间走向全球舞台,这片以首饰与彩宝著称的土地,正在塑造一份“走出去”的可行样本。

海报设计:王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