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叶关情·郑板桥》:何冰主演,展现多面的郑板桥形象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11月09日 18:15:18

11月6日,大戏东望·2025全国话剧展演季在北京保利剧院开幕,11月6日至7日,话剧《枝叶关情·郑板桥》作为开幕大戏上演。

《枝叶关情·郑板桥》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级演员何冰担任导演并主演。该剧以郑板桥在潍县七年为政经历为主线。采访中,何冰表示,创作中整理资料时他发现郑板桥是历史人物中不多见的能够同时以好官和艺术家两种身份被彼时和后世所铭记的。剧作以郑板桥著名的诗作“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主题,在这部主“情”的剧作中,可以看到“好人、好官、好才、好怪”四个维度的郑板桥。

故事采用倒叙进行,舞台上时常只有一人、一驴,略显窘迫萧瑟。作为潍县地方官的郑板桥去到府署,这次他是作为一个“被告”。时间不断切回到六年前,他所任职的潍县受灾严重,郑板桥说服当地的富有的乡绅和盐商捐出粮食,而现在,他被乡绅们状告。接下来,舞台时空不断在府署、县衙、潍县切换,不同的人物登场,共同的视角共同拼凑出郑板桥这六年的经历。

何冰饰演的郑板桥出场时就已是有些老态的长须形象,这符合郑板桥的实际经历。郑板桥历经“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漫长科举路,直到乾隆七年(1742年)五十岁时才被任命为山东范县知县。他在《得南捷音》诗中写道:“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载征途发达迟。”这种大器晚成的经历,让他格外珍惜为民请命的机会。在范县任上,他“爱民如子,绝苞苴,无留牍”的为政风格已初见端倪。

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潍县知县。剧中刚开始,他驱驰着驴子行走在重重山峦中,对不听话的驴子讲起“潍县不比范县”,历史上,郑板桥上任之初潍县正遭遇连续五年的罕见天灾。郑板桥在《逃荒行》中记述:“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

目之所及的悲惨景象让郑板桥心情沉痛,何冰在塑造角色时比起静态地刻画他内心的痛苦,更多地是将这种痛苦外化为一种急迫——郑板桥总是忙不迭地在舞台跑前跑后,想要尽快想到办法救民于水火。他无法宣之于口的内心真实想法借与驴子对话传达,他的语速也总是快的。

郑板桥在潍县有两个主要的大行动,首先是打破申报陈规,不顾阻拦,开仓赈灾。“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除了开仓,他还创造性地推行“以工代赈”,招募灾民修城筑池。更下令“尽封积粟之家,责其平粜”,强制富户平价售粮。

郑板桥曾有十载在扬州作画师的经历。郑板桥曾回忆,因家境贫寒,青年时期的郑板桥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当时东南繁华之地的扬州以卖画维生。这段日子虽然清贫,却是他艺术生命的重要奠基期。这个时期,他结识了金农、黄慎、李鳝等一批志趣相投的书画家,后以“扬州八怪”闻名。

由此,在潍县为官时,他的画艺早已声名在外,郑板桥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他笔下的兰竹石形态各异、生动传神。他自创的“六分半书”,同样是他不拘一格的性格写照。郑板桥以兰草画法入笔,融合了篆、隶、草、楷的字形,形成了“乱石铺街”的独特书风。他曾题下一副 “难得糊涂”的匾额,为后人留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的处世智慧。

话剧也将他的艺术才华与为民请命的故事做了结合,只是偶尔用一种很幽默的方式来化解总总纷争,这体现出郑板桥为人的怪和狡黠,比如他将自己的画送给贫苦的人,他很聪明地让自己的驴子代人受过等等。

乾隆十八年(1753年),郑板桥离任,他仅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乘,一头让人领路,一头驮着简单的行李。潍县百姓不舍父母官,“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晚年归隐扬州,郑板桥重操卖画旧业,在《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中写道:“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这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正是他历经宦海沉浮后的精神回归。

《枝叶关情·郑板桥》舞台也以 诗画意象为美学追求,郑板桥的驴子用“驴偶”来表现,三个演员共同操纵一只驴偶,让它活灵活现;而舞美设计也紧扣中国水墨写意风格,花窗、竹影等舞台布置都是郑板桥“竹之风骨”内核的外化。

《枝叶关情·郑板桥》正式拉开本届展演季的帷幕,接下来,《小郡之秋》《俗世奇人》《长安的荔枝》《红楼梦》《雷雨》《原野》等35部风格多样、题材丰富剧目将呈献70余场演出。

配合戏剧展演,2025隆福户外戏剧汇也设置了包括戏剧文化市集、沉浸式戏剧巡游、戏剧探索互动、戏剧放映交流、剧组见面会等板块,北京小百花越剧团、北京民族乐团、开心麻花等演出团队轮番登台,以“全天候、全街区”的形式,打造25场沉浸式演艺活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