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弹自指”巅峰对决,这个“全能型”钢琴比赛决出了赛果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11月11日 08:39:45

琴键与指挥在同一双手中起舞——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内,一场突破传统的赛事,正在悄然改写钢琴比赛的定义。

11月10日晚,首届“上音国际音乐家比赛”迎来决赛之夜,4位选手不仅要用琴声征服观众,还要指挥乐团,完成一场“自弹自指”的终极考验。

最终,阿蒂尔·科阿塔朗(法国)、谢凌飞(中国)、塞利姆·马扎里(法国)、索尼娅·科沃利克(德国)分获前四名。

他们从全球300余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历经泉州复赛、上海决赛,以全面音乐素养回应了时代对全能型音乐人才的期待。

阿蒂尔·科阿塔朗和上海音乐学院室内乐团

创新赛制,全能型音乐人的成长阶梯

决赛之夜,4位选手边弹琴边指挥,完成了与上海音乐学院室内乐团的对话。这是一支25人的乐团,由上音师生组成,多位名师担任声部首席。

3位外国选手不约而同选择了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作品号415”,中国选手谢凌飞演绎了“作品号414”。

“这是我第一次指挥这么大的乐团。”索尼娅从小拉小提琴、参加管弦乐队,能在台前带领乐团一直是她的梦想。为了诠释好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她提前与朋友以双钢琴形式打磨指挥技艺,还在与弦乐四重奏的合作中加入指挥环节来训练。

塞利姆的手指在琴键上飞舞,时不时从琴凳上起身,挥舞双臂,指挥乐团,“乐手们积极配合,即使我的想法不够完美,也愿意先试一试。这种深度交流在其他比赛中很少见。”

索尼娅·科沃利克

索妮娅·科沃利克和乐团

从初赛的独奏,到复赛中钢琴与室内乐、与艺术歌曲的合作,再到决赛“自弹自指”的考验——每一轮赛事都是不同挑战,也为选手们提供了“成长阶梯”。

“对我来说,室内乐环节最轻松,因为我常演室内乐,还弹过10年钢琴三重奏。”到了艺术歌曲环节,索尼娅开始紧张起来,她研读相关诗歌、聆听大量录音,甚至尝试亲自演唱,在与歌唱家的合作中突破自身的局限。决赛更让她收获了跨界的勇气,“以前我对指挥不是很有信心,这个比赛让我充满力量。”

多年来,索尼娅一直在深耕室内乐,“有时,我甚至觉得需要隐藏这部分经历,因为大家似乎只关注独奏家。”这个比赛为索尼娅打开了新大门,她如鱼得水,感觉自由自在。

塞利姆的兴趣同样很多元,在求学时就同时涉猎室内乐、声乐与指挥,“老师们总是吐槽,说我精力太分散了。”这场比赛展现了选手的完整音乐人格,也与塞利姆未来的职业规划高度契合,“现在几乎没有钢琴家能仅靠独奏谋生,这种兼顾多元能力的赛制,才真正贴合当今音乐家的职业现状。”

塞利姆·马扎里

塞利姆·马扎里和乐团

从泉州到上海,两座城市截然不同的风情,也给选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不会说中文,阿姨不会说英语,但通过手势交流,我顺利买到了红豆汤。”索尼娅的泉州记忆藏着温暖的烟火气,这种无需语言的真诚相遇,让她格外珍视。美丽的上音校园则让她流连忘返,“校园既干净又现代,人们热情友好,各式各样的建筑就像为音乐人打造的艺术庄园。”

“赛程就像一枚不断攀升的火箭,越到后面准备工作越紧张。”因为忙于复赛,塞利姆无法尽兴游览泉州。来到上海决赛,他兴奋无比,也松了一口气。这是他情有独钟的城市,“对我来说,它是中国最多元、最有趣的城市,充满了反差感。”

评委在决赛现场

先行一步,上海音乐学院的破局之旅

这是全球首个以“音乐家比赛”命名的国际性赛事,由上海音乐学院、福建泉州市惠安人民政府与芬兰萨翁林纳音乐学院等联合举办。

评委阵容汇聚了一大批顶尖的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艺术家。上音院长廖昌永担任大赛主席,芬兰萨翁林纳音乐学院院长拉尔夫·戈托尼担任评委会主席。

阿蒂尔·科阿塔朗

阿蒂尔·科阿塔朗和乐团

比赛不仅创新了三轮赛制,还在决赛环节推陈出新——在选手与乐队排练的过程中,评委即开始参与评判,并记录其指挥与合作工作能力,最终结合决赛之夜的表现综合评定赛果。

“比赛是为了发现真正的人才,不能只看舞台上那几分钟的表现。”廖昌永解释,这也是为什么评委们将决赛的评分环节往前移,排练是最佳切入点,可以观察选手的综合能力:和乐手的交流能力、对乐队的把控能力、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全球钢琴比赛层出不穷,每年的钢琴独奏比赛有700 多个。”对于为何要首创“音乐家比赛”,廖昌永坦言,上音一直是音乐教育的创新者、先行者、试行者,其办学使命是“养成专门音乐人才”,但“专门人才”绝不仅仅是独奏人才,应该多方面发展,就像中国文人历来讲究“琴棋书画”综合发展。

“音乐史上,从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到巴伦勃依姆,无一不是能创作、能演奏、能指挥的全面型人才。我们的比赛也基于这样的理念——不仅要求选手能独奏,还能与室内乐、与声乐合作,还能指挥,打造一场钢琴行业的‘全能比赛’,以契合当下全方位人才培养的需求。”

当他们把这项比赛的理念、模式和国际同行分享后,大家都很兴奋,西班牙桑坦德钢琴大赛组委会甚至很抓狂——为什么欧洲没办,被中国办去了?

“很多大咖来当评审,说明了大家志同道合、对这种比赛方式高度认同,今后国际社会的音乐人才培养,也必然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廖昌永观察,实际上,世界各地的音乐院校也都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只不过,上海音乐学院先行一步,率先把这样的比赛办成了。”

谢凌飞

谢凌飞和乐团

“传统比赛往往只聚焦单一技能。我们想强调的是,钢琴演奏不只是比拼技巧,更要比拼音乐素养、个人积淀。”评委会主席拉尔夫观察,当今世界的钢琴家数以百万计,一直都围着“竞技夺冠”的概念打转,而这场比赛意在展示:选手们拥有多种能力后,足以成为终身职业音乐人,而不只是昙花一现的比赛赢家。

“我们很庆幸,能遇到一批符合这种理念的选手。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挖掘优秀者。”他说,这是全球范围内首次举办这类比赛,“我真心希望能一直办下去,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各地都能推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