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全攻略:过程工程研究所高分上岸秘籍大公开!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去年总共买过这么几本:《肖秀荣1000题》、《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红宝书》、《风中劲草》《肖秀荣最后押题四套卷》,但是《红宝书》我没有看过,一页都没翻过。九月中旬开始我开始看精讲精练,每天看2个小时,书虽然厚,但是也看完了,一边看一边做笔记,顺便有时间就做做1000题。因为知识点太琐碎,有老师带着复习感觉会很有条理。在做题的过程中,我安排一个笔记本,专门记录自己错误的政治选择题以及知识点,这个很关键,对于提高选择题正确率很有帮助。十月下旬时候,开始背精讲精练知识点,以及报的考研辅导班发的资料。同时,大家要广泛收集当年时事政治以及各种大事件所要考察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一定要多看、多记,之后11月份开始背《风中劲草》。政治热门知识点一定反复记忆,选择题知识点也要反复复习。到了靠前半个月,大家就买最后四套题,把四套题当做考研题来做,掐好时间,大题的答案一定要记忆。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新题型挺多的,大题比较正规,前面的客观题比较考验人,自己训练的是在不够。自己是从4月份左右开始自学高数的,在暑假之前非常粗糙的自学完了高数,做了一下李永乐的全书,完全不会做,只能看,心里也很着急。后来暑假学了一遍基础以后,感觉自己的数学提高了不少。建议像我这样大学基本上没学过数学,完全自学的娃子,在自学完一遍数学后,一定要做题进行强化,非常有用。一定要认真上课,仔细做笔记,非常有用,能够帮你理清思路和出题的角度,非常强悍,一下子就明白了好多。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数学千万不要只看,一定要动手做,看100遍不如做3遍。自己到11,12月份才把全书做完3遍,真题做了2遍,第一遍套卷联系,每天上午一套,计时的,非常受益。自己基本上只做了3套左右模拟题。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关键环节。复习英语,首要任务就是词汇。不少学生因为抵触背单词的艰辛,就选择逃避,结果英语学习半途而废,止步于起点。虽然背单词确实单调乏味,不过策略得当,核心秘诀仍是二字:重复。考研所需的词汇量号称五千多,但实际上,真正重要且难度大的词汇不超过一千五百个。坚持一周的反复记忆,单词问题基本能解决。这一步骤可能让人感到吃力,需耗费大量精力,但确实是英语复习的开端。在掌握了一定的长难句分析技巧后,你可以选取历年真题中的四篇阅读理解,逐句剖析并自我翻译,同时对比参考答案,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记录下错误,每套真题都应该如此操作。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统计热力学以及电化学等五大板块。热力学部分,理解并掌握三大定律是基础,尤其是热力学函数如H、S、G等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这对预测反应的方向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动力学则关注化学反应的速度和机理,要熟练运用速率常数、级数、活化能等相关概念。量子化学深入到分子层面,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的理解需一定的数学功底。统计热力学帮助从微观角度理解宏观现象,电化学则是理解腐蚀、电池等实际问题的关键。
学习物理化学,切记不能孤立地看待每个知识点。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比如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增原理,动力学与热力学的关系等。理论与实验结合也是提高理解力的有效方式。凭实验,直观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验证理论预测。
在复习策略上,我认为“理解为主,记忆为辅”是最好的指导原则。对复杂的公式和理论,首先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凭做题来加深印象和巩固知识。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这样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迅速定位信息。历年真题的练习不容忽视,它不仅能检验学习效果,也能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提升效率的好方法。与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互相讲解,既能激发思考,也能增强对知识的掌握。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求助,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他们都能提供宝贵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