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电气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上大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上海大学电气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所有复习时间真式开始只能算是从10月开始,所以政治上花的时间不多,肖1000都没做完,大题也没背肖四肖八,最后考了70-(字写的有点丑)。回想起来要是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多背背多做做题,把基础打扎实75+应该是没问题的。
考研数学方面:
在所有科目中,数学的成绩差距最大。目前阶段,想必大家都已经接触过一些真题了,这是一个积极的迹象。对于初次考研的学生来说,最好是能够在较高的水平上保持稳定,这表明你的基础复习做得不错。如果还有人尚未开始做真题,那就需要尽快行动起来。至少要保证完成两轮以上的真题练习。在做完后,你可以反思自己的错误,找出常犯错误的点以及不熟悉的知识点,然后用相关的学习材料进行复习巩固。真题阶段结束后,就进入了模拟试题环节,每隔几天做一套即可,不必追求速度,关键是要保持解题的状态。其中,合工大的模拟卷相对较难,建议尝试;李永乐的试卷也要做一做。从11月初到考试期间,你应该集中精力做2020年至2010年的真题。依旧按照之前的复习方法,但此时需要设定时间限制来做题,并及时批改,分析错误原因。标记出错误的地方,我本人也坚持刷了三遍真题。如果有额外的时间,可以试试合工大的预测卷,难度稍高,但我认为题目设计得很好。由于时间紧张,我只完成了三套,还做了张宇的最后四套预测卷。
考研英语方面:
我具备普通水平,已达到六级要求。从词汇入手,持之以恒地记忆,你会发现词汇量提升后阅读体验显著改善。在备考期间,我每天都背单词,利用扇贝和恋恋有词作为辅助工具。起初,每日攻克一个单元,一轮结束后改为每天复习10页。对于阅读部分,不宜过早接触真题,但必须深入探究。3月至6月,我用张剑的阅读理解150篇来训练语感,每天完成两篇。进入6月至12月,我转战真题。真题我一共做了三遍,首次严格限时,确保客观题不超过110分钟;第二次,逐篇手动翻译,兼练翻译技能;第三次,专攻解题策略。完成黄皮书后,我还购买了《冲刺提高72篇》。我觉得这本书相对简单一些,毕竟临近考试,重心应放在真题上,所以我并未完全翻译这本书。我的建议是,这段时间持续做阅读是为了保持手感,不必过于在意正确率。同时,每篇阅读依然计时,最多15分钟,我当时通常能在8分钟左右完成一篇。关键在于,理解和掌握英语真题的答题方法和逻辑至关重要,务必仔细研读。最后,保留最近三年的试题,在最后的1-2个月内进行模拟实战。然而,近三套题目是需要重点分析的部分。英语学习中,阅读理解尤为关键,而作文则可以在最后1-2个月自创模板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路理论的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基本的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基尔霍夫定律(电流定律KCL和电压定律KVL)、欧姆定律以及电源模型等。这些是最基础的内容,也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石,必须扎实掌握。理解和运用这些定律,能帮助解决大部分的基本电路问题。
对网络定理的理解和应用也非常重要。比如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互易定理等,这些都是解决复杂电路问题的有效工具。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凭大量的习题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再者,动态电路和交流电路部分需特别关注。RLC串联谐振、并联谐振、相量法等内容是这部分的重点。特别是相量法,它将复数引入到电路分析中,大大简化了交流电路的计算。你需熟练掌握复数运算,并能够用相量图来表示和分析电路。
系统和信号部分虽然不是所有电路课程的必修,但在电气工程领域却非常关键。Laplace变换、傅立叶变换等工具,帮助从频域角度理解电路行为,这对理解和设计滤波器等系统至关重要。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是理解优于记忆。电路理论不仅仅是公式和定理,更是一种逻辑思维方式。理解每个概念背后的物理意义,更好地运用它们。做题是巩固知识的最佳方式。大量的习题训练不仅检验理解程度,也能提升解题技巧。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重要,不同的思考角度可能会给你带来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