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环境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我高中时是文科生,所以对政治这种文科性质的学科还是有一些复习经验的,于是我政治开始复习的时间算是稍微晚的了,我是8月开始接触政治的,遵循着不同时间段做不同的任务以有全方位的提升,我在8月份的时候只是看肖秀荣的1000题,主要是过单选,而且基本都是在每天学习比较累的时候拿出20-30分钟的时间做点单选,感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就大致记一下,但是一定要把错题标出,最好用红笔,这样的话会对之后的复习是有帮助的,所有的复习书不要过分求整洁之类的,多做标记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这样8月一个月的时间就要把所有政治这是今年我比较高的科目,十月中旬开始,用的大学课本 ,我这个人学知识特别注意打基础,从基础里构建出自己的知识网络和架构(这个方法因人而异,有的人看一遍知识点讲解就行)之后用的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感觉总结的不错,细致地用了《肖秀荣1000题》:几天刷完单选多选,然后对照另一本答案详解,注意哦,你要掌握的不是这一道题,而是这一个知识点,迅速看答案解析,把解析里涉及的自己不会的知识点写到题目旁白或者本子上(类似错题本,其实根本写不了几页纸 不费时间的),的单选做完,不要太在意正确率,因为这个时候对政治还没有系统的知识梳理,所以错误是正常的。而关于政治知识点的系统复试一般是要等到大纲解析出版之后,但是去年的话出版的话比较晚,记得都9月份了吧,所以这之前我就看了任汝芬的序列一,前前后后过了两遍,也不是特别仔细那种,所以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政治复习主要还是哲学部分比较耗费时间,其他的都好说。这之后就是大纲解析了,这个是最权威的,所以一定要予以重视,至考研的时候至少要仔细看3、4遍,序列一和大纲解析看的过程中多选题就可以穿插其中了,多选比较难,所以要做好最好对照知识体系来看,更能巩固知识点,加深印象,对论述题目的表达也有帮助。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检验自己真正学会解题自然是通过做题,主流的数学习题如李永乐基础660、张宇1000题、汤家凤1800都是可以使用的,但是这些练习题普遍反映难度较大,特别是1000题,C组别题目做起来让人崩溃,因而碰上实在不会的,记下题目对着答案把自己思路卡壳的地方做好笔记,并亲自再次演算题目才算完成任务。
考研英语方面:
我在二战时,只把真题的阅读做了两遍,因为,一战时,已经把真题看了5遍,题目真的就是全记住了,这两遍只是在研究文章了。其余的时间我都在大量的做英语阅读。我买了一本《张锦芯考研阅读200篇》和《张剑考研英语阅读理解150篇下》,两本都做完了,在8月份之前,因为一些事情,压根就没有集中的时间来学习,所以我就把这段时间只安排了背单词和每天两篇阅读上。平时积累:个人感觉作文是要尽早开始准备的,不开始背范文的话,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我是在背过一些范文后再去看阅读的时候,发现阅读中的很多句子完全是和作文主题相契合的,而且句式自然优美,用词也简洁,完全可以用到作文里来嘛,但我这点做的不好,建议学弟学妹可以在做完阅读之后,把一些适合写到作文里的句子摘抄下来,成为自己的作文材料。
考研专业课方面:
“热工基础”是一门涵盖了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等核心领域的课程,它是理解和解决能源转换、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基础。在热力学部分,理解并掌握三大定律至关重要。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帮助理解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第二定律,尤其是熵增原理,揭示了自然过程的方向性;第三定律则是关于绝对零度的理解,为物质的状态方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流体力学方面,动量方程、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也称为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是基础,它们描述了流体的运动规律。伯努利定理则帮助在处理理想流体流动问题时有了直观的认识。对复杂流动,如湍流、边界层理论,需深入理解和应用。
传热学部分,了解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基本传热方式及其相互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公式和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是这个领域的基石。多孔介质中的传热、相变传热等问题也需关注。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尝试构建物理模型,凭实例分析加深理解。做题是检验理解的好方法,但要注重质量非数量,每做完一道题都要反思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
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论文、在线课程等,深化理解,拓宽视野。与同学讨论、教师教也是提升的重要途径。保持好的心态,自己,坚持到底,你会发现,即使是复杂的热工基础,也能逐渐变得清晰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