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人类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人类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复旦大学人类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提前启动政治复习并不明智(就算你的政治理论基础很薄弱,也不必过于焦虑),因为过早记忆容易快速遗忘,最终可能导致后期乏力。我在9月4日至10月3日期间,通读了一遍政治考研大纲解析,人称“红宝书”,除了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未涉及,其他内容我都仔细阅读了,没有做笔记,只是在关键知识点处轻轻画了几条线。这一轮结束后,对照大纲,我对考试的覆盖范围和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仍感到信心不足,毕竟知识点繁多,生怕记不住。在这段时间里,我大约每天投入两个小时在政治学习上,通常选在晚上7点到9点这个时段,那时候我对政治理论的兴趣最高。每天我会设定一定的阅读页数作为目标,以此保持专注。看过红宝书一遍后,我开始做《肖1000》,仅限于选择题,未做材料分析题,对于后者我只是浏览了答案,便于后续的记忆。选择题数量庞大,有些确实颇具挑战性,可能会出错不少,但这无妨,关键是找出错误根源,是因为马虎大意,还是根本不了解知识点,抑或是超出大纲范围。不断总结至关重要!做《肖1000》一方面用来检测过去一个月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的策略是前一天完成一部分选择题,核对答案后,次日再回顾错误题目,查找失分原因。
考研英语方面:
首要任务是词汇学习,任何一本包含考研词汇的词典都适用。每天攻克一个单元,第二天抽出一点时间复习。初期务必重视词汇积累,我在强化和冲刺阶段稍微放松了,结果后来写作文时发现很多词不会用,只好重新捡起词典每天温习。此外,每日积累一些精彩的短语,说不定在写作中就能派上用场。
其次,阅读理解至关重要,每个题目价值两分,自然成为考研英语的重点。推荐尝试听相关课程。接着是翻译部分,起初我将历年真题的翻译题摘录在笔记本上,逐日翻译五个句子。然而,虽然能理解句子含义,却难以准确转化为通顺的汉语。加上有些拖延,我一直未给予足够关注。直到考前一个月做模拟试题,我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翻译得面目全非。于是立即用A4纸整理所有真题的正确翻译和结构分析,并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每天晨读时朗读五句,不断重复,这种方法不知不觉提升了我的翻译能力。这次考试,由于新题型耗时过多,我没有充分阅读上下文,只是快速浏览后直接翻译,但估计分数也不会太低。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文化人类学》,这门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的文化现象,包括信仰、习俗、艺术、制度等。理解文化人类学的关键在于深入探究不同文化背后的意义和逻辑。我建议从阅读经典文献开始,如马林诺夫斯基的《野性的思维》或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的结构》。要关注当代的研究动态,比如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本土化的议题等。在复习时,我会将理论知识与具体案例结合,凭比较分析来深化理解。
《社会学概论》是对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基础性探讨。核心概念如社会结构、社会化、社会分层、社会运动等需牢牢掌握。我推荐读物有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的结构》。理解社会学的关键在于实践应用,尝试用社会学视角解读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社交媒体的影响、城市化进程的问题等。我经常做的是阅读新闻报道,尝试从社会学角度进行分析,以此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笔记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我会整理出每个主题的核心观点和重要例子,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定期自我测试,凭做历年试题和模拟题来检验学习效果。讨论也是提升理解的好方式,找同学一起讨论难题,或者参与在线的学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