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中师大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学考研复习方法与经验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信赖肖秀荣系列教材,加上《风中劲草》与考前的《临门一脚》、肖四、任四及20天20题,政治学习以肖秀荣为首选,其效果显而易见。然而,《1000题》注重基础知识,《风中劲草》则属进阶读物,两者并重是关键,若能将这两本书的准确率提升至90%以上,应对考试时单选和多选至少可确保40分(本人高中理科出身,缺乏政治理论基础,本次考试客观题得了39分,但主观题仅得33分,略低于期望)。
政治科目的特点是投入较少,回报较高,但大量投入并不一定保证高分。因此,初期应通过阅读书籍了解内容,大纲公布后每日坚持两个小时的选择题训练就足够了。到了最后一个月,大家通常会挑选肖四、任四和20天20题来冲刺,其中肖四是强烈推荐的,堪称行业典范。任四可能包含较多过往试题,20天20题可作为参考,如果时间充裕,也可尝试其他名师的练习题。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时间都是安排在上午,上午时间除了背诵一点需要记忆的东西外全都属于数学,暑假的时候中午休息完也会再刷一小时数学题,基本上每天5小时+做数学。我的整个复习重心也是放在了专业课和数学,相比之下英语政治给的时间很少,这从我的成绩中也能看出来⊙_⊙,真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要相信,你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数学要把《18讲》过一遍;线代、概率强化可以在暑期7月份搞定,但6月前还得适量练题,它们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简单,并且今年考研数学可能加大难度,如果掉以轻心,后期这两门进行拔高,时间不充足。
考研英语方面:
到了九月中旬,我已经大致完成了所有真题的初次研习,接下去我将进入第二轮的真题钻研。这一阶段,我会深入探究每道试题的设计意图和每个选项的特点,通常都是侧重于细节的理解。我尝试在不查阅答案解析的情况下,从原文中找出正确答案的依据,反复总结规律。其实,当你多次接触真题后,你会意识到它们都有一定的模式可循,题目中的关键点往往在文中早有预示。此时,我开始按照套卷的形式进行练习,计划每隔四天完成一套(共计九套),第一天做题,第二天分析前两篇阅读,第三天处理后两篇阅读,第四天则专注于完形填空和翻译。尽管由于第一轮的仔细学习,你现在可能还记得一些答案,但这无妨,此阶段的目标是领悟命题人的思维方式(目标是看到每一道题,就能立刻识别其题型。)
考研专业课方面: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社会的空间分布、地域结构及其形成过程和发展规律。理解和掌握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是基础,比如区位论、文化景观理论等。这些理论不仅需记忆,更关键的是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应用场景。
对全球和地区的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等地域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这需大量的阅读和积累,尤其是对各国的发展模式、人口迁移、文化差异等方面的数据和案例,要能灵活运用到理论分析中去。
再者,案例分析是人文地理学的一大特点。比如,分析某个城市的扩张模式,或者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都需具备扎实的案例分析能力。这就需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关注时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在复习阶段,我建议大家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做题和模拟考试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帮助你熟悉考试的形式和节奏,提高答题效率。
理解和应用比单纯的记忆更重要。尝试去解析并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例如为什么星巴克会开在繁华的商业街区,或是为何某些地区会出现特定的文化特色,这样既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也能提升思考和分析能力。
不要忽视论文的阅读。凭阅读学术论文,了解学科的最新进展,也借鉴他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这对提高学术素养非常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