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大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南京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由于高中是文科,就没太在意。但是我想提醒一点的是,无论哪个科目,无论你之前的基础是怎样,都要重视重视再重视,只是每个科目每个阶段重视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千万不可大意,不能骄躁。必须得适合自己目前的状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复习策略。比如你是理科生,政治不太好,那么你就不要太忽视政治,必须早作准备。 复习过程我政治是一直拖拖拉拉,9月底才开始看红宝书(也就是大纲解析),但是红宝书字儿太小,也不知道哪儿是重点,所以越看就越看不下去,最后果断换了肖秀荣的知识点讲解那本书。后来的各种书我也主要是以肖秀荣为主。看了知识点讲解之后,做了1000题,但是我觉得1000题也是万变不离课本,所以做1000题的时候最好要认真。考试的时候也尽量不要因为课本上出现的简单的知识点而丢分。1000题之后,大概就到11月中旬了。之后也就是知识点讲解那本又看了看。最后就是买肖的各种书,《考点预测》《形势与政策》《4套卷》《8套卷》,背各种大题。也买了20天20题背了点。 复习感悟政治是投入---产出比最大的,也是见效比较快的,但不意味着你可以不努力。它意味着即使到最后一刻你都不要放弃任何希望和任何努力,11月和12月是政治复习的好时机,千万不要浪费。所谓得选择者得天下,所以选择题一定要好好琢磨。选择题,哲学最好理解好知识点,出题灵活但不离开知识点,时事政治考前多看看。具体怎么出题,可以看看以往真题,找找感觉。在考试的时候,大题一定要尽量答的多一点。分点作答。理解题意,把你背的跟考试题目联系起来,尽量写满整个试卷。
考研数学方面:
无论是有无大学数学基础的同学,都应该在进入数学复习前好好过一到两遍课本。这样做的目的是:对于学习过高数线代概率论的考生来说,能有效拾起本科所学的知识;对于没有学习过的同学,通过对照好大纲进行知识点学习才能打好知识基础,为解题进行服务。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学习始终伴随着我的复习阶段,但我并未投入过多的精力。要记住的是,英语学习不能间断,即使在专业课程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也需保持一定的英语练习以维持语言感觉。首要任务是阅读,这是复习中最有效率的部分。我选择了张剑的黄皮书150篇(实际只有100篇)。起初,错误颇多,每道题目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大约完成20篇后,我就逐渐适应了考研阅读的风格。此时,可以开始做历年真题的阅读部分,每日精读并标记生词,解析复杂句子,理解错误原因,这一过程大致耗时一个小时。其次,作文不可忽视。许多人推荐王江涛的作文书,通过背诵范例作文能取得明显进步。我较为散漫,未曾背过任何作文,只是在复习后期每周尝试自己写作一篇。但我仍然建议扎实地准备作文,多积累词汇短语和复杂句式,多背诵范文,这是提高分数的关键。此外,书写清晰度也很关键,由于时间允许,我在英语主观题上都先打草稿再抄写到答题卡上,这对我非常有益。接着是翻译、完形填空和新题型。我认为每个部分每周做一道题就足够了。尤其是今年,新题型简单得难以置信。到了十一月中旬,可以开始做模拟试题。说到记单词,刚开始我试过使用大本、小本的单词书,还自行收集真题中的生词,掌握约两千个核心词汇后,每天都复习一百个,直至考试,这种方法非常有益。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球科学概论”是一门涵盖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学科,它要求对地球的结构、演化、动力机制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自然现象有全面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地球的四大部分——地壳、地幔、地核和大气层的基本特征和相互作用至关重要。深入理解板块构造理论,了解地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冰川时期、大氧化事件等,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
对岩石和矿物的识别,需掌握基本的显微镜观察技巧,并能按其形态、颜色、硬度等特性进行分类。地震波传播原理和地质年代测定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它们帮助解读地球内部的秘密。
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也是考试的重要部分,要理解全球气候模式,包括季风、洋流、厄尔尼诺现象等,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也需关注,因它们反映了地球科学的社会责任。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非常重要。先从宏观角度把握整个地球科学的大纲,再逐步细化到每个子领域。实践操作,如实地考察或实验模拟,能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多阅读科普文章和学术论文,既能拓宽视野,也能提高专业素养。
定期做题和复习也很关键。凭做历年试题,你了解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并及时补充。复习时不仅要回顾知识点,还要尝试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