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设计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邮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设计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北京邮电大学设计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不着急,大纲出来之后看完全来得及,就一边跟着老师上课一边看红宝书一边做肖1000,第二遍撸风中劲草讲解+真题,这些都完事了就轮到各种预测卷了,肖四任四风中劲草+20天20题什么的。期间我还买了一套真题卷。理论上真题用处不大,因为题和重点每年都在改,但是通过真题你可以看大题是怎么答的。政治大题可以理解为一个个固定模块组合+灵活发挥:固定组合在于能否理解出题人用这个材料+问题要问你哪块知识点。这一块真心就是硬背的,虽然每年大家都会押题,会有重点,但归根结底也要背,下功夫用资料把一个个模块背下来+用真题和预测卷锻炼自己模块对应的能力,这个部分就没问题了;灵活发挥就是一定要结合材料,要写一些跟材料有关的东西上去,而不是完全的把预测材料上的东西搬过来,即使前一块对应错了,但是如果你这块处理得好,言之成理,也会给一部分分的。
考研英语方面:
我使用的教材包括张剑的黄皮书系列、新题型训练黄皮书、阅读理解150篇以及红宝书单词本,这些都可以在淘宝上找到。我的英语学习是从暑期开始的,通常安排在下午时段。初期阶段,我专注于阅读理解,从1997年的历年真题开始,每天完成两篇。按照前辈的经验分享,真题至少需要做三遍,第一遍仅做题,不查阅单词或核对答案,以避免记忆干扰;第二遍完成后对照答案,但依旧不查单词;第三次则要彻底掌握每一个单词、短语的意思及句子含义,同时理解各个选项设置的陷阱。由于时间有限,我只对2005年前的试卷做了一遍,2005年以后的试卷做了两遍,因为之后的题目模式趋于稳定,难度也逐渐提高,更接近当前考试的标准。在国庆节假期结束前,我计划完成所有真题阅读部分,并且留出最近几年未做的试卷用于考前模拟。每天坚持阅读一篇或两篇以保持状态直至考试。我一直坚持不懈地背诵单词,感觉确实有所提升,到了后期阅读理解几乎能完全理解。我使用的是红宝书,总共背诵了大约八到九遍,在考试前已掌握了约80%的词汇。每天早晨,在开始数学学习之前,我会坚持背100个单词,起初只需记住单词的基本意思,等红宝书背过四五遍后,再记忆其多种含义,这样负担会减轻不少。据科学研究,单个单词的记忆时间不宜超过4.5秒。在后期阅读过程中,我会在红宝书上标注不认识的单词。对于写作,我遵循王江涛的方法,背诵了二十篇历年真题范文,大约从10月开始,因为在晚上记忆力较好,所以我会在这个时段反复背诵直到考试。两遍之后,我会购买英语答题纸进行默写,以检查拼写错误,因为熟记并不代表能正确书写。作文常采用的字体是印刷体和斜体,其中斜体相对较易练习,早期可多加练习。进入10月,我开始进行新题型和阅读C部分的专项训练,同样使用历年真题,完成后,我又购买了黄皮书对应的部分,继续在下午时段进行。2013年之前的完形填空难度较高,得分普遍不高,但从2013年开始变得简单,大部分人都能取得7.8分左右的成绩,因此只需认真对待真题中的完形填空,无需过分焦虑。12月份起,我开始进行历年真题的模拟,涵盖2013年至2016年,每套题都要仔细分析,严格遵守考试的时间和规定。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设计理论与创作”这门课,理论部分主要涵盖了设计历史、设计美学、设计方法论等内容。理论的学习需广泛阅读,深入理解设计的发展脉络,以及不同设计流派的特点和影响。理解美学原理,如色彩理论、形式美法则等,有助于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在创作部分,需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尝试各种设计风格和技术,不断磨炼自有的创意思维。我的建议是多看优秀的设计作品,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尝试模仿并超越,这样既能巩固理论知识,也能提升实际操作技能。
“设计基础”则更注重基础技能的训练,包括图形设计、版式设计、视觉传达等。这些基础知识是设计师的语言,要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比如,图形设计中,你需了解不同形状、颜色和线条的象征意义;版式设计则要求你懂得空间布局和视觉流程的引导;视觉传达则是如何有效地凭视觉元素传递信息。我推荐使用软件如Photoshop或Illustrator进行实践练习,也别忘了手绘,它是培养设计直觉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都会尝试将其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我也积极参与各类设计比赛,凭实战来检验和提升自己。与同学讨论、向老师教也是我获取新知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