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科大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材料工程考研备考指南与经验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信赖肖秀荣系列教材,加上《风中劲草》与考前的《临门一脚》、肖四、任四及20天20题,政治学习以肖秀荣为首选,其效果显而易见。然而,《1000题》注重基础知识,《风中劲草》则属进阶读物,两者并重是关键,若能将这两本书的准确率提升至90%以上,应对考试时单选和多选至少可确保40分(本人高中理科出身,缺乏政治理论基础,本次考试客观题得了39分,但主观题仅得33分,略低于期望)。
政治科目的特点是投入较少,回报较高,但大量投入并不一定保证高分。因此,初期应通过阅读书籍了解内容,大纲公布后每日坚持两个小时的选择题训练就足够了。到了最后一个月,大家通常会挑选肖四、任四和20天20题来冲刺,其中肖四是强烈推荐的,堪称行业典范。任四可能包含较多过往试题,20天20题可作为参考,如果时间充裕,也可尝试其他名师的练习题。
考研数学方面:
本人刚开始看数学是去年三月份正式开始,我是一直跟着复习规划走的,上课的时候认真做笔记,课后就把我的笔记在反复看看,然后把复习全书上对应章节的习题认真做一下,不会的就去问老师,这样一轮下来基础打的十分扎实,后期做真题就省事儿了不少。需要注意的是数学要早点开始看,一定要早!这样能多过几遍。最后刷题阶段最好能有个错题笔记本,再不济也要用红笔把做错了或者不会的题标记下来,最后阶段刷几遍。
考研英语方面:
从三月初开始,一完成每日任务便立即休息,并别忘了标示进度日期,这会让你感到实实在在的成就,看着单词本上积累的日志会很有满足感。当你初次背完词汇,就可以着手做阅读理解了。确实如此,无需过于在意语法规则等细节,只需专注于词汇与阅读,反复练习,其余一概不论。计时做阅读,逼迫自己在一小时内完成,至多允许额外十分钟,若耗时超过八十分钟,意味着考试时可能会时间紧迫。初期的成绩可能不尽如人意,我当初只能答对六个(微笑表情),每次做完后立即校正,简单浏览错误部分,深入分析则留待次日。关于阅读真题,仅需做历年试题即可,保留近两套作为最后的模拟测试。首先独立完成一篇,记录不熟悉的词汇,然后全文翻译,接着对照翻译再次解题,比较两次的答案,最终核对正确答案,根据你的翻译找出答案不同的原因,或是为何正确,为何错误。如此坚持翻译大约十几篇文章,你的翻译技巧和阅读理解能力都将大幅提升。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了晶体结构、相图、材料性能与加工工艺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程。理解并掌握其精髓,需具备扎实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并能灵活应用到实际材料问题中去。晶体结构部分,重点在于理解各种晶格类型,如立方、四方、六方等,以及点阵常数、晶面指数的概念,这对理解材料的性质至关重要。要熟练掌握布拉格定律,能够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
相图的学习是另一个难点,需理解相图中的各个区域代表的意义,比如单相区、两相共存区等,以及如何从相图中读取材料的热处理信息。对常见的铁碳相图,更是需深入研究,因它在实际工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材料性能部分,主要包括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这部分需结合实验数据,理解不同加工处理方式如何影响材料的这些性能。例如,热处理改变金属的硬度和塑性,合金化则改善耐腐蚀性和强度。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凭做题和实验来加深理解。你尝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设计一个热处理流程来优化特定材料的性能。参与讨论组或者找导师答疑也是提升理解的好途径。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凭画图、制作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记忆。
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同样重要。定期做一些模拟试题,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持续的学习和不断的反思是通向成功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