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理工信息与电子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备考注意事项与经验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记忆比较简单粗暴,理解就显得比较高深了。其实“理解”主要是针对《马原》这一科目而言的,这一以哲学为主的科目是有着很高的分值的,而帮助理解的方法包括:看《精讲精练》,听辅导班老师讲课,睡前和舍友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思考世界。这里我想强调一下,马原这一科目最好能自己画出框架,按照框架去理解记忆(其实最后考简答的时候都是在框架里的内容,你完全可以用排除法一个个去结合题干,看看哪个点或哪些点合适答题)
考研数学方面:
我首先专注于复习线性代数,同步阅读教材并解答习题,这样的过程帮助我清晰了思维,让我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学科的框架。接下来,我以同样的方式处理高等数学,将课堂讲义与教科书内容相结合,自我整理笔记。在数学复习的过程中,我发现“重复”是至关重要的关键词。特别是不断重做历年真题和反复梳理课堂笔记,我觉得这对我的最终成绩提升最为显著。自11月起,我就依据个人的理解,将真题解析和笔记整合成一份解题手册,并在每日做题前浏览一次,以此来延缓记忆衰退。到了后期,我会每天抽出时间在空白纸上默写这份解题笔记。如此一来,我发现自己的数学逻辑逐渐增强,解题也变得更加流畅。不断地归纳教师的笔记,以及三十多年的数学真题,最终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答题笔记,这使得我在考试时能自如地联结各个知识点,有条不紊地解答问题。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都要重视背单词,背单词,背单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单词背得好,最后冲刺阶段会很轻松,不需要操心自己的词汇,一心揣摩阅读。做完黄皮书之后,我又买了一本的阅读(冲刺提高72篇)。我个人感觉这本书比黄皮书的难度小一点,因为到了冲刺阶段,主要的精力集中到了做真题,所以这本书并没有全部翻译。个人建议,这个时期继续做阅读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感觉,不要刻意追求答案对错。同时,这个时候做阅读也是掐着时间,每篇最多15分钟,我记得自己当时基本是七八分钟一篇。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处理导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涵盖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基础理论部分,你需深入理解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等数学工具,它们是解析和处理信号的基础。特别地,傅立叶变换是理解和分析周期性及非周期性信号的关键,拉普拉斯和Z变换则在系统分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熟练掌握这些变换的性质和计算是备考的首要任务。
滤波器设计和谱分析是考试的另一个重点。理解不同类型的滤波器(如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的特性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噪声去除、信号分离等,至关重要。了解如何使用FFT进行快速谱分析,以及理解频率域和时域的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再者,采样定理是连接离散世界和连续世界的桥梁。理解并能应用奈奎斯特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正确设置采样率以避免混叠现象,是考察的一个热点。
实践应用是检验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凭编写代码实现信号的处理,例如使用MATLAB或Python,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建议大家找一些实际的信号处理案例进行模拟,如音频、图像信号的处理,这样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提高编程技能。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练习”的循环是关键。先深入理解每一个概念,凭做题强化记忆,凭编程实践来巩固和深化理解。积极参与讨论,与同学交流,甚至查阅导师的研究论文,都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