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语北语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高中时期我专攻文科,因此对此不太关注。但我想要强调的是,无论学科背景或基础知识如何,每一科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尽管不同阶段的重点会有所差异,但决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急躁。关键是根据自身当前的情况,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举例来说,如果你是理科生,政治相对薄弱,那就不能轻易放过,需要尽早着手准备。
我在复习政治时起步较晚,直到九月底才开始阅读大纲解析,也就是所谓的“红宝书”。然而,书中的字体偏小,且难以分辨重点,导致我阅读兴趣渐失,最终选择了肖秀荣的“知识点讲解”来替代。后续的资料,我也主要依赖于肖秀荣的系列书籍。在掌握知识点后,我开始做1000题,我认为这些题目虽然变化多样,但基础仍然是教材,因此做题时需专注。考试时,避免因课本上的基本知识丢分至关重要。完成1000题大约到了十一月中旬,接着我又重温了一遍知识点讲解。最后阶段,我购买了肖秀荣的“考点预测”、“形势与政策”、“4套卷”、“8套卷”,以及“20天20题”,集中精力背诵大题。
回顾复习经历,我发现政治的投入与收获成正比,效果也较快显现,但这并不表示可以松懈。这意味着直至最后一刻,都不能放弃任何可能,十一月和十二月是黄金复习期,务必充分利用。选择题往往决定成败,因此要深入理解知识点,其命题虽灵活却离不开基础,时政部分则要在考前多加关注。了解历年试题的风格,可以帮助找到答题的感觉。考试时,回答论述题要尽可能详尽,条理清晰地作答。理解题目的意图,将记忆中的内容与题目关联起来,尽量填满整张试卷。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我觉得应该主攻阅读,我用的张剑的150篇那个黄皮书,我觉得这个比考研英语要难点,但它是部分题源。不过我的目的是通过多做阅读积累生词,生词多见几次,我们才能彼此熟悉。当然你也可以搭配的单词书,每天看点。总之,英语是得阅读者得天下,知道的核心词汇越多阅读才能做的更溜。实践证明这个方法对我是有效果的,考试时我先写完大,小作文,一心做阅读,做得非常顺利,4篇阅读,前3篇全对。最后一篇我感觉前面我做太快了,有点怀疑自己了,放慢做又多想反而错了2个。所以人一定要有自信,相信自己,不要犹犹豫豫。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文学史与文学理论》,这门课程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掌握中国文学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规律。你需对从先秦到现代的主要文学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深入的理解。我建议以时间为主线,构建一个清晰的文学发展框架,填充具体的知识点。理论部分需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各种文学理论,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结构主义等,理解它们的内涵和应用。我会定期做笔记,整理出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以及对应的文学理论,以此强化记忆。
《文学评论写作》更注重实践和批判性思考。你需学会如何分析文本,提出自有的观点,并用有力的论据支持。阅读是关键,大量的阅读提升鉴赏力和理解能力。我通常会选几部经典作品进行深度阅读,写下自有的读后感,尝试用不同的理论视角去解读。模仿和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你找一些优秀的评论文章来学习其结构和论述方式,尝试自己动手写,不断打磨文字表达能力。
历年真题的价值不容忽视。凭对历年试题的研究,你把握考试的风格和重点,了解哪些知识点经常被考,哪些是难点。我通常会把真题当作模拟考试来做,对照答案自我评估,找出不足之处。
我认为交流和讨论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参加一些考研群或者找到研友,一起探讨问题,互相学习,这样既能拓宽思路,也能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