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制造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智能制造技术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制造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如果你像我一样对政治不敏感,一定要早些开始,最晚也是暑假就开始,10月份之前一定要把选择题拿下,打牢知识点基础,多刷几遍1000题,选择题50分分值很大很重要,我就是选择题没拿下分数才这么低。最后,12月份有很多资料上市,你都能背熟记住自然最好,但建议还是把肖4背的很熟再背其他的资料。
考研数学方面:
8月10日至9月1日:用了近一个月来巩固基础知识。教师的讲解体系相当完善,我遵照他的指导详细记下笔记,并努力背诵,这样就能构建出数学的整体架构,了解考试要点和题型。我认为这个框架对于数学学习至关重要,它使你能用宏观的角度审视各种题目,避免在繁复的习题中迷失方向,如同在你的思维中嵌入了一张详细的探索地图。每次遇到问题,你可以将其与某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这种训练能显著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必须培养整合知识的习惯,而非让它们零散地存在于脑中,这是建立成熟知识体系的基础。9月1日至10月15日:进入了考研的关键阶段,复习全书是必需的,因为数学考试在上午,所以我也将复习时间安排在上午,每天阅读约20页。遵循的原则包括:1、动手写,避免纸上谈兵;2、尽量独立思考,不要轻易查看答案,即使不会做,自我思考的过程至关重要。在每个问题旁边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关键点;3、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可向老师请教。数学其实类似于练习书法,起初可能只是模仿大师之作,掌握表面技巧,但通过反复练习,你会形成独特的风格(数学思维方式),处理新的挑战也能游刃有余。10月16日至11月10日:完成复习全书后,开始了让人倍感压力的660题。尽管全是选择和填空,但每一题都经过精雕细琢,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极其宝贵。这些题目的设计恰到好处,深入探究每道题的核心,尽管实际考试不会这么难,关键是理解思想方法。我大约做了20多天,但有些题后来没再回顾。11月11日至12月20日:从光棍节早晨起,我开始做真题,连续十天每天一套试卷。由于许多题目之前在复习全书时已接触过,因此真题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水平。对完答案,改正错误,反思错误题目的解题思路,当时的成绩通常在120至140分之间,表现稳定。一方面,历年真题相对之前的训练较为简单;另一方面,日常训练心态放松,三个小时的时间总是愉快度过。那时,每天早上醒来最期待的就是做数学真题,那种感觉就像陷入热恋。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学习,要有坚定的信心,基础好坏并不关键。在暑假之前专心记忆单词,暑假之后则转向实战,逐字逐句地翻译历年真题,从94年到13年的阅读和翻译都一一攻克,足足填满了两个笔记本。遇到困难的句子和生词,我会专门记录下来,后续的单词复习就是围绕这些笔记进行。翻译时切忌只停留在口头上,很多词汇在书面表达时会有不同的含义,所以动手实践尤为重要。作文我在最后两个月开始准备,重点不在死记硬背,而是要能流利地默写出来。选择那些句型和词汇都不复杂的篇章来背诵,大约十篇左右,到了考试时写作就变得得心应手了。至于做题顺序,我个人习惯于先写作文(此时思维最清晰),接着是阅读,然后是新题型,再来是翻译,最后才做完形填空(这部分分数差距通常不大)。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机械工程专业综合”涵盖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材料科学、自动化控制等多个领域。这意味着你需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对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有所了解。对基础理论部分,如力学、热力学、材料力学等,要确保理解和掌握,因这是所有后续学习的基石。复习时,我会定期回顾课本,做大量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以强化记忆和理解。
对机械设计部分,理解并熟练运用各种机构和机器的设计原理至关重要。例如,齿轮、轴承、连杆机构等,不仅要知道它们的工作原理,还要能够计算其性能参数,并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的学习,建议结合实践案例进行,比如参与一些小型机械设计项目,或者自己动手制作模型,这样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
再者,机械制造工艺和材料科学部分,需理解金属材料的性质、加工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这个部分,我推荐阅读一些实际的生产案例,这帮助你理解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最新的制造技术和工艺也是必要的,比如3D打印、精密铸造等。
别忘了自动化控制。智能制造离不开自动化的支持,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控制理论,如PID控制、离散系统、PLC编程等,以及熟悉一些常见的工业自动化设备,如伺服电机、传感器等,是非常重要的。这部分的学习,凭编写简单的控制程序,模拟实际运行,来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