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生态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上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生态学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上海交通大学生态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其实冲刺阶段比较重要,我主要讲一下冲刺阶段的经验。冲刺12月(30多天)资料推荐:《肖.讲真题》《肖4套卷》《肖.时政》最后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秋风扫落叶直奔政治考卷!首先可以做一下《肖.讲真题》的近5年的真题,选择题全部都做做,感受一下真题的风格,对于大题可以写下自己的思路、关键词。当然,最最重要是后面给出的解析!!看看老师是怎么剖析一个问题、怎样回答问题的!而且最好也整理下来!!政治大题如果思路跑偏了,写的再多也只能得少得可怜的辛苦分儿,尤其是在帝都这样的地方,给的分就更加少的可怜了,所以,一定要把握考研政治的答题思路!!!《肖.4套卷》做法参考肖八。By the way,最后对于大题的准备我就只背了肖四和肖八,其他的任何材料都没背,就连买的小草也抛弃了。肖教授预测的的确太准了,大题除了最后一个开放性试题,其他的几乎都预测到了,所以选对老师很重要、选对资料很重要。其实总体上说,自己在政治上花的时间不多,共100天左右,基础阶段每天1.5~2小时,强化阶段1.5~2.5小时,冲刺阶段2~3小时左右,但是取得了相对满意的分数,和复习的思路、方向、方法有深切的关系!!!时政参考肖八肖四里面的时政题和其他补充材料。
考研数学方面:
最先是看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从头到尾将例题做一次。《复习全书》题目很多,我已经做过好几次了,还是有不会的。我刚开始数学花的时间不多,第一次做的时候挺慢的,有些题目不会就直接看答案了,比较快的过一遍,然后把觉得重要的,做错过的题目标记下来。课后习题例题有相互补充的地方,需要做的,就把课后习题全做了一次。然后将以前标记的做错过的题目,重点的题目,又重新做了一次。《复习全书》要弄透彻还是要花很大功夫的。至少要完整地做完一次,然后再做重点的题目。还有660题是非常好的一本书,我做了两次,里面选择题很有意思,能够很好地检测自己的水平。然后大概11月开始做400题,每隔一天做一套,做完对答案,然后将不会的反复看几遍。然后做李永乐的历年真题,最近几年的按年份做,找一找考试的感觉,往年的题目我们往往有些熟悉,做起来会比较顺手,但是真正考试时候总会有一些比较新的题目。然后是按分章的做,这样做起来比较快。最后考前做李永乐的《数学决胜冲刺6+2》。我做的时候主要是练手,熟悉题目。还做过一些其他的书,比如李永乐的《数学全程预测100题》,这里面的大题也很值得一做,包括很多常考题目。做过陈文灯的一些书,感觉里面有一些比较偏的题,只做李永乐的就好了。我当时也是想再做点别人的书补充一下,现在看来是没有必要的。
考研英语方面:
我是7月份开始写真题阅读,从2005写到2019,主要用了何凯文那本书,他解析的还是很不错的,比张剑的那本好很多,一开始一天就写一篇,准确度大概在4篇阅读错4个左右。写完回去标记文章中不熟悉的单词,再看每题的分析,一个流程下来要花上几个小时。每道题都要好好的品味,因为考研英语阅读难就难在即使你都看懂也未必能做对,重在分析的思路。到后面我就开始练习一次做四篇,一开始是不太习惯的,因为做到第四篇脑袋会很累,后面就慢慢适应了。到后期即使像10年这样很难年份的题目,也可以稳定保持在4篇错2个,有时错3个的程度了。模拟或者考试时也建议先做阅读,因为如果后做阅读,脑袋累了很可能读不下去,准确度也下降。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生物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旨在理解并解决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你需掌握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包括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核心概念。这些基础知识会贯穿整个课程,为后续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环境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是考试的重点。例如,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需你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你需了解这些问题的成因,影响以及现有的解决方案,并能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在复习时,凭阅读相关文献,关注最新的科研进展,增强这方面的能力。
再者,环境政策和法规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了解国内外的主要环保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清洁空气法》等,帮助你理解环境管理的实际操作和法律约束。结合实际案例,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重要。环境科学概论的知识点繁多,但很多都是相互关联的。我建议采用主题式学习,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网络。实践操作也很重要,比如模拟环境影响评估,这样既能提升动手能力,也能加深理论理解。
对复杂的概念,我会尝试用图表或者故事来记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定期自我检测,凭做题或模拟考试,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及时查漏补缺。
不要忘记团队学习的力量。与同学讨论,互相解答疑惑,不仅提高效率,还能激发新的思考。保持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要有耐心和毅力,自己一定能够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