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首师大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首都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拥有扎实的政治基础,所以我相对较晚启动政治复习。我购置了肖秀荣的历年真题、形势与政策、肖八、肖四,还有风中劲草和徐之明的政治知识图鉴。如果你在高中阶段就对政治有所掌握,我不推荐过早开始复习。我自己是在九月浏览了一遍真题,然后到十月底才正式开始背诵。对于理科背景的学生来说,七月开始复习也是足够的,每天不需要投入太多时间。此外,我觉得做政治模拟题是有用的,但不必过于依赖。模拟题的主要价值在于帮助巩固细节记忆,而找到答题的感觉还是要靠真题,特别是选择题部分。政治选择题往往紧密关联时事,回顾历年真题你会发现,重大政策有着连续性,很多选项实际上是对不同时间段相关政策的不同表述或其演变结果。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我是每天2个小时英语,3个个小时专业课,其他时间基本每天只学习数学,教材看完后其实并不太明白,然后从知识到题目再反复看,尤其是以前忽略的书上的定义定理这些东西,后面做题才知道它们的重要性。然后开始认真地做(不是看,这是最重要的)高数18讲,并把一些觉得很难懂的部分做上标记。10月初把复习全书做了一遍,这个时候很多同学似乎已经开始刷真题了,这个时候心里也急,但是我觉得我第一遍做全书的效率很高,有些人虽然把全书刷了三四遍,但是效果仍然不好,就是因为他们是在看而不是在做。我有很多总结的规律方法,还是比较实用的,有一些不懂的地方直接问老师就ok了,但一定注意要做上标记,然后我开始做1000题,通过做题检测一下自己模糊的内容和概念,及时返回全书或者课本查看相关概念,1000题太多了我没有全部做完,但是在做1000题的同时时常返回全书的同时我已经是在二次复习全书了,然后我开始看第一次复习全书时重点标记的题,两遍的复习下来,数学的整体框架基本都有了,
考研英语方面:
复习英语主要是平衡,无他,就是四者的平衡。大阅读、翻译、排序、作文,一定要平衡着学。在打下一定基础的前提下(注意了,还是需要一定基础的哦),四者并重来复习。不过,有一点要说明一下,作文是最容易提高的,所以,其实可以在最后一段时间再特别重视作文。关于完型,我是没有细弄的。这个,如果有时间则复习一下,没时间就算,排在最末位,因为完型所占分值比例较低,加之很难保证正确率(其实完型随便蒙一下所能取得的成绩,和仔细复习所取得的成绩,相差无几。所以,复习这个,“性价比”太低),所以属于“鸡肋”题型,是否复习,无可无不可。但是记住,翻译和排序无比重要,“性价比”极高,甚至高过“大阅读”,许多人之所以考砸,就是因为没有做好这两个题型(或者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做这两个题型)。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是基础。数据结构并非单纯的记忆游戏,是需深入理解各种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树、图等)的工作原理和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理解每个数据结构的特性,比如插入、删除、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对选合适的数据结构解决特定问题至关重要。我建议多看一些实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算法是核心。数据结构的学习离不开算法,排序、搜索、图论等问题的解决都需算法的支持。我推荐大家熟练掌握冒泡、选、插入、快速、归并排序以及二分查找、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等基本算法,并尝试自己编写代码实现。了解并掌握一些高级算法,如堆、哈希、贪心、动态规划等,会对思维能力有极大的提升。
再者,刷题是提高。无论是LeetCode还是其他在线编程平台,都有大量数据结构题目供你练习。凭不断解题,你检验自有的理解是否准确,对问题的处理是否高效。每次解题后,不仅要关注正确答案,更要反思错误的原因,这样真正从错误中学习。
动手实践不可少。理论知识和解题技巧结合实践真正巩固。我曾经利用Python创建了多种数据结构模型,并模拟了实际操作过程,这对我理解数据结构的实际运用大有裨益。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关键。参加一些学习小组或者论坛,与他人共享难题,互相解答疑问。这种互动不仅拓宽思路,也能在交流中激发新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