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笔译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外专用英语学院英语笔译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笔译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个人觉得就是考前一个月决定的..准备太早反倒么有太大作用。当然也不是说前面就不用看了,书还是要看的,题也是要做的,只是时间不用花的太多太多.政治是一门时政性很强的课程,考试的每个题目出来都是有时政依据的,所以同学们在后期的信息搜集能力一定要很强!结合辅导班老师给的信息自己多多准备,嗅觉要敏锐一些,到后期背重点的东西,我们这届的考生算是比较幸运的吧.事情特别多,所以政治一定是要看书的基础上好好把握最后一个月.后期会有很多押题的书,这些自然就是重点了.当然不是只准备这些就完了.自己还是要掌握全面的.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从未尝试过模拟试题或针对性训练,原因是我觉得这种方式可能不太可靠,况且我连真题都没时间全部完成。大约五月份,我从1997年的英语一开始做起,此前主要精力放在背单词和学习语法规则上。起初,我每天只做一篇文章,用的是黄皮书。做题时,我会标记所有不熟悉的词汇,即使是模糊记得的也会标注。完成之后,我会逐字逐句对照原文翻译,对于翻译错误的单词,我会抄写到笔记本上,同时记录下不懂的短语,因为这些短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可能会有很大差异。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两个半小时甚至更久。我一直做到了2012年的英语一题目。那时已经是九月份开学了。
英语二的部分,从2007年至2009年是针对MPACC的,从2010年起才算是真正的英语二。我沿用了之前的方法,但做完后我会观看教师的真题解析视频,因为他们会分享解题策略,之前的我没看是因为英语一和英语二的出题风格有所不同,他们还会分析干扰选项的设定。我持续做到2013年。这时,我会将每篇文章全文抄写在笔记本上,然后仔细翻译,并与参考译文对比。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忽略的一些问题。到了2014年底,我已经完成了8篇文章。通常,经过这一阶段,你的水平会有明显提高。于是,我又回头从2007年开始做,打算把2015年和2016年的题目留到最后阶段测试。起初一天只做一篇,后来由于已经做过一次,问题不再那么棘手,所以我一次做了两篇。同样的,你仍然会遇到不熟悉的单词,继续做好标记,完成后在原有笔记上突出关键词汇。回顾错误,思考为何出错,如果是因为翻译问题,就重新翻译问题部分;如果被干扰项误导,分析它是如何设局的,以及为何未能识别正确答案。这样一直做到2014年,那时应该是11月初了。
接下来,我做了2015年和2016年的题目,也是一边做一边翻译,确保不遗漏任何单词。看完视频后,我在第一天下午做一篇阅读,第二天处理翻译和写作,两者交替进行。等到这一切结束,差不多已是11月底。英语二的新题型相对简单且数量不多,我听了唐迟的讲解并完成了所有练习就没有再深入了,因为英语二的新题型真的很容易,目标是拿到满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英语翻译基础”,这门课程的核心在于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你需具备扎实的双语能力,理解翻译的技巧和原则。我建议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翻译练习,从新闻、学术文章到文学作品,多角度、多层次地训练。要深入研究翻译理论,如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或巴斯克斯·费尔南德斯的语境翻译理论,这些理论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翻译中的问题。词汇积累至关重要,特别是专业术语和短语,这需日常的积累和查阅。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这一科目则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你需对古今中外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有广泛的了解,要有好的中文写作能力。我建议订阅一些高质量的中文期刊,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以提升语言修养。每天花时间浏览新闻,关注时事动态,扩大知识面。对写作,除了练习写作结构和逻辑外,还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深度。尝试写各种类型的文章,比如论述文、评论文,以此提高写作的灵活性。
在备考过程中,我也发现,参加翻译工作坊或者讨论小组很有帮助。这样不仅能从他人的翻译中学习,也能凭交流提升自有的理解和表达。定期回顾和反思自有的学习进度也很重要,找出弱点并及时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