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人大商学院应用经济学考研心得重点与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觉得我的整体规划大致是没什么问题的,因为大家都一样,9-10月下旬,配合大纲或肖秀荣的书过一遍知识点,狂刷1000题2遍,因为后期背大题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全靠选择题拉分。 关于1000题有一个小方法,可以买两套1000题,一套拿来刷题,一套拿来做易错标记和笔记。也不要怕撕书,我直接把钉在一本书上的题目和答案撕成了两半方便看…. 我觉得我最大的问题就是我做选择题不过脑,错了就错了,一方面没去搞懂为什么做错,另一方面也没有好好配合大纲去对应好遗漏的知识点,所以后期冲刺做各类模拟题发现很多知识点是遗漏的。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学我,一定要珍惜每一次错的机会,甚至错的越多越好,一定要把错题搞懂。对于辅导书,我觉得肖秀荣老师的辅导资料写得简练实用,肖老师本人曾经担任命题组组长,而且对于考研政治题的好多点评都很中肯,所以在政治上我选择完全信任肖秀荣老师,最初只买了知识点精讲和1000题,看完后又觉得需要熟悉真题的解题套路,又买了真题解析,到后来时政,背诵要点,模拟题什么的,几乎买了肖老师的全套辅导资料.我觉得就跟着肖老师的思路走,政治答题的大方向基本不会出错,再加上最后四套题惊人的押题率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个人感觉没必要把课本再过一遍,耗时而且不贴近考研实际情况。直接上复习全书,我是觉得做题的吸收要比我自己看书的效率高。数学150分是考研的大块头,过第一遍要细,刚开始可能会过一遍忘一半,这都正常。复习资料全书我用的是李正元的红皮书,张宇高数十八讲,李永乐线代辅导讲义。如果时间充裕,数学真题可以在整个内容过了两遍后先刷一遍(近20年就可以了),留出最近几年的最后做模拟就可以了。到后面一两个月在刷一遍。数学主要还是在动手,多做。
考研英语方面:
大约三月份开始正式复习。先开始背单词。单词我背的不好,所以就不说经验了。背了一遍单词,开始做阅读。黄皮书,也就68篇好像。最重要的是锻炼语感,刚开始我也一点点查生词,后来发现有点偏了。做阅读讲究一个宏观的理解,读不懂,你也可以做对题。大约暑假时候,开始做真题。2005年之前的真题,完全可以用作练习用。因为风格和近十年很不一样。你需要重视的是近十年真题,按时做,及时分析(选项,单词,长难句,行文思路)。做完真题也得十一月份左右了吧。后来又做第二遍,英语这个东西,不及时回顾,总是感觉很陌生。一开始背了几篇真题范文,可以少背几篇,但是背过的要熟,甚至标点符合都不要错。考场上你是没有时间回顾的。下一步就是总结模板。可以借鉴网上的模板,但是千万别照背。替换里面的句子,单词(用你背的滚瓜烂熟的东西替换),变成自己的模板。我当时大作文总结了四套模板,基本上不会超出我所总结的范围。后来果然不出我所料。
考研专业课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我备考的重点之一。理解供求理论,尤其是价格机制如何调节市场平衡,是入门的关键。对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决策模型以及市场结构(如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的理解也不能忽视。这部分需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模型推导,建议凭阅读经典的教科书和做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来加深理解。
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国家经济的整体运行。GDP核算、失业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等概念必须熟悉。IS-LM模型、AD-AS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工具,需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如国际收支、汇率变动及其影响也是重要的考察点。
再者,统计学是经济学研究中的实用工具。数据收集、描述性统计、概率分布、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内容都需扎实掌握。特别要注意的是,统计学不仅仅是公式和计算,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解释数据背后的经济含义。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调理解和实践相结合。对理论部分,理解其背后的经济逻辑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对计算部分,多做题、多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这对应对复杂的综合性题目非常有帮助。
我还充分利用了人大丰富的学术资源,参加了一些经济学讲座和研讨会,这些都为我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深入思考的机会。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讨论问题,互相督促,也是我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