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大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涉足政治复习相对较晚,大约在九月中旬才全面展开。主要参考了一本非常热门的教材,作者姓杨,书中的内容精炼且知识点清晰。我通读并尝试背诵了一遍,但记忆效果不佳,因此又反复研读了几遍,尽管如此,仍然推荐大家尝试背诵。对于真题,我个人没有使用,所以不便评论。我选择了肖秀荣的1000题,并完成了两轮,这是必须要做的部分。此外,我还做了一遍1600题,感觉作用不大,主要是用来提升手感。到了冲刺阶段,我使用了肖秀荣的八套卷和四套卷。至于时政,我采用了肖秀荣的时政小册子,以及辅导机构提供的各种时政材料。到了考研后期,这类资料会大量涌现,无需过于担忧。
考研数学方面:
近几年考研数学趋向弱化技巧,强化计算量,所以在复习中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做题速度和准确度是很重要的。每天做题至少3个小时,错题集也要做好,在考研期间可以不断的回补。基本的复习策略是先将知识点精炼复习后,强化积分、极限等重要知识点,阶段复习,此期间可以做全书,做阶段练习题,比如1000题等资料。在强化复习的同时可以做历年的真题练习,但是要保留近10年的真题来做全套计时模拟,最好选在上午,限时3小时,建议每次都要提前20分钟做完,这样才能保证考试万无一失。真题做完也要再复习几遍,做到无死角的复习,熟练各种题型。
考研英语方面:
自我感觉在英语方面还挺得心应手的。对于英语学习,我没有投入大量精力去背单词,五月份大致浏览了一本由北航出版社推出的冷门单词书,每天仅挑选15个重点词汇来看,并且这些单词的例句多源于真实试题,这样一来,也相当于我过了一遍真题,同时我还利用例句进行了翻译练习。我的体会是,死记硬背单词的效果并不明显,毕竟很难记住,但到了后期这对解题并无太大妨碍,因此是否要背单词取决于个人选择。大约九月起,我开始做张剑的阅读理解,但我对此书的成效持保留态度,建议不必去做,不过若词汇量不足的人,可以用它来扩展词汇,只是题目设计有些偏离常规,不宜过分依赖。真题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我并未全部完成,我认为2008年以前的题目过于简单,所以我只做了之后的。我想强调的是,英语作文不容忽视,我当初以为记不住模板便轻易放弃,结果考试时却发现记忆中仍有痕迹。此外,切勿抱有过分乐观的心态,今年的小作文我就栽了个跟头,因为它涉及的文体我不熟悉,觉得不会考到,只看了一遍,结果考试时彻底忘光了。幸运的是,这一失误并未给我带来太大损失。阅读理解无疑是英语中的重头戏,真题的阅读部分要反复操练,如果时间充裕,可以选择难度较大的文章逐句翻译。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论力学主要涵盖三个部分:静力学、动力学和流体力学。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的状态,动力学则探讨力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流体力学则是对流体运动规律的研究。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领域。
在静力学中,重点在于理解和应用牛顿三定律,以及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条件。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掌握力矩和力偶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这个部分的关键。了解约束和约束反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动力学的学习,主要研究质点和质点系的动力学方程,如牛顿第二定律、达朗贝尔原理和拉格朗日方程。这些理论能够帮助分析复杂的动态系统。对刚体动力学的理解,转动惯量和角动量的概念尤其关键。
至于流体力学,伯努利定理、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和欧拉方程等是基础。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解释和预测液体的流动行为,对热能转换和流体机械的设计至关重要。
学习理论力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佳方式。凭做大量的习题和实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清晰的物理图像,有助于直观地把握力学问题的本质。运用数学工具进行定量分析,也是提高理论力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复习阶段,应注重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不仅检测自有的学习效果,还能熟悉考试题型,提高解题速度。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帮助巩固记忆,避免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