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外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主观题方面,需要背诵的一般分两类,一是书上的知识点,通过前期复习应该已经知道了哪些是主观题的重点;二是一些名师的考前模拟试卷,我用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之四:最后四套题》和肖秀荣的《命题人终极预测4套卷》。10、11月时,很多考研机构就出了模拟试卷,一般叫8套卷、10套卷之类,这些试卷的选择题可以做,主观题其实没必要做,因为有不少都是前几年的旧题陈陈相因。我说的那两本书都在12月中旬出版,不要以为它出版得太晚、最后时间来不及就不买了,越是后期出版的书越能体现当年的时事政治,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基础复习。如果有的同学有余力,能把这些模拟题先自己做一遍再背,效果会更好。我就做了一小部分,后来时间紧就没再做,直接背了。有消息说肖秀荣的比任汝芬的押题更准,因为任汝芬的试卷出版稍微早点,考研命题组也看到了,就会有意避开那上面的题;而肖秀荣的试卷出版在命题结束后,和真题相合的可能性大些。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水平中等偏下,思考后我发现精研并背诵历年阅读真题确实能带来显著提升。首先,通过背阅读,我能攻克词汇难关。毕竟,真题是最高标准的资料,做完真题,关键且常用的词汇就尽在掌握之中。比起埋头于厚厚的单词书中分辨哪些词常用、哪个释义重要,直接从真题入手更有效。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完全忽视单词书,它们是打基础的重要工具;而真题则显得更为关键。其次,背诵阅读有助于理解和破解复杂的句子。即使每个单词都认识,但如果无法理解整句话的意思,那可能是由于缺乏正确的断句技巧。此时,不必急于填补语法知识的空白,学会正确断句就足够了。在反复背诵的过程中,你会强迫自己理解每一个句子,久而久之,语感也会逐渐形成。再者,此方法还能帮助理解文章的整体架构和写作思路,因为考研阅读常直接摘取各类出版物的段落,熟悉这些来源的结构和风格对提高理解能力大有裨益。我花了将近五百字强调一个观点——那就是背诵过去十年的阅读真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取得英语高分的核心秘诀。而且,这个任务并不艰巨,我每天早晨专心致志地背一篇,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外国文学,我认为关键在于广泛阅读和深入理解。这不仅包括了经典的欧洲文学,如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的作品,也涵盖了非西方的文学传统,比如日本的川端康成或者阿拉伯的纪伯伦。在阅读中,需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生活环境,以及作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关注文学理论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这些理论框架能帮助更深入地解读文本。复习时,我会建议大家整理出一个时间线,将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运动对应起来,这样有助于记忆。
中国文学的学习则需对中国历史文化有深厚的理解。从先秦散文到唐诗宋词,再到明清小说,每一时期的文学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精神。我特别强调对经典文本的精读,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不仅要理解故事,还要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意象和哲学思考。要关注近现代文学,尤其是鲁迅、茅盾等人的作品,他们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见证者。对这部分内容,构建一个文学史的大纲,并凭笔记和讨论来深化理解是非常有效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提倡主动思考和批判性阅读。每读完一部作品,尝试去分析其主题、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形成自有的见解。参加学术讨论或撰写读书报告也能提升分析能力。定期回顾和总结也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制作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