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人大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的分数不是特别高,但吸取教训,政治很多同学都以为不用着急,大纲出来之后再看就可以了,但是要知道,大纲出来之后就到9月快10月了,专业课和英语都比较紧张了要气定神闲地看大纲应该是不太可能了,所以之前一定要每天抽出时间看一会前一年的大纲,到当年的大纲出来之后才可以特别淡定。当然,政治做题也是相当重要的,配套的1600题,周围的同学都觉得比较一般,比较好的是《风中劲草》系列的大纲解析还有配套的题,至少做两遍,巩固知识点。大题的话就是肖秀荣的最后预测4套卷,还有阮晔编的59道题,2014年5道大题这本书押中了4道。个人觉得大纲还是很重要的。风中劲草也是非常经典,一定认真去做。最后的背诵我用的是肖秀荣的那本,我觉得选其他的应该差别不大。到了最后冲刺阶段,我是采取尽可能的多做一些模拟题的客观题,查漏补缺。主观题背诵的话是以肖秀荣四套题和任汝芬四套题为主。当然后面我觉得专业课和政治都要背诵,脑子都不够用。。不过还是尽力的背。
考研数学方面:
在所有科目中,数学的成绩差距最大。目前阶段,想必大家都已经接触过一些真题了,这是一个积极的迹象。对于初次考研的学生来说,最好是能够在较高的水平上保持稳定,这表明你的基础复习做得不错。如果还有人尚未开始做真题,那就需要尽快行动起来。至少要保证完成两轮以上的真题练习。在做完后,你可以反思自己的错误,找出常犯错误的点以及不熟悉的知识点,然后用相关的学习材料进行复习巩固。真题阶段结束后,就进入了模拟试题环节,每隔几天做一套即可,不必追求速度,关键是要保持解题的状态。其中,合工大的模拟卷相对较难,建议尝试;李永乐的试卷也要做一做。从11月初到考试期间,你应该集中精力做2020年至2010年的真题。依旧按照之前的复习方法,但此时需要设定时间限制来做题,并及时批改,分析错误原因。标记出错误的地方,我本人也坚持刷了三遍真题。如果有额外的时间,可以试试合工大的预测卷,难度稍高,但我认为题目设计得很好。由于时间紧张,我只完成了三套,还做了张宇的最后四套预测卷。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参考资料,你可以选择《恋练有词》来攻破词汇,《黄皮真题》用于实战演练,再加上王江涛的《高分英语写作》提升写作能力。学习英语的核心是词汇与真题。我从七月份启动考研复习就开始每日早晨用半小时背单词。起初,我会全面记忆每个单词,然后剔除已熟悉的词汇,对高频词汇用荧光笔标记。接下来的阶段,我专注于高频词及剩余的新词,最后集中精力只记高频词。关键在于反复记忆,不必强记每一个单词的所有含义,掌握两到三种不同词性的释义足矣。
至于真题部分,我总共做了三轮。初次尝试时错误颇多,一是词汇陌生,二是缺乏解题技巧,也许那时七八月的我还未完全适应考研的状态,有些心浮气躁。但初试失败没关系,重要的是仔细研究答案解析,理解自己因哪些句子或单词不懂而做错,同时记录这些单词,学习如何剖析长难句。第一次接触解析时务必专心,这能帮你摸索出解题策略。随着词汇量的增长,第二轮和第三轮做起题来就会得心应手得多。
至于作文,王江涛老师的高分英语课程十分有效。结合模板,个人表达,以及整洁的卷面和工整的字迹,你的英语作文基本上就不会拖后腿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基础,它关注个体行为,如消费者如何做决策,企业如何追求利润最大化。理解供求理论、消费者效用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和市场均衡是关键。对这部分,我建议深入理解每个概念,并凭大量的习题练习来巩固知识,理解并掌握模型的应用。
宏观经济学则更注重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需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周期、财政货币政策的效果等。宏观经济模型的理解和应用同样重要,例如IS-LM模型、AD-AS模型。要关注最新的经济动态和政策,这将有助于你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理论。
发展经济学是连接微观和宏观的一座桥梁,它探讨了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重点关注经济增长理论、贫困与不平等、环境与发展等问题。阅读经典文献,了解不同学派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是提升这方面能力的有效方式。
在复习过程中,我坚持精读教材,辅以参考书目和讲义。做一些历年的试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难度。我还参加了一些讨论小组,凭与同学的讨论,深化了我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
经济学是一个实践性强的学科,我鼓励大家结合实际案例去分析问题,这不仅能帮助更好地理解理论,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分析某个国家的环保政策如何影响其经济增长,或者探讨人口老龄化对资源分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