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材料与化学学院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从大纲解析到手以后开始准备,大纲解析总共看了4遍。第一遍边看边对照去年风中劲草划重点(红笔、黑笔),第二遍对照历年真题划重点(绿笔),这时候书已经重点突出了。当然也配合着做题,《1000题》做了一遍。然后看第三遍,《1000题》做第二遍,把第二遍还做错的题标到大纲解析上(黄笔),第四遍是考前几天终极一翻。 我是肖爷爷的铁杆粉丝,备考除了精讲精练,他的系列其他书我好像都买了.看了一两遍肖爷爷《知识点提要》,不过到手后发现里面的附图非常不错,后期看很省事效果也好。《考点预测》我也比较喜欢,11月中旬到手开始背了两遍。真题和时政我也是看的做的他的书。至于《8套卷》《4套卷》,虽然根真题尚有差距,但是质量在同类书当中很高,这个大家都知道。 到了12月,越来越紧张了,政治上花的时间精力越来越多。除了做各种所能买到的模拟题外,还有很多方便背诵的书出来。《20tian20ti》很有名,我也买了,每天睡前背一点,吃饭的时候看一点,大概背了有两遍。12月下旬,《考前预测》终于也到手了,个人觉得真心是考前神器,迅速看了考前预测两遍,知识点和时政都有所囊括,很多以前没注意到的知识点都有所覆盖,基本考前两天就都看它了。
考研数学方面:
以教材为主,一星期一章,个别章节量大安排两星期。主要是先看教材本科教材或者同济、浙大的皆可,挑一些教材课后习题来做。另外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争取搞懂每一道题。这一个过程是比较痛苦的,很多题目是似懂非懂,因此需要在比较模糊的地方做标记,下一轮复习的时候要在这些地方多花功夫。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的历年真题具有极高的价值,建议至少要反复研习3至5次。据我所知,从90年代到2007年的题目相对较为容易,而2007年至2020年间的难度有所增加,尤其是2010年,堪称最难的一年。操练真题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完整地完成近二十年的真题集,以领略其独特的命题风格。初次尝试可能会遭遇挫折,比如一篇阅读理解错掉3至4道题并不罕见,但关键是要保持毅力,绝对不能半途而废;接着,在第二次做题时需全力以赴,这次应集中精力攻克阅读理解,学习各种解读文章含义的策略,并深入牢记常见词汇的生僻释义,确保彻底解析每一篇文章,这个阶段至关重要;最后,再重复练习2至3次,这将帮助你找出知识盲点并加以填补,你会发现每次重做都会有新的进步。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学基础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晶体结构、相图、固态反应、材料性能等基础知识。晶体结构的理解是基础中的基础,需理解并掌握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如简单立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析实际材料的微观构造。对相图的理解也很重要,它帮助预测和控制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
固态反应和材料性能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关键环节。固态反应涉及到扩散、晶粒生长、析出等复杂过程,需凭实验和计算来深入理解。材料性能则涵盖了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等多方面,这要求在理论学习的,也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能够凭实验数据去分析和评价材料的优劣。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实践”是最好的策略。对复杂的概念和理论,首先要确保自己真正理解其内在逻辑,再进行必要的记忆。材料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尽可能多地参与实验室工作,亲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定期复习和做题也是必不可少的,这能帮助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题能力,应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我还发现,利用网络资源,比如查阅学术论文,关注行业动态,扩大知识视野,了解最新研究成果,这对深化对材料学基础的理解非常有帮助。参加讨论小组或者找导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也能有效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